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娟
【摘 要】流行音樂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國內外藝術院校、機構的主流學科之一,它為我國培養流行音樂領域的專業人才,但是在流行音樂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分析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現狀,提出如何構建流行音樂學科的建議,希望對流行音樂教育在高校中的快速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流行音樂教育;獨立體系;時代性;學科建設;現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28-01
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我國對流行音樂的研究經歷了對流行音樂身份的認同、對流行音樂深入探討、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步入成熟這三個階段。使我們對流行音樂的定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也了解了它與文化生活,社會功能,歷史潮流的聯系及影響。還涌現了一大批致力于研究流行音樂的音樂學家,如:鐘子林、王思琦、金兆鈞、項筱剛等。他們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成果是巨大的,使流行音樂的研究登上新的高峰。到今天,高校開設流行音樂相關專業已是相當普及,而流行音樂教學真正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科,必須構建一個科學的教學體系。
一、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現狀
高校流行音樂教育從出現至今已有二十年發展歷史,高校流行音樂教育得以快速發展是由以下兩個方面決定的:第一,我國倡導科教興國,這是我國基本國策,為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土壤作用,在這種大背景下,高校的招生數量逐漸遞增,為很多新的學科出現提供了基礎,這也可以說是外因。第二,流行音樂是全球盛行的,代表著潮流,吸引著年輕一代,通過全球化的經濟、文化交流,我國流行音樂教育的盛行成了一種必然。短短二十年的時間,我國流行音樂教育幾乎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但快速發展的背后也隱藏著很多問題,這些阻礙了流行音樂教育學科建設的發展。
流行音樂學科建設在各個高校均有涉及,但是相關的院系名稱、專業名稱以及專業內部的方向以及該專業的名稱和范圍都缺乏統一的標準,這直接影響到該學科的教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調查了解可以看出,名稱的不同使得各個高校在教學定位和專業命名上缺乏規范性,這對該學科的建設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礙。此外,高校里流行音樂教育的教學也缺乏明確的定位,教師還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這種不加創新的做法會影響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的發展。
二、建立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育體系
(一)培養目標、學科體系的確立。高校流行音樂專業建設的初衷是為了培養流行音樂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該專業建設培養出來的人才最終也是要面向社會的,因此該學科建設的培養目標必須以理論結合實踐,以人才實用性為主,注重人才的技能培養。
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育體系設立是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培養出來的流行音樂人才需要了解本專業學科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前沿發展動向,還要具備實用、扎實的流行音樂理論和技能,只有這樣的人才,在畢業之后才能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實現我國人才培養的目標。
學科體系建設要統一、明確、系統。因此學科體系要包含以下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文化知識。其中包括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流行音樂分析、流行音樂風格;第二部分,音樂理論。其中包括流行音樂概論、曲式、復調、和聲;第三部分,專業知識。其中包括流行音樂演唱、流行音樂演奏、作曲等;第四部分,相關知識培養。其中包括歌詞寫作、讀譜與繪譜、MIDI制作、流行音樂作曲、流行音樂市場營銷等。總之,通過綜合培養,才能培養出適用于社會和市場、理論結合實踐的音樂人才。
(二)學科定位。當前我們音樂教育是傳承了經過數百年不斷積累、整合、完善的歐洲傳統音樂教育體系的模式,加入中國民族音樂、民間音樂、戲劇音樂而建立的完整體系。
三、學科建設與課程設置
(一)公共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大學生健康教育、形勢與政策、藝術概論、計算機基礎、英語、體育。學科建設是流行音樂教育在實施中的關鍵。要切實了解、掌握流行音樂自身發展、變化的規律,建立相關學科及確定專業方向。它不僅保障教學的規范與完整,更能系統、高質量地產出人才。
(二)音樂基礎課。音樂基礎課包括視唱練耳、樂理、中國音樂史、西方音樂史、流行音樂概論、中國民歌與民間音樂、鋼琴、副科和聲、副科曲式、副科歌曲寫作。
演唱 (Sing):承繼傳統科學的發聲狀態,借鑒世界民族民間聲樂的傳統唱法,學習歐美流行音樂演唱方法和各種演唱風格,形成獨特通俗音樂演唱教學體系,講授基本理論和技能。
四、 結語
目前,我國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的規模甚大,受眾數量居世界前列,但教學質量與學科領先的國家有很大的差距,這意味著流行音樂教育必須提高教學質量。由規模龐大變為學科強壯、由數量豐厚變為質量精良應該是流行音樂教育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的問題。高校流行音樂教育必須及時更新教育觀念,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將新的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盡快形成一個完善的流行音樂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