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李倩 周冰
摘 要: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已轉變成一種運用高效互聯網技術進行網絡化商業模式的競爭,企業需要進行全面的轉型與變革,用高效的網絡信息平臺和運營模式進行企業發展方式和商業價值鏈的重塑。本文在分析商業模式的基本形態、基本內容下,探討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商業模式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 商業模式
中圖分類號:F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a)-191-02
截至2015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6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8%。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互聯網的特點符合大學生心理預期及心理特征,大學生逐漸成為網絡時代的主力軍。網絡經濟不斷發展,并且具有投入資金少,人力、物力投入較小,風險相對較小等優勢,成為大學生創業的良好契機,因此“互聯網+”創業成為大學生自我創業的新途徑,成為大學生新的創業機會。
然而,今天在“互聯網+”背景下的企業之間競爭已成為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商業模式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的生命力,成為推動企業進行產品創新、運營方式創新、擁有核心競爭力、占有廣闊市場空間的重要因素。商業模式是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決定著大學生創業能否成功,因此,本文重點探討創新驅動下的大學生“互聯網+”創業的商業模式路徑,希望給大學生創業提供參考。
1 “互聯網+”環境下商業模式的基本類型
1.1 商業模式的基本概念
商業模式是指以價值創造為核心,描述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本原理,是企業經營中企業與外部的利益相關者形成的一種交易模式,是一種為了實現客戶價值最大化,把能使企業運行的內外各要素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獨特核心競爭力的運行系統,并通過提供產品和服務,達成持續贏利目標的整體解決方案。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形成了全新的“網絡信息高速公路”覆蓋的商業模式,例如:由淘寶、京東、天貓等引領的網絡交易平臺的組建與發展,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就是O2O商業模式的現代化應用。O2O是指將線下的商業機會與互聯網有機結合,使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其特點是利用現代的網絡技術手段構建商業信息化平臺,實現線上銷售、線上預定或購買,以帶動線下的經營和消費。
1.2 “互聯網+”環境下商業模式的基本類型
第一種類型是入口模式,也就是通過現代互聯網技術將人與物品進行有效的節點連接。第二種類型是“線”模式,將網絡入口與物品有機結合,實現線上交易帶動線下物品生產與消費的發展方式。第三種類型是平臺模式,就是通過網絡信息交易平臺進行產品營銷、購買、預定服務。第四種類型是生態圈模式,也就是對于網絡信息交易平臺、傳統的營銷方式與資源、其他類型的產業進行有機資源整合,形成一個大的商業生態圈,實現產業的科學高效運行。
2 “互聯網+”環境下商業模式的基本內容
2.1 價值主張
價值主張是對客戶真實需求的深入描述,具體是指公司通過其產品和服務所能向消費者提供的價值,它由目標市場和產品服務構成。例如:獲得2016年云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意組銀獎的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2013級本科生葉婷雯創建的“青黛原創”珠寶網店創業項目,目前已盈利5.3萬元。其價值主張就是主要針對崇尚個性時尚的消費群體,旨在設計制作各類彩色寶石手工飾品,可以為顧客“私人定制”各類特色的創意飾品。
2.2 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是一個企業商業模式的基本核心內容,優質的商業盈利模式構建主要從兩方面來完成。第一是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第二是擴大企業的收入來源。降低經營成本主要可以采用網絡化管理、減少人工的投入比例、對于企業實行科學高效的管理來完成。擴大企業的收入來源,可以采用增強網絡營銷能力、樹立品牌意識、提供優質服務等手段來完成。
2.3 企業的資源與能力
企業成功的關鍵力量是企業獨有的、難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可持續提高的戰略資源和核心能力。以資源為基礎的競爭優勢理論認為,任何一個企業都是資源與能力的獨特組合,這些資源和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和利潤的重要來源。企業的資源包括有形資源(資金、設備等)、無形資源(技術、管理方式等)和人力資源。企業核心能力本質上是一個有機的企業知識體系,包括核心知識競爭力和核心能動力。
2.4 企業外部效應
外部效應是指一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具有持久的發展動力,可以有效維護企業的發展方向,它由隔絕機制和伙伴價值組成?;锇閮r值是指一個企業具有的產業鏈價值,對于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與未來發展有重要意義。隔絕機制是指一個企業建立的預防競爭對手的模仿與破壞的保護預警機制,可有效地保障企業的商業機密。
3 “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業的商業模式分析
3.1 跨界商業模式
跨界商業模式是創新驅動下的一種“互聯網+”商業模式的變革,是一種通過融合而進行的重塑。通過跨界商業模式可以實現傳統產業核心要素的再分配,提升整體系統效率,減少中間環節,減少渠道和損耗,降低成本。當代大學生可以積極利用跨界商業模式思維,利用互聯網工具和跨界思維積極創業,以下就是一個典型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案例。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2011級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劉順平在校期間通過觀察發現隨著學校招生的擴大,食堂擁擠,點餐沒有電話又經常占線,于是組建創業團隊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開發了一個以微信訂餐的公眾號“文理訂餐助手”,實現了外賣訂餐功能和預定功能。此創業項目獲得2014年云南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銀獎。項目運作了半個學期后,根據同學們多樣化的需求,劉順平創業團隊再次研發了“文理生活圈”微信公眾平臺,增加了許多校園功能,例如:格子鋪、電子商城、查詢功能、表白墻等功能,開展了“文理學院首屆男神、女神評選”活動,粉絲量達到9000人以上,占全校人數的60%以上,影響力一度超過學校官方微信號及其他公眾微信號,成為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粉絲人數最多,功能最全的微信公眾平臺。2014年11月,“文理生活圈”創業項目一路闖關進入了在越南河內舉辦的“湄公河區域商業建模大賽”總決賽,并取得了優異成績。2015年5月,劉順平畢業后成立了“云南赤猴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吃飯克”校園O2O訂餐網絡平臺和生活社區,從校園訂餐拓展到云南省大學生各項生活服務。此外,公司利用跨界商業模式積極進行手機APP的研發,同時創建校園社交平臺,開展校園社交服務。
3.2 平臺商業模式
平臺商業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盡可能廣闊的平臺,使產品更為多元化,同時注重用戶體驗和產品設計,實現企業與用戶的互利共贏?;ヂ摼W+大學生創業也可以采取此模式,打造互聯網+旅游、社區等平臺商業模式,整合企業資源和核心能力,為用戶提供體驗型產品和服務,實現共贏。
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2007級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陳于銀畢業后于2014年4月創建了澄江映像咨詢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這是一家集旅游電子商務、旅游信息咨詢服務、旅游產品銷售為一體的旅游服務企業。公司以“同創分享,共贏未來”為經營理念,運用互聯網平臺商業模式,主動感知撫仙湖旅游資源、旅游經濟、旅游活動等方面的信息,實現到撫仙湖旅游的“吃、住、行、游、娛、購”等旅游資源通過終端上網設備一站式解決,打造“一部手機游遍撫仙湖”的智慧旅游方式,公司的網絡平臺和微信公眾號取名為“映像撫仙湖”。經過兩年的發展,公司挨家挨戶整合酒店、農家樂商家600余戶,餐館600余戶、娛樂項目80余戶,合作旅游特產供應商12戶,涵蓋了撫仙湖旅游80%以上的旅游服務商。在此智慧旅游平臺上,實現了旅游企業與游客(團隊和個人)的互利共贏,該企業也走在了云南省智慧旅游企業的前列。
3.3 邊際收益商業模式
邊際收益商業模式也稱為免費商業模式,它是以免費、優質的產品吸引用戶,之后將新的產品或服務推薦給不同的用戶,并在此基礎上再構建商業模式,它利用延伸的價值鏈或增值服務來實現盈利。例如:以百度為代表的搜索引擎運營、以360殺毒軟件、金山毒霸為代表的殺毒軟件的運營、以優酷、樂視等為代表的網絡視頻網站的運營,都是通過這種邊際收益商業模式的運用,依靠良好的服務與大量的廣告收益來實現盈利的。
南開大學2011級本科生郭鑫利用免費商業模式在2015年3月創辦了天津闖先生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即“闖先生”網站,專注于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技術搭建面向青年創業者的一站式服務平臺,為創業者免費推送創業政策、創業問答和創業服務。“闖先生”網正在努力成為國內領先的創業服務網站,以互聯網的方式集成傳統孵化器和創業媒體的功能,讓創業者足不出戶盡享免費、優質、高效的全方位服務。
3.4 “互聯網+”小微企業的商業模式
由于資金、能力、技術和經驗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的商業模式是建立小微企業。例如: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傳統商業等,進行一些教育產品或傳統商品的網絡市場營銷,同時也兼顧實體店的開設。
獲得2016年云南省互聯網+高校大學生創業大賽創意組銅獎的創業項目——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2013級陳曉倩創業團隊創建的凌云學堂?學網是一個半公益半盈利性質的實體+網絡模式相結合,為昆明市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提供托管服務的托管中心。項目運作主要依靠政府購買以及收取僅需99元/月的學雜費來維持。項目主要以昆明市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為服務對象,面向昆明市城中村——以五華區紅云街道辦事處崗頭社區居民委會閑置空房為辦公地點。致力于低費用、高質量、人性化、有安全保障的托管服務。以素質拓展課堂(如英語口語、演講、禮儀常識、科學自然等)為主和課后作業輔導為輔。凌云學堂?學網采用實體與網絡結合,開展網絡服務,特別推出網絡課程,學生在家里或是學校都可以在電腦上登錄凌云學堂?學網網站進行網上自主報名、自主選課,網絡視頻教學,課后輔導,素質拓展課程學習,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與老師面對面交流。
4 結語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潮流下,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創新思維和跨界思維驅動著當代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商業模式路徑的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武文韜.“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商業模式分析[J].創新科技,2016(1).
[2] 姚瑤,趙艷敏,等.“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創業商業模式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
[3] 賈文藝.互聯網與商業模式創新研究[J].商業時代,2015(36).
[4] 齊嚴.商業模式創新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2.
①基金項目:2015年云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凌云學堂創業計劃書》(2015SJ5304)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王婷(1982-),女,云南蒙自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旅游管理和創業教育方面的研究;李倩(1980-),云南建水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旅游管理方面的研究;周冰(1982-),四川綿陽人,主要從事工商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