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閱讀方式開始由傳統的紙質書逐漸轉向電子書。圖書館作為社會領域的重要子元素之一,在受到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沖擊和信息時代發展的雙重影響后,開始通過數字出版轉型來應對環境的變化。文章分析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的發展現狀,闡述其所面臨的困境,制定突破困境的主要策略,以及對其前景進行展望。
【關 鍵 詞】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困境;前景展望
【作者單位】王瑞存,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傳統紙質出版業開始逐漸轉向數字出版,人們的閱讀習慣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無論是在數字出版環境還是傳統出版環境下,圖書館和出版都密不可分。圖書館的數字出版轉型是為了從根本上傳播數字信息資源,圖書館作為數字化產品的主要市場以及公共使用平臺,可以幫助數字出版企業充分發揮數字產品的市場價值。然而,現階段我國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面臨諸多困境,本文深入探討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困境,并且對其前景進行展望。
一、文獻綜述
國外學者非常重視對社會系統的深入研究,并嘗試使用更加廣泛的社會理論來認識圖書館轉型的社會根源。他們往往將圖書館的轉型放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范圍內進行考察,比如, Mark Tyler Day把圖書館的發展歷史追溯到工業革命時期,挖掘亞當·斯密的社會分工理論、馬克思·韋伯的行政官僚體制對現代圖書館產生和發展的影響。順著此思路,Mark Tyler Day認為,現在圖書館界所發生的轉型,是以丹尼爾·貝爾的《后工業社會的來臨》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為代表的后工業社會理論在圖書館情報學界的反映。
二、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發展現狀
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的發展使圖書館的信息服務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方面,圖書館的服務對象開始從區域性向社會性轉型。過去圖書館的服務對象較為固定,主要集中于高校或科研單位,讀者也習慣將獲取信息的方式局限于圖書館,然而,由于數字資源的出版,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對象逐漸擴展為所有上網使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人。另一方面,圖書館的圖書服務資源已經基本完成從實體化向數字化的轉型。過去圖書館的藏書理念缺乏整體意識,只追求單一藏書體系的完善,服務資源也局限于印刷型和微縮型實體館藏。如今,圖書館開始通過外購數據庫資源和采集網絡信息資源等方式豐富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并且得到廣大用戶的喜愛和頻繁使用[1]。
三、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困境
1.數字出版市場規范不足
資源數字化是各大圖書館建設文獻資源的一個主要方向,但不管是館配商還是出版單位,在對圖書館實施數字產品銷售的過程中均存在顧慮,即書籍的定價與知識產權的保護,因為知識產權與書籍的定價會對出版社以及作者的利益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當前的館配市場沒有一套完善的數字出版標準,法律保障機制也亟待完善,知識產權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盜版侵權行為日趨嚴重。除此之外,盡管出版社負責提供信息內容,但其技術不夠先進,沒有規范化的市場定價機制,在和技術先進、財力雄厚的數據集成商合作銷售數字產品的過程中,無法占據有利地位。平臺以及集成商把電子圖書的定價設得很低,導致出版社只能獲取微薄的利潤。若上述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將會對圖書館的數字出版轉型造成嚴重阻礙。
2.缺乏權威數字出版銷售平臺
當前,雖然有許多出版社已經實現紙質資源的數字化,但缺乏銷售這些數字資源的有效途徑。數字資源的銷售渠道和紙質資源有許多共同點,零售市場會日趨萎靡,館配才是獲得銷售盈利的最主要方式。當前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的困境在于,雖然數字資源豐富多樣,但是缺乏權威性的數字出版銷售平臺來制定科學的銷售價格,未能提供出版社的本質內容以及最新、涉及范圍最廣的書目信息,無法有效處理圖書館和出版社之間信息不對稱的情況[2]。
3.電子圖書發行滯后
近年來,我國每年上市的中文紙質圖書大約上百萬種,然而電子類圖書僅十萬種左右。出版社為了確保紙質圖書的發行量,同名圖書的電子版上市時間通常比實體書晚半年左右,特別是專業書籍和暢銷書籍,時間更加滯后,進而形成了電子書無法發展的現象。盡管這種情況有所緩解,電子書和實體書的出版也日趨同步,但據2014年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可以實現實體圖書、電子書同步上市的書籍,和新書出版量相比堪稱九牛一毛,與英國、美國等發達國家90%的同步率存在很大差距。由于電子書領域缺乏新書和好書,數字出版量難以滿足廣大讀者的實際需求,銷售規模和利潤受到了嚴重的束縛。
四、破解困境的策略
1.規范數字出版市場
在數字產品的銷售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制定價格,避免數字出版市場出現惡性競爭的情況,而且要維護作者的知識產權,激發其創作熱情和積極性。館配市場必須制定科學的數字出版標準,完善法律保障機制,打擊壓制盜版侵權行為。除此之外,出版社方面也要加強技術開發,規范市場定價機制,營造健康和諧的市場氛圍,從而促進數字出版市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構建行業銷售聯盟
電子書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主要包括銷售渠道、技術以及版權等。在此背景之下,各大出版社以及館配商之間應加強溝通與合作,一同面對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的困難,確保圖書館有效實現數字出版轉型。除此之外,各大行業之間必須構建起密切的橫向聯系,進一步規范行業標準,提升該行業的市場競爭力,把促進此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作為企業戰略管理的最終目標,提升服務水平及質量。
(1)建立出版社聯盟
2014年底,我國數字出版聯盟正式成立,聯盟當中共有63家單位,其中有56家出版單位,另外7家是媒體和技術服務企業。縱觀當前的出版環境,盡管以往出版社發展壯大的基礎在于核心內容,但出版社的資源非常少,僅靠自己的出版內容、財力、技術以及人力資源難以完成圖書館數字出版的轉型。圖書館必須建立行業銷售聯盟,共享人力、技術以及內容等多方面的資源信息,開辟統一出版的新天地,通力合作開發出一系列競爭力強的數字出版產品,科學合理地定價,堅決打擊盜版。在轉型過程中積極向政府部門求助,多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分享經驗,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發揮行業優勢,提升競爭力[3]。
(2)建立館配商聯盟
近幾年來,由于圖書行業的健康發展,館配商在出版領域的規模也日漸壯大。雖然紙質圖書的銷售給館配商帶來巨大的利潤,但現階段圖書館的主要需求量開始轉移至數字資源,這對館配商的傳統業務造成一定的影響,其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每個館配商的規模以及性質皆存在較大差異,部分館配商為了能夠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甚至利用大幅度降價展開惡性競爭,破壞館配市場的秩序,給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也帶來惡劣影響。所以,建立館配商聯盟是當前的迫切需要,其有利于拓展業務領域,防止惡性競爭的發生,充分發揮橋梁媒介作用。館配商聯盟應創建規范化的館配銷售平臺,集結所有聯盟成員的紙質版和電子版圖書目錄,建立館藏采訪數據以及編目數據標準,依據圖書館的性質以及實際需求,提供優質的個性化服務,以此推動我國圖書館館配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各大館配商應與國際接軌,融合讀者主導式采購思想,與各大圖書館合作,開創出以廣大讀者為核心的營銷模式。
3.提升數字資源內容質量,實現紙電同步
現階段,大多數圖書館急需高質量的數字資源。眼下許多圖書館均開始涉足電子書領域,主要方式是購買或引進電子書數據庫。數據庫商通常是把價格低廉的電子書收集起來,開展捆綁銷售,許多圖書均難以滿足讀者的實際需要,浪費了大量的圖書館經費。各大出版社以及館配商應當把握住機會,開辟出專業化的館配道路,深入了解圖書館的經營理念以及發展方向,把握圖書館的館藏建設方針和滿足廣大讀者的實際閱讀需求,有目的性地調整出版結構和形式,提升出版內容的核心價值,為圖書館補充大量的暢銷書籍、學術專業書籍的電子版資源,實現電子書以及紙質書的同步上市,從而進一步拓展數字出版市場。
許多出版社以及作者都存在一種顧慮:電子資源的同步銷售會影響紙質書籍的銷售量,進而降低其所得利潤。實際上,廣大圖書館側重的是讀者的實際需要以及資源的核心內容,并不只是以價格因素作為評價標準。與其購買無用資源,圖書館更加傾向于用稍高但合理的價格引進符合館藏需要且符合讀者需求的電子資源。除此之外,紙質書與電子書的銷售之間并不存在沖突。從亞馬遜網站圖書銷售的成績可以發現,許多讀者在看過電子書之后依然會購買紙質書,電子書新書的上架也會提升紙質書的銷量[4]。
五、前景展望
1.堅持公眾平等閱讀職責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不再局限于用傳統渠道來獲取知識和信息,數字閱讀正逐漸成為未來閱讀的新趨勢,但并不代表圖書館功能就此衰退。對于圖書館來說,電子書籍的產生僅僅是知識的呈現形式日漸豐富,而圖書館保存、傳播信息的核心功能并未改變,堅持公眾平等閱讀的職責也不會產生變化。
美國學者蘭開斯特曾經說過,今后的圖書館將成為一個電子信息系統。因為信息的網絡化使得人們獲取信息不再受到時空的束縛,但是圖書館這一知識交流中心的地位會受到威脅,其知識中介的作用或許會被商業信息機構日益替代。圖書館作為確保公眾平等閱讀的機構,其真正覆蓋的應是以利益為終極目標的商業服務盲區,圖書館的其他社會職能同樣也是別的社會信息機構所難以替代的。
2.重視數字出版版權問題
在數字出版轉型過程中,圖書館必須和電子書出版集團、電子書閱讀器生產商展開密切合作。數字出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出版集團和電子書閱讀器生產商也需要對人們的接受態度以及使用效果進行調查了解,讓廣大用戶盡快了解電子書閱讀器的使用方法,為其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圖書館和電子書出版集團最容易產生的矛盾是版權問題。與傳統出版物相比,電子書的版權問題更加復雜,版權保護牽涉多方利益。一個數字出版社或許會牽涉多個版權所有者,例如,擁有文字版權的創作者、擁有軟件版權的企業以及擁有排版版權的出版商等。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出版的發展空間無可限量,在此情況下,圖書館更應當和各方加強交流。
3.多元身份促進數字出版發展
數字出版屬于創造性的服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工作的重心在于發掘現階段讀者的需求或潛在需求。在數字化環境下,讀者通常利用網絡來獲取信息與服務,圖書館可以通過在線購買的方式引進圖書資源,簡化以往的采購程序。部分圖書館還允許讀者在線付費下載圖書。但是電子書也存在缺陷,圖書館應以多元身份促進數字出版的發展,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妥善處理紙質書和電子書的關系,顧及讀者傳統的閱讀習慣,盡可能在滿足讀者需求的前提下促進數字出版發展[5]。
綜上所述,圖書館數字出版轉型發展雖然取得一定的成績,但依舊面臨許多困境,主要包括數字出版市場規范不足、電子圖書發行滯后、缺乏權威的數字出版銷售平臺等。所以,必須規范數字出版市場,建立行業銷售聯盟,提升數字資源內容質量,從而實現紙電同步。在日后的圖書館數字化建設中,要堅持公眾平等閱讀職責,重視數字出版版權問題,以多元身份促進數字出版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錢興彥. 解析地方圖書館非物質文化遺產口述檔案體系建設策略[J]. 山西檔案,2015(6):94-96.
[2]蘇秀美. 數字化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出版資源的整合及對策[J]. 出版廣角,2015(10):38-39.
[3]徐來. 本土原創小說十年出版研究——基于中國版本圖書館館藏文獻數據的分析[J]. 出版廣角,2015(14):37-39.
[4]張鳳霞. 關聯數據在圖書館數字檔案聚合與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 山西檔案,2015(3):57-59.
[5]張佳麗. 信息生態視角的我國西部地區少數民族高校圖書館、博物館與檔案館整合研究——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J]. 山西檔案,2016(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