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 郭曉紅
摘 要:國內外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研究主要對租賃風險的產生機制、風險類型、風險計量方法、風險防控體系的構建等方面進行探討。本文對國內外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以期理清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的理論脈絡,為后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融資租賃 風險類型 風險計量 風險防控
中圖分類號:F83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a)-046-02
據《世界租賃年報》統計,融資租賃在全球已成為僅次于銀行信貸的第二大融資方式。而在政府政策支持與經濟環境的大趨勢下,2016年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增長速度比去年同期增長近20%,在業務總量上全行業合同余額約為5.2萬億人民幣,實現逆周期增長,融資租賃行業成為經濟新常態下的一大亮點。然而,在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開始逐漸暴露,特別是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管控問題。融資租賃業務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從宏觀層面上將涉及金融市場交易,從微觀層面上也與企業融資及管理密不可分,因此金融市場波動、短債長用模式、行業復雜性、承租人信用、政策變動等都將對融資租賃業務產生重大影響。所以,能否有效地預測風險、評估風險、建立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成為了推動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健康和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1 國外研究
融資租賃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因此相較國內,國外學者對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的研究較為深入,其探討了融資租賃風險的產生機制、風險類型及計量、風險管理等重大問題,致力于為融資租賃企業風險管控提供有效對策。
1.1 融資租賃風險類型及計量
融資租賃行業的特征決定了其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在1996年,Grenadier和Steven. R 在《租賃和信用的風險》中定性地對租賃和信用的風險進行了總結。在《國際租賃完全手冊》中,Sudhir P. Amembal深入闡述了國際租賃中的主要風險,將其劃分為貨幣風險、商業風險、政治風險、稅收風險和語言風險,并分析了風險轉移等相關問題。
融資租賃機構面臨的眾多風險中,信用風險被認為是最重要的風險之一。William Beaver作為信用風險分析模型的開拓者,他提出的單變量判定模型能夠根據個別財務比率的趨勢來推斷企業信用風險。在20世紀80年代后,對信用風險的計量開始大量采用Logistic和Probit等多元非線性回歸模型。針對融資租賃信用風險,Steven R和Grenadier建立了一個統一決定均衡信用分布的理論框架。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新型的信用風險不斷產生,從而推動一些以現代資產組合理論、期權定價理論為基礎的企業違約風險預測模型不斷涌現。
1.2 融資租賃風險防控
Chris Boobyer在《租賃與資產金融——職業者的綜合指南》中,闡述了全面風險分析的重要性和分析方法,并強調了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必須對承租人持續關注和監督,以及業務開展前期對承租人的科學評估,綜合考慮業務開展中可能發生的多種風險。在《設備租賃》中,Peter K. Nevitt與Fank J. Fbaozzi針對承租人的定位詳細分析了信用風險管理,并建議對承租人事前評估、對租賃物及承租人事中監督和對租賃物到期處理等,試圖實現承租人信用風險的全程控制。
風險計量模型被引入研究后,為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通過發展和運用Merton期權思想、VaR模型、Risk metrics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KMV信用模型以及CSFP信用風險附加模型,融資租賃風險管理從單一風險管理過渡到組合風險管理。基于四萬多個租賃產品的分析樣本,Mathias Schmit(2004) 研究了零售租賃信用風險的概率分布密度,并以VaR模型對其信用風險進行計量,闡述了實物抵押有助于降低信用風險。由于傳統結構的信用風險模型無法觀測到公司價值的變化,Brent W. Ambrose和Yildiray Yildirim (2008)建立了一個無需考慮資產價值變化的信用風險度量模型,并探討了信用風險對租賃期限結構的影響。
2 國內研究
雖然融資租賃在20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但我國的融資租賃風險研究起步較晚。在2000年后,國內學者才逐漸開始關注融資租賃風險的研究,為了促使融資租賃行業的穩健發展,加強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研究已成為租賃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2.1 融資租賃風險的產生及類型
針對融資租賃風險產生的因素分析,唐吉平(1998)認為導致租賃風險產生的最基本原因是承租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和經營效益,同時租賃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不善也是誘發租賃風險的重要因素之一。梁飛媛(2008)從融資租賃業務的本質特征和外部因素方面探討了融資租賃風險的生成,并認為風險是系統性和外部性共同作用的結果。 黃彥菁(2009)通過分析指出租賃風險產生機制,其中對租賃物的使用效率、財務狀況和企業經營管理效益是導致償付能力不確定性的內因,而外因主要包含非國有企業規模小評級低、國有企業經營機制的不靈活以及相關的政策制度不健全。與前人的研究不同的是,徐翔(2004)從出租人與承租人之間信息不對稱的視角出發,闡述了信息的不對稱將促使企業到期無法償還租金的現象,并建議通過收集承租人信息、運用信用評估模型等有效措施合理防控風險。
國內大量學者對融資租賃風險的研究重點集中在風險類型上,如張武基于內外部環境誘發風險的產生機制,詳細闡述了融資租賃企業所面臨的各類風險,并從法律層面上提出了風險防控的建議。孫靜芹、張春梅 (2000)通過探討融資租賃業務中的基本風險,將其歸納為金融風險、經營風險、信用風險、設備閑置、技術落后風險以及政治風險等其他風險。從會計學的視角出發,翟素文(2000)闡述了企業財務報告中隱藏的租賃風險。針對融資租賃自身特性,沙泉從外部因素探討了融資租賃的風險,如社會環境、經濟政策、市場風險等。王小雅則依據融資租賃風險具有的階段性特征,分別識別了項目準備期、項目建設期、項目經營期所存在的風險。除了基于出租人視角的風險研究,承租人的風險因素也被納入研究范圍。依據風險生成對出租人的影響效果,楊萬強將電網項目融資租賃風險分為直接風險和間接風險,即風險生成將直接影響出租人收益的因素屬于直接風險,而間接風險是指風險生成直接影響承租人收益從而導致出租人租金回收受到影響。
2.2 融資租賃風險計量及模型
近年來,國內學者逐漸開始嘗試運用計量方法及模型來評估融資租賃風險。如張陶新(2003)闡述了租賃融資合同的基本特性,并通過綜合運用模糊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從而建立了融資租賃合同風險的綜合評價模型。為了對租賃信用風險、利率風險進行度量,程東躍(2004)采用了Logistic模型和Duration模型,同時還探討了VaR方法在租賃風險計量中的運用。郭鷹(2005)認為成熟期錯配風險、選擇權風險、基本點風險和收益曲線風險是融資租賃企業面臨的主要利率風險,其中最重要的風險是成熟期錯配風險,并運用Druation模型深入分析提出了利率上升背景下的利率風險防控措施。以我國12家金融租賃公司為分析樣本,孫琳琳(2009)應用CAMEL風險評級方法對樣本公司的風險進行評級,分析得出我國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存在較大差異性,但整體風險已處于中等水平。劉偉、翟偉靜(2011)從工程機械行業融資租賃信用風險特征的角度出發,綜合運用定量的財務指標與定性的非財務指標,以此為基礎建立信用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引入多屬性決策的指標權重確定方法進行分析。段榮菲(2011)采用了KMV模型對銀行系租賃公司的風險進行實證研究,分析了我國金融租賃企業信用風險的計量和風險防控對策。沈宗慶、李孟剛(2016)運用了多元Copula函數模型對融資租賃相關行業的風險相關性進行探討,結果表明融資租賃業務的六大行業存在風險相關性。
2.3 融資租賃風險防控
針對融資租賃風險防控的研究,國內大部分文獻從風險特性的角度切入,對風險防控體系、風險預警體系、金融監管制度等問題進行探討。如高建梅(2000)詳細分析了融資租賃風險的屬性特征,認為建立融資性租賃違約金制度、健全租賃法律保障、強化租賃合同管理等措施能夠有效控制風險。沙泉則提出了重視對租賃標的物進行標記的問題,將有效預防和降低融資租賃的風險。基于對承租人信用風險的生產機制分析,粟山(2003)認為構建完善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有助于防范融資租賃的信用風險。針對高校融資租賃項目,王東強、田書斧(2008)提出了嘗試構建租賃融資公司、高校、政府”三位一體”的租賃融資風險防范體系。以融資租賃風險分類為基礎,姬紅波(2011)構建了一個包含3個一級指標、8個二級指標和26個三級指標的金融租賃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對租賃風險預警體系的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另外,通過對租賃物相關的多種風險控制手段的論證分析,胡曉媛(2011)提出項目開展前期的風險預測防范和項目進展后期的風險管理控制是保障租賃公司利益的有效措施。從租賃業務風險特征的角度切入,王箏(2015)借鑒了銀行信用評價原理,探討了構建“資產+信用”的風險管理體系,并提出從短、中、長期三個階段穩步推進融資租賃企業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
3 結語
相較于國外,我國的融資租賃業發展較晚,特別是對于融資租賃風險管理的問題研究歷史短暫。近年來,雖然融資租賃行業的高速發展促使國內學者開始更多的關注融資租賃的風控研究,但理論研究仍存在一些缺陷。總的來說,國內融資租賃風險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一是國內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引用國外相關的理論框架和方法,特別是風險計量模型、風險預警體系設計等,針對我國融資租賃業現狀的創新性研究較少;二是雖然國內融資租賃風險研究逐漸開始從定性分析過渡到定量分析及量化風險管理,但主要集中于單項租賃風險的研究,而缺少從宏觀層面的系統性租賃風險探討及構建符合我國 市場經濟特點的模型和方法;三是大部分研究主要關注大型金融租賃公司的風險分析,對于區域性、中小型、民營的融資租賃企業的風險研究較少。未來融資租賃風險研究仍需進一步探索,將致力于構建統一的理論框架和完整的融資租賃風險管理體系,從而推動融資租賃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Mathias Schmit.Credit risk in the leasing industry[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4(4).
[2] 程東躍.我國金融租賃風險管理研究[D].浙江大學,2004.
[3] 郭鷹.金融租賃公司的利率風險及管理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05(1).
[4] 姬紅波.我國金融租賃風險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
[5] 王箏.金融租賃公司風險管理體系構建初探[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