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云山+喬紅彬+董彥莉+郭宏
摘要:主要針對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的特點,在中北大學開展了與職業資格考試內容相銜接的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提出了在本科階段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本領域研究生階段相應的高等理論課程學習和實踐環節的模擬訓練及工程實務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實踐應用中激發學習主動性、創造性,使其將來能夠承擔本領域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
關鍵詞: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學位;職業資格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27302
1 引言
我國自1991年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F階段,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培養模式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是較大程度地依附于學術型碩士的培養模式。這是由于我國在學位點建設上以前主要是按照學術型碩博士點進行的建設,近年來獲批的專業碩士點也基本上都是在已有的學術型碩士點基礎上建設的。理論上旨在培養重實踐的應用型人才,但是現實情況中,專業型碩士培養模式還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的體現在,很多學校的學位點是學術型、專業型混合招生,導師面對的學生既有學術型碩士、又有專業型碩士,導師多按照傳統培養學術型碩士的思維去培養學生,區分度不大,專業碩士的特色不夠鮮明。就課程設置而言,存在照搬學術型碩士教育的教學內容、不注意課程體系的模塊整合、案例庫的建設不到位,實踐環節設置不足和評價不細以及指導教師的配備不科學等問題。
中北大學面向社會招收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根據培養目標的需要,并結合專業型碩士的特點,將研究生階段進行了詳細的教學規劃和安排,確保研究生畢業后,既有堅實的理論素養,又有一定的實踐水平。
2 培養模式特點
2.1 突出案例教學
(1)除了基本的專業類課程外,設置與職業資格相關內容的課程。課程體系根據研究方向強調崗位需求,基本理論與實踐應用有機結合。既有基本理論,又強調與實踐結合的教材建設,是實現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的必要選擇。傳統的教材是不滿足需求的,而高校教師雖然理論基礎較好,但實踐經歷相對較差,編制此類教材是有一定難度的。這種情況下,可以精心選用各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案例類的書籍。這類書籍一般由各工程單位富有理論功底和實踐經驗的總工級科技人員總結編寫,如《巖土工程典型案例述評》,就是由顧寶和大師編著的,這類書籍參考價值極大,按照此思路開展工程案例庫的建設,對本學位研究生開展案例教學非常有效。在培養方案中設置各研究方向的注冊師實務與案例課程,引導學生開展注冊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的有關內容學習,在固定時間由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與匯報,教師進行指導和補充,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
(2)多方向培養,拓展學生的執業空間。根據社會需求,本專業領域設結構工程、巖土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建筑經濟與管理等四個研究方向,這四個方向涉及到國家注冊結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注冊建造師、注冊安全師、注冊造價工程師、注冊監理工程師、注冊咨詢師、注冊招投標師等類型,可以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就業去向等因素引導學習相關內容。這就要求課程設置上要覆蓋這些方向,既要考慮開課人數的最低要求,又要給予學生選課一定的自主權,這就需要在培養方案制定、師資力量配備、實際操作等多方面取得平衡。
(3)課程考核與職業資格考試結合,若學生通過了國家職業資格考試,則可免修相對應的課程或實踐環節,直接給出相應的學分。
這一規定和舉措,可以促使學生學習一些與職業資格考試有關的課程和案例內容,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學校良好學習氛圍下,通過高效地學習,將理論和實踐良好地結合了起來。學生一般都可以在研一結束后,參加一級注冊基礎類的考試,或二級的專業類的考試。若在畢業前通過相應考試,不僅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同時也提高了其就業競爭力。
2.2 實踐基地建設
(1)開展雙師型(高級職稱+職業資格)、雙導師(校內導師+企業導師)制聯合指導模式。不僅要求校內外導師均應具有高級職稱,而且要求校內外導師具有國家注冊土木類職業資格的數量不少于50%,每位學生的雙導師中應至少有一位具有國家注冊職業資格證書。目前,按照校內導師∶校外導師=1∶4比例的思路聘請校外導師。而這些導師一般都是涉及到本省基本建設各領域中的企業總工或技術骨干。如學生研究方向較為特殊,雙導師均無注冊職業資格,則應再配備具有職業資格的副導師。顯然,雙師型、雙導師指導模式是實現本領域碩士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銜接的重要保障。學生除了基本的理論學習,還能夠在擁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導師指引下學習相關的工程案例,促進了學生適時接觸工程實踐,接觸工程技術人員,學習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2)企業導師主導工程實踐與課題選擇。研一結束進入暑期后,學生就可以進入到企業導師所在的企業進行工程實踐,以學生為紐帶,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進行密切交流,由企業導師推薦,雙方共同制定學生的研究課題。學生在企業導師的帶領下,既可以利用企業實驗室,也可進入到工程相應的各種環節尋找熱點、難點課題,然后提煉問題作為自己論文的研究內容,這一過程不僅促進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完成了學業,而且提高了學生的為人處事能力,也促進了校企間的合作,擴大了學校在社會上的影響。
如筆者在選派一名學生進入某基礎工程公司后,公司總工擔任了學生的企業導師,并提出了企業施工中碰到的難題,即灌注樁在灌注時如何控制超灌。經過多次的交流,公司出經費立項,開始校企聯合攻關,并確定為該生的研究課題。目前,該項目進展順利。而圍繞此項目,又衍生出了好幾個課題,為后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該項工作的開展,為專業碩士的培養、校企聯合工作都起到了良好的榜樣和示范作用。
(3)吸納一定數量的企業導師聯合校內導師成立學術委員會,每3年一屆,屆時輪換。這樣有利于及時總結企業、學生反饋的意見和建議,改進培養方案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采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實現本領域專業碩士培養工作與職業資格高度銜接,順利地開展中北大學土木工程領域碩士專業學位的教育教學。
3 結語
與職業資格相銜接的專業碩士培養模式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優化了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碩士教育工作,能夠使實踐與理論緊密結合,符合專業碩士的設置初衷,對碩士教育的探索與應用又邁前了一步。隨著國家的發展和教育的改革,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數量必然會成增長態勢,2017年是我國非全日制專業碩士招生的第一年,如何按照統一質量標準進行非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培養,探索更好的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模式,對于高校培養出更加實用、德才兼備的優秀畢業生,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邵光華.全日制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2,24(2):87~91.
[2]夏東偉,劉恩賢,張 燕,等.地方高校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6):10~13.
[3]韓鵬舉,白曉紅,王 銳,等.全日制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研究生,2012(10):58~60.
[4]李海生,范國睿.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及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7):59~63.
[5]李 偉,王曉初.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創新[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9,11(2):63~65.
[6]李太衛.專業碩士培養體制調整下的雙導師問題及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4):16.
[7]王永飛.在專業課教學中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嘗試[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3):5~8.
[8]于 波,龍新平.研究生通開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7):47~48.
[9]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課題組.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分析報告[R].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11.
[10]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Z].2009-3.
[11]史 佩,周文松.工程碩士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31(1).
[12]于鳳銀,呂福軍.我國專業學位教育的發展歷程[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