孫紅波
摘要:指出了森林資源采伐是在保護森林生態的基礎上對森林進行合理的改造,在更新造林的過程中能夠提高森林資源的使用率,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探討了森林資源采伐更新造林規劃相關內容,并提出了森林資源采伐更新規劃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森林資源;采伐更新;造林規劃;對策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15702
1 引言
森林采伐更新造林是林業生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森林采伐的目的不只是為了采伐樹木,而是對森林進行改造,增強森林的生產力,保持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更新造林規劃才能夠有效的完成更新造林任務,森林資源的日益匱乏,使更新造林工作勢在必行,其適應了社會發展的需求,對森林資源合理的采伐并及時地培育林業資源,能夠實現生態平衡,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 森林資源采伐更新造林規劃概述
2.1 森林采伐更新造林的原則
在森林采伐更新造林的過程中需要履行以下原則,一是科學合理的原則,采伐更新造林規劃需要由上級向各個地方進行下發指標,履行科學合理的原則,能夠使造林規劃有序的完成;二是科學合理的布局,在同一個地區內將更新造林規劃按照一定的時間及空間順序進行布局,不可打破同一個地區的林帶網,否則將會對生態造成一定的影響;三是優化林帶,將生產率低與保存率低的林帶進行優化;四是運用采造掛鉤的方式,在同一個區域內采伐保存率較高的森林帶,然后相應地更新一部分森林帶;五是使林地保持不流失的原則,在采伐更新造林的過程中,按照原地的面積及時的更新造林,不可縮小原地的面積,與原地的種植面積保持一致;六是收取原林帶權所有者更新造林抵押金,為了能夠保證森林采伐后及時更新造林,需要對林帶所有權持有者收取抵押金,來對其進行監督,也可充當恢復原地采伐面積的資金;七是優先更新集體林帶權,森林采伐需要以集體性為原則,不可忽視集體性[1]。
2.2 更新造林的方式
森林資源采伐更新造林的方式主要有人工更新、天然更新以及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等,它們之間都是互相聯系以及互相作用的。天然更新造林主要是根據林木自身的成長的過程來完成更新造林,按照采伐的原則來有選擇性的保留樹木;人工更新造林沒有一定的限制,可以對樹木的類型進行選擇,可使樹木混搭栽培來進行更新造林,人工更新造林可以及時恢復采伐的林帶區域,人工更新造林比天然更新造林恢復速度要快,也可以很好的對森林資源進行調節,而人工更新造林比天然更新造林投入的較多,包括人力、物力以及財力方面,而且森林樹種比較單一,無法實現森林的多樣性。應將人工更新造林與天然更新造林有效的結合起來,因天然更新造林樹木品種較為豐富,雖然生長較為緩慢,但能維護森林資源的多樣性,也不至于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實現了生態效益的最大化[2]。
2.3 保證更新造林質量的關鍵性原則
在森林資源采伐更新造林規劃的過程中需要注重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將兩者有效的結合起來,才是更新造林的最終目標。在更新造林的過程中分為商業性質與生態性質的樹木,不可過多的注重于商業性質樹木的開發,應注重生態效益,不過多的追求經濟利益,提高更新造林的水平;更新造林工作應關注質量與數量的問題,在更新造林的過程中能夠大量的增加森林資源,不應只增加數量而忽視了樹種的質量,將會降低資源的使用率,因此需要明確質量與數量的關系,達到更新造林的目標;更新造林需要遵循實事求是,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更新造林,不可盲目的進行更新造林,必須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基礎來運用更新造林的方式,根據樹木的類型以及生長環境等實施更新造林,實現生態效益。
3 森林資源采伐更新造林規劃對策
3.1 場地的選擇
更新造林應當考慮場地的選擇,選擇適宜的地區才能夠有利于樹木的生長,場地的選擇對于樹木的快速生長有著決定性作用,在更新造林的過程中選取樹種之后,需要根據樹種的特征來選擇適合的場地,比如殘林地、采伐地區以及坡地等區域,這些經過改造的地形可以為更新造林工程提供良好的實施環境,為樹種選擇合適的栽培區域,這樣才可以提高樹種的存活率,但是在水流地區不宜進行更新造林,沒有經過改造的地形會影響樹種的成長,樹種也會極易受到河水的沖刷,不利于開展更新造林,降低了森林資源的有效利用[3]。
3.2 加強林地清理
在選擇合適的場地之后還要對林地所在的區域進行清理,林地的區域有很多雜物,不利于樹種的栽培,一味的栽培而不進行提前清理,會導致樹種的存活率比較低,進而還會在重新進行返工,浪費了人力物力以及財力,因此將造林地區的灌木、碎葉以及雜質等進行清理,必須確保場地的干凈,如果不能及時清理林地,將會影響更新造林工作,不利于樹種的生長,也不利于森林資源合理分配。另外還需要改善土壤,確保土壤能夠適應樹種的成長,土壤對于樹種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運用技術手段改善土壤以便于能夠適應林地的栽培[4]。
3.3 人工播種的方法
在對森林資源進行更新造林的過程中,需要幾種步驟環環相扣,撒播是將樹種撒播在林地栽培的區域中,一般不需要整地,樹種可以自由的生長,撒播的方式相對于簡單,資金的投入力度也比較低,但撒播無法保證樹種的成長效率,因此需要合理的撒播;條播主要是根據樹種的行距來栽培樹種,播種后需要進行覆土,條播比較適宜灌木樹種的栽培;穴播主要是根據穴距來進行樹種的栽培,在穴中撒播樹種,還需完成覆土工作,操作簡單,對于栽培的區域以及空間沒有過多的限制;科學的使用化肥,在更新造林的工作中要科學的運用化肥,在施肥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土壤是否適合樹種栽培,根據實際情況來采取施肥的流程,把握施肥的程度,防止施肥過多而造成對樹種的損壞;科學的運用藥物,樹種易受到病蟲的危害,不得不運用藥物來治理病蟲,在選擇藥物的過程中需要使用污染小、副作用小以及殺蟲效率高的藥物[5]。
3.4 加大投入力度
提高森林的生產力必須要加大更新造林的投入力度,包括樹種的成本以及人工的成本等,比如在人工的成本投入中,為工人實行獎勵機制與懲罰措施,提高工人工作的積極性,提高工人的職責意識。加大培養人員的力度,培養工人更新造林的理論知識與更新造林的技術實踐能力,確保每個工人都能夠接受培訓,培訓一定的階段后,對工人進行相應的考核,根據考核的結果為工人發放合格證書,保證工人持證上崗,提高工人的職業素質,以便于更新造林工作有序的開展。還應加大更新造林技術的投入力度,對工人進行技術性指導,增強工人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使工人能夠掌握技術操作技能,能夠提高更新造林的效率,保證更新造林的質量。
3.5 加強對林區的管理
做好林區的管理工作能夠使更新造林工作有效的開展,應加強林區的管理力度,可成立幼苗培育基地,能夠使森林資源更加多樣化,對幼苗要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做好林區的管理工作還應建立防火系統與防蟲系統等,避免給更新造林工作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建立更新造林網絡系統,成立數據庫,數據庫涵蓋的范圍較廣,包括林區的類型、土壤的類型、林區的坡度等,在更新造林的過程中可以從數據庫中獲得相應的信息,以數據庫為參考性依據,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有利于更新造林工作的開展[6]。
4 結語
森林資源在社會資源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森林資源采伐更新造林規劃適應了時代的發展,滿足了社會發展的需求,對于社會經濟發展有極大地促進作用,當前森林資源匱乏以及森林資源浪費較為嚴重,生態失衡現象越來越嚴峻,只有加強更新造林的力度,才可以有效的保護生態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更新造林工作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要科學的進行森林資源采伐更新造林規劃,遵循更新造林的原則,將人工造林與天然造林有效的集合起來,使森林資源能夠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朱鳳元,侯憲慶,李長玉,等.森林資源采伐更新造林規劃及其對策[J].輕工設計,2011(2):244.
[2]陳 巍,溫 平.雙城市集體森林資源狀況分析及采伐更新造林[J].防護林科技,2011(1):81~82.
[3]王道輝.我國造林更新工作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城市地理,2014(14):210~210.
[4]王 軍.淺談人工造林更新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2014(6):19.
[5]劉文軍.試析采伐跡地造林更新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9):213.
[6]康為軍.淺析我國人工造林更新[J].科學種養,2014(5):240~241.
[7]肖華民.對我國人工造林更新工作的幾點建議[J].美與時代·城市,201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