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玉
摘要:指出了林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林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因此必須大力發展林業,而在林業發展過程中對于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主要探討了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以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林業發展。
關鍵詞:林業;栽培種植技術;方法
中圖分類號:S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21502
1 引言
林業是社會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保護了生態環境,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因此,必須加強林業栽培種植技術的應用,通過科學的方法改進林業栽培種植技術,擴大林業的規模,只有運用合理的林業栽培技術與方法,才可以有效地實現生態環境平衡,實現經濟效益,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2 林木栽培種植的要求
2.1 因地制宜
在進行林木栽培種植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區域的環境與地形,然后選擇較為適合的樹種進行種植,在選擇樹種的時候也應當考慮經濟因素與生態因素,以生長力較強的樹種為佳。還應思考樹木對當地區域的降水量以及天氣等要求,進行一定的研究之后,最大化的保證樹木的成活率與綠化率。另外樹木的生長移植階段有所不同,在種植的過程中還應把握好樹種的移植時間,做到因地制宜以及因時制宜[1]。
2.2 保證林木栽培種植的結構性與科學性
對樹木進行栽培種植的過程中,應考慮外界的周圍環境,確保樹種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條件,確保樹木成長的可行性與合理性。栽培種植應當遵循科學性的原則,按照種植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佳的樹木生長區域,還應充分考慮樹木生長的特征,盡量采取梯狀種植,可以確保樹木能夠吸收到陽光,有利于樹木的生長。
2.3 保證林木栽培的整體性
在林木栽培種植的過程中應當依據整體性的原則,結合樹木的生長情況,對樹木的種植進行合理的規劃,滿足栽培的需求,對樹木砍伐之后還可以保持有效的連接,保證了林業發展的有序性,對林業的資源進行了合理的使用,提高了林業資源的利用率,保證了林業種植栽培的整體性,促進林業的發展[2]。
3 林木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
3.1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土壤環境的選擇,應按照不同的樹種選擇適宜的土壤環境,應選擇土質較為肥沃且營養比較豐富的土壤,在種植之前應對種植的區域進行清理,防止出現雜物與巖石顆粒而影響樹木的生長。另外,還應對有可能發生的旱澇災害做好應急防范措施,做好排水工作,在降水較多的區域應及時排水,干旱時應做好灌溉工作。
種子的選擇,在林木栽培種植的過程中,應對種子進行合理的選取,應保證種子的根系完整性,沒有受到害蟲的污染,邊皮要完整,沒有受凍,顏色比較正常等。而牧草通常是在于樹林的協調下所種植的,一般適合在春天進行栽種,應選取較為粗壯的牧草,提高樹種的成活率。
開鑿樹穴,按照不同樹種的需求,挖掘出適合生長的樹穴,保證樹木的自由成長,而且要把握好種植距離,使樹木可以吸收到充足的陽光。牧草的種植需要肥沃的土壤,在栽種之前提前往土壤中增加肥料,保證樹木的正常生長[3]。
3.2 林木栽培種植管理技術
在進行林木栽培種植的過程中,首先應當選取適合的樹種,不同的樹種之間的屬性有所不同,應根據當地種植地區的環境栽種適合的樹種,能夠擴大林業的種植綠化面積。比如可以選擇生長力比較頑強的毛白楊,毛白楊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頑強的生長,其適應性較強。對樹木進行類型的選擇之后,將其移植到實驗林中,然后再選擇牧草。一般情況下會選取紫花苜宿進行栽種,其這一類的牧草應用性較強,能夠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還應考慮樹種之間的距離,能夠合理的控制造林的密度,為樹木的有效生長提供有利的條件。樹木在種植的過程中應強調以下幾方面,首先在開挖溝槽時,深度應控制在40 cm左右,溝槽中在挖深坑,將樹苗放置,深坑的體積應控制在50 cm左右,確保樹木的正常生長。深坑挖掘以后,要在坑內施加肥料,肥料應使用腐熟的糞肥,這類的肥料營養較為豐富,能夠使樹快速的生長,在完成施肥環節后,將深坑平整,并需均勻一致,做好這些工序,就完成了樹木的種植過程,但在后期管理上也應注意樹木的生長情況,定期對樹木進行后期管理,做必要的養護[4]。
在對樹木給定植之前,應處理好根系問題,運用根粉溶液均勻的噴灑在根系中,定植任務結束后就能夠開始灌溉,在灌溉的過程中水分應根據溝槽的方向進行排放,使樹木可以得到充分的水分。開始第二環節灌溉時,要保證第一環節的水分被有效吸收,還需進行夯實處理,邊處理邊灌溉,需要注意灌溉的時間。到了夏季需進行第三環節灌溉,對樹木還需進行涂白處理,避免遭受到病蟲害而使樹木的正常生長受到影響,還應定期對雜草進行處理,避免雜草吸收樹苗的養分,做好雜草的清理工作。到了冬季應進行灌溉凍水,考慮到了寒冷的因素,避免樹苗受到凍傷,影響正常生長。到了春季,向樹種灌溉返青水,施加化肥,可以使樹苗短時間內快速的生長。應對樹木定期進行施肥修剪工作,滿足樹木養料的需求,應把握好施肥的比例,一年四季中都需要對樹木進行定期施肥。不應忽視對樹木的修剪工作,樹木修剪也是比較關鍵的施工環節,不對樹木進行修剪則會使樹木發生變形,也會導致樹木遭受到損害等。對樹木進行修剪,將損害的樹干及時修剪掉,以能長出新的樹干,保證了樹木的正常生長,使林木栽培種植工作有效的進行,實現更多的經濟價值[5]。
3.3 牧草栽培種植管理技術
在進行牧草栽培種植的過程中,在牧草種植之前就應提前做好翻耕處理工作,在冬季時還應對牧草施加凍水工作,當第二年地表的解凍范圍在10 cm左右才進行粑地處理,使地表能夠達到平整,達到保墑的效果。到了播種季節在播種之前對栽種的地表區域施加100 kg的磷酸鈣底肥,然后運用條播的形式播種,對行距加以控制,一般控制在30 cm左右,深度應控制在2 cm左右。播種之后應運用刮平機采取處理,在對其進行規整,牧草的栽種距離應與樹干保持在50 cm左右,可以使牧草的收割工作更加便利,有利于樹木的正常生長。不論是春季還是秋季的播種方法,整治的重點是雜草的處理,因此在每年的五月末尾與六月初期可使用先進的除雜草設施進行雜草處理,收割完后需對栽種的區域施加營養肥料,定期對其進行養護工作以及灌溉處理。
3.4 種子催芽技術
種子培育是栽培種植中的重要技術,催芽工作所選取的營養液主要是以水為主,為了防止種子在生長的過程中受到病蟲害,必要時在營養液中加入部分藥物,在催芽的過程中工作人員要加強管理,在比較合理的時間段將種子栽種到土壤中,如果發芽時間較長,就會增大栽種工作的復雜程度,萌芽極易受到損害,需確保萌芽的完整度,才可使其正常生長。選擇種子的時候應考慮到種子的期限,儲存時間較長的種子不容易發芽,無法保證種子結構的完整性,不利于樹苗的存活。因此需要按照培育樹木的類別來對催芽階段進行控制,提高種子的出芽率,提升林業的種植水平。比如熱水侵種催芽法,其比較適宜于種皮緊密、堅硬的種子,在播種之前應使用80~90 ℃的熱水浸泡,將熱水倒入缸中,將種子在倒進缸中,對其進行攪拌,直到水變涼即可,將浮在水面上的干癟的種子取出,挑選沒有膨脹且堅硬的種子,對其進行浸泡。將膨脹的種子放入到容器中,用草簾遮蓋,放置到較為溫和的地方,2 d左右在將其取出來,對其進行陰干就可以進行播種。溫床催芽可以在光照較好的區域挖據出深度為30 cm與寬度100 cm左右的長方形窖,周圍需施加木板,下方鋪設磚,磚上方施加薄膜,將待播種的種子放置在薄膜上面,到了晚上覆蓋草簾,白天取出草簾。每天需要定期翻動,等到種子達到播種的時機時就可以進行播種[6]。
4 結語
隨著林業的不斷發展,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至關重要,因此需要認識到栽培種植技術的重要性,加強技術的應用,不斷完善技術與改進方法,制定科學合理的策略,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加強林木栽培種植管理技術、牧草栽培種植管理技術以及種子催芽技術的應用,保證樹木的正常生長,提高樹木的生長率與綠化率,促進林業的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實現更高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屈登志.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J].現代園藝,2014(22):78.
[2]王希忠.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0):248~248.
[3]吳 迪.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之我見[J].農村科學實驗,2016(4):44.
[4]金 鑫,狄松巍,王佳巍,等.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研究[J].民營科技,2015(11):194.
[5]薛兆琨.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方法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6(28):350.
[6]唐毅輝.林業栽培種植技術探究[J].大科技,2016(17):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