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杰+丁山



摘要:根據南京民國時期的住宅類型,將南京民國居住區分為了高級居住區、里弄新村居住區及簡易住宅區3種類型,對其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高級居住區景觀特征為景觀封閉、西化、私人訂制;里弄、新村居住區景觀特征為密度大、景觀少、生活景觀豐富;簡易住宅區景觀特征為住宅簡陋、無景觀;同時歸納出了民國南京居住景觀的總體特征為等級差距懸殊、景觀“異化”、未受重視。
關鍵詞:民國;南京;居住景觀特征
中圖分類號:TU9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11002804
1 引言
民國是中國近代史上重要而特殊的歷史階段,南京在這一階段無疑是處于風口浪尖的位置。在那個新舊碰撞,中西交匯的歷史時期,南京居住景觀呈現出鮮明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及代表性,是研究近代居住景觀不可缺少的部分。
2 南京民國住宅建設總體概況
民國時期,南京動蕩不安,社會隨著其政治局勢的改變呈現周期性的興衰[1],1927~1937年,是南京政治經濟發展最為穩定的時期[2],南京當局制定了《首都大計劃》與《首都計劃》,開始了現代意義上的整體和詳細的城市規劃[3],這一時期也成為南京建設的黃金時期,南京民國時期的大部分住宅建設都在這一時期完成。
民國時期,南京的住宅主要可以分為3類,即新式住宅、里弄類住宅以及簡易住宅[4],新式住宅是完全西化的住宅,包括獨立式住宅、聯排式住宅以及公寓等[5],其中以獨立式的花園洋房最為典型,最為熟知的南京頤和路公館區內的住宅均為獨立式的花園洋房;里弄式住宅則是基于中國傳統住宅的空間模式與建造技術[5],受西方建筑影響而產生的住宅形式,當時許多單位的職工住宅便是里弄式住宅,這類住宅的產生,與人口激增、住房匱乏、房價高漲的社會背景息息相關,同時,它的產生也意味著南京的住宅開始成為產品,房地產經營出現;而簡易住宅,則包括無力建造正規住宅的貧苦勞動人民搭建的簡易住房和棚屋,以及政府為了整治城市面貌而拆除棚戶區建造的平民住宅[4]。
3 基于不同住宅類型的居住景觀特征
根據不同的住宅類型,可將民國時期南京居住區分為高級居住區、里弄、新村式居住區以及簡易住宅區,在不同的居住區中,居住景觀有不同的特征,呈現較大的差別。
3.1 高級居住區
高級居住區內的住宅為獨立式的花園洋房,造型風格各異。民國時期,南京最典型也是建設最集中的高級居住區位于頤和路一帶,屬于《首都計劃》中規劃的第一住宅區,其主要是供政治精英等權貴人士居住,如汪精衛公館、蔣緯國公館等都修建在此。
(1)居住景觀封閉。
在高級居住區中,各家各戶的花園洋房都帶有獨立的院落,院落是高級居住區的基本組成單位,居住景觀主要集中在院落內部,住戶自己享有,而在院落外部,居住區內的景觀則較少,多為行道樹等(圖1)。
(2)居住景觀西化。
高級居住區內的住宅均為完全西化的建筑,與其相統一的是居住區內的景觀也是西化。居住區內用地寬敞,建筑密度約為20%,道路系統完備,花園洋房內有寬大的花園綠地,庭院綠化面積達65%[6]。景觀的西化并不僅僅是出于審美的需要,與當時的政權也有關聯,相比較民國之前的封建,當時的政治集團帶有一定的“現代性”,為了展現他們自身的“現代”與“先進”,建設西化的居住環境便是方式之一。
(3)私人定制。
對于高級居住區中的私人住宅,最常見的建造方式就是委托專門的建筑師進行設計。20世紀20、30年代,大批留學海外的建筑師回國,南京作為當時的政治中心,吸引了一批一流的建筑師,尤其是在1927~1937年這段“黃金十年”里,大批建筑師來南京開展業務。上海華蓋建筑師事務所是當時來寧開展業務的建筑事務所之一,在其設計的南京項目中,私宅委托設計占到了60%,一半為蘭園合作社、頤和路住宅區等高級別墅區[7],這便有了些私人訂制的意味,但由住宅設計的情況便可推知,其景觀設計也定是按照居住者的意愿進行設計的,是專門為居住者自身服務的。
3.2 里弄、新村居住區
里弄、新村居住區多為社會中上層人士居住,較為高檔一些的有梅園新村、雍園等,另外還有一些企事業的職工住宅,如中國銀行南京分行的職工宿舍寧中里、交通銀行的高級職員和上層公務人員住宅板橋新村等。
(1)密度大,景觀少。
這一情況主要存在于中低檔的居住區中,在較為高檔的居住區中,如梅園新村,其內的很多住宅都帶有院落,因而居住景觀集中在院子里,而在中低檔的居住區中,住宅則很少帶有院落,多是里弄、聯排住宅、公寓等,較以往的傳統住宅,這樣的住宅本身就是一種高密度的居住形式,而居住區內的建筑分布密度也很大,使得整體居住密度非常高,里弄、新村式居住區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應對當時南京人口膨脹,房屋匱乏的局面。
在里弄式居住區中,整體布局規整,住宅全部為里弄,用地緊張,幾乎無戶外公共活動空間,更無綠化等景觀,居住區功能單一(圖2、3),如慧園里,僅有一條寬約5 m的南北向盡端式的主干道,寧中里建筑密度超過9 m,但其間距也只有4 m和6 m兩種。新村式的居住區情況要稍好一些,其內建筑形式多樣,布局同樣規整,用地較里弄式居住區稍微寬敞一些,因而密度也稍微低,但仍然較高,其內有少量景觀,如在板橋新村內,把各家私人院落用地集中起來,設置了一個全村公共庭院,以供居民休息與兒童活動[8](圖4)。
(2)生活景觀豐富。
這一特點在里弄式居住區中表現的尤為明顯,里弄式居住區住宅密度大,戶外活動空間小,使得住戶的戶外活動都集中在一起,鄰里之間交往密切,再加上居住模式較為封閉,給人們帶來了一定的安全感,因而居民在戶外毫無顧忌的晾曬衣物、自由活動,安全而方便(圖5)。在保存至今天的里弄居住區中,這樣的生活景觀仍然存在,在居住區內,似乎室內室外并沒有非常明確的界線,居民將家里的小板凳搬到室外,鄰里在一起自由隨意的聊天,各家的衣服鞋子都晾曬在屋外,甚至家里的洗漱、廚房用品也都擺放在室外,一切和諧而統一,他們似乎是一個不可介入整體,一旦有外界的人進入,他們一眼就能認出(圖6~8)。endprint
3.3 簡易住宅區
簡易住宅區內的住戶多是貧苦的勞動人民,生活在社會低層;貧民們自己搭建的住宅破敗不堪,只能算是臨時住宅,而即便是公建的平民住宅,也多建設在偏僻地區,住房結構簡陋,建設偷工減料,時間不久便多數損壞、倒塌,甚至無法修復[4]。在這樣的居住區中,住宅問題都沒有得到完全的解決,更談不上景觀。
4 南京民國居住景觀總體特征
4.1 居住景觀等級差別懸殊
據南京園林志記載,南京民國時期的居住區綠化僅限于高級居住區[9],在高級居住區內,綠化面積可達65%,而里弄式居住區內幾乎無綠化,簡易住宅區內更是連住房都成問題。此外,高級居住區內平均每戶住宅面積達400 m2,而在里弄新村居住區內,以板橋新村為例,其內的聯排式住宅為每排8戶相連,總長62 m,每戶一樓一底[8],簡易住宅區內住房的簡陋擁擠更是不必說。追根溯源,居住景觀之間巨大的差別源于社會階層懸殊的等級差別,在高級居住區、里弄新村式居住區、簡易住宅區中居住的人分別是社會頂層人士、中上層人士與底層人士,居住者的身份地位呈現明顯的等級差別,而與人們生活聯系密切的居住景觀自然也要與其保持一致。
4.2 居住景觀“異化”
歷來的統治者上位后都有大興土木的習慣,以展現自身的統治地位,民國時期也不例外,當時《首都計劃》規劃的第一住宅區便是這一慣例在住宅方面的表現。風格迥異的花園洋房與歐化的居住景觀,帶有濃烈的西方氣息,雖與周圍環境在空間上沒有界限,但幾近奢侈、風格鮮明的居住環境將這些高級住宅區與周圍明顯的區別開,自成一體,這與它們的居住者——政治精英形成了完美的對應;在一定程度上,當時的景觀已經“異化”,帶有了一些政治意味,成為了當權者表達自己的工具之一,成為了代表居住者身份與地位的符號。因此,這些居住區在政權“繁榮”之時繁榮,而政權更迭后,便迅速走向衰敗。
4.3 居住景觀未受重視
民國時期居住景觀多為社會頂層人士所享有,表面上看,景觀的地位似乎很高,但總觀整個社會,當時大部分人基本的住宅問題都未得到解決,因而對居住景觀并無太多意識,他們的需求未上升到景觀層面,所以總體來看,景觀并未受到社會的重視。
5 結語
民國時期,南京的住宅類型主要有新式住宅、里弄式住宅以及簡易住宅,與之相對應形成了高級居住區、里弄新村居住區以及簡易住宅區。高級居住區供社會頂層人士居住,住宅與景觀西化,為私人定制,集中在自家院落中;里弄新村居住區供社會中上層人士居住,居住密度大,景觀少,但生活景觀豐富;簡易住宅區供社會底層貧民居住,住宅簡陋破敗,無景觀。總體來講,民國時期,南京居住景觀多供社會頂層或上層人士享有,等級差別懸殊。同時,景觀“異化”,并非單純意義上的景觀,還是一種代表政治權利與身份地位的符號。但當時大部分人生活條件較差,更關注是否有住房居住,對居住景觀并無太多意識,因而景觀未能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李廣锜,周 嵐.當代南京城市規劃四十年(上)[J].現代城市研究,1995(1):7~12.
[2]熊 浩.南京近代城市規劃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3.
[3]束建民.南京百年城市史1912-2012 3 市政建設卷[M].南京:南京出版社,2014.
[4]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南京房地產志[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
[5]蔡 晴,姚 赯.南京近代城市住宅評述:1930-1949[J].南方建筑,2004(5):62~65.
[6]楊穎奇,經盛鴻,孫宅巍,等;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南京通史 民國卷[M]. 南京:南京出版社, 2011.
[7]汪曉茜著.大匠筑跡 民國時代的南京職業建筑師[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8]劉先覺,鄧思玲.南京板橋新村剖析[J].華中建筑,1988(3):92~94.
[9]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南京園林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sidential types of Nanj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idential areaswer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senior residential area,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area and simple residential area.The resultshowed that the landscape of senior residential areaswereclosed, westernized and private ordering.The landscapes of neighborhood residential areaswerefew and with high residential density. However, it has abundant life landscape. The simple residential areas almost had no landscape with humble housing condition. At the same time,this paper summarized generalcharacteristicsofNanjing residential landscap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that is vast class gap, heterization and underappreciated.
Key words: The republic of China; Nanjing; residential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