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才
摘 要:“一帶一路”戰略,屬于國家頂級戰略。在“一帶一路”戰略下,進行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是大勢所趨,也是促進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從國際物流通道建設的意義及當前存在的問題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關于國際物流通道建設的構想,以期與大家共同交流。
關鍵詞:“一帶一路” 國際物流通道 建設 研究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a)-096-02
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是“一帶一路”戰略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環節,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作用,而“一帶一路”戰略又必然會對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建設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1]。但是,當前我國國際物流通道相關建設體系還不完善,通道能夠實現的貨運組織能力不足,整體國際貨運企業的綜合業務水平還有待提高[2]。因此,為了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充分發揮國際物流通道對“一帶一路”戰略的促進作用,應當盡快完善國際物流通道體系建設的相關工作,加強國際物流通道運輸的綜合業務能力和組織水平。
1 “一帶一路”戰略概述
“一帶一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簡稱,是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東盟和中亞期間提出的國家級頂層戰略[3]。這一戰略主要是對當前中國與一些相關國家既有的雙邊或多邊區域合作機制進行充分利用,并積極發展與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經濟合作關系,共同努力打造經濟融合、政治互信、文化相包的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及利益共同體[4]。
“一帶一路”戰略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利用古絲綢之路這一具有明顯文化及經貿象征意義的古傳承通道,與相關沿線友國開展經濟戰略合作,能夠很好的促進我國與鄰近的中亞等國開展文化及物質領域的交流合作。第二,“一帶一路”戰略的核心導向就是對外開放。實行該戰略,能夠打破我國傳統對外開放的格局,使更多的區域有機會參與到對外開放之中,對于拯救中西部較為落后的地區發展,形成全方位國家對外開放體系,具有極佳的促進作用。第三,由于該戰略的提出,不僅會涉及到陸地上的通道建設,同時還涉及一定的海上通道建設,因此,能夠很好的推動海陸統籌一體化的發展。第四,由于“一帶一路”戰略是基于原絲綢之路貿易提出來的,能夠很好的帶動我國西部貿易末端城市及地區開放,促進東西互濟及區域間的協調發展。第五,“一帶一路”戰略,能夠很好的促進我國與周邊沿線友國之間的文化、政治及經濟交流,實現“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長期合作的關系,最終達到中外共贏、共同發展的目標[5]。
2 “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物流通道建設的意義
2.1 構建穩定的供應渠道
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將成為我國重要的資源供應渠道,能夠在海陸兩方面為我國原材料及能源的國際采購提升保障程度。同時,通道建設,還能為促進我國合理調整能源產業布局提供幫助,進而使我國西北地區及境外方向的產業布局得以調整和轉移,并能夠在運輸方面為我國與中東、中亞及非洲各國的經貿交往提供重要的支撐保障[6]。例如,一方面,我國約有80%的鐵礦石、59%的原油等重要能源材料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使國際物流通道的建設得以順利開展,這對于我國建設中哈原油管道及中緬油氣管道等,均具有重大的保障意義;另一方面來說,我國僅有3條亞歐大陸橋作為西向物流通道,嚴重限制了我國地區的經濟發展及對外開放水平。加強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能夠極大地促進西向物資供應渠道的穩定及發展,進而促進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實現。
2.2 構建區域發展的依托基礎
國際物流通道的建設構想,就是要實現海陸通道同時發展。這兩大國際通道,能夠使我國形成面向中亞、延伸歐洲、鏈接中東、輻射東非的綜合性大型通道網絡[7]。一旦建成,將使我國與周邊國家交往通道的布局和結構得以系統的完善及有效豐富。有利于各沿線友國之間增強經貿交流、增進政治互信、提升發展層級。同時,對于西部邊境地區的和睦與穩定也具有極強的保障作用和積極意義。
2.3 構建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國建設國際物流通道運輸,必然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等國際重要物流節點,能夠極好的方便我國在相關地區進行力量的布局和投送,為我國發揮對外影響力,提供了可依托運轉的渠道及現實實現基礎,對三股勢力和潛在對手實現了現實威懾和戰略牽制,進而能夠構成國家安全的重要保障[8]。
3 “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通道運輸組織水平有待提高
當前我國國際物流運輸通道的運輸組織水平還有待提高,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目前僅有威海開展了與韓國的海陸國際甩掛滾裝運輸試點,其他運輸通道所采用的先進運輸組織方式所占比例較低,國際物流大通道中國際海鐵聯運及甩掛運輸的比重嚴重不足。其次,運力與貨源之間嚴重缺乏有效的組織。以渝新歐鐵路來說,鐵路運輸存在嚴重的回程空駛現象,致使設施的利用率極低。最后,在開展國際貨物聯運時,常常會出現政策及標準不統一的問題,如車輛牌照同行政策不一致、鐵路火車皮的標準不統一等,這些問題大大提高了物流成本,使國際物流運輸的發展受到了極大限制。
3.2 國內協調機制和法規不完善
當前我國雖然出臺了“一帶一路”的國家級戰略,但是相關配套法規及協調機制還不夠健全。例如,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建設,是包括移動設施運行、底層固定設施建設以及貨流組織管理等方面,若想實現暢通運行,必然會同時涉及到國內公安、商務、交通、海關等多個部門。然而就目前現狀來看,這些部門存在嚴重的職能交叉現象,部門與部門之間協調性極差。加上沒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做保障,使得各地執法規范情況不一,容易造成運輸貿易壁壘。
4 “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構想
“一帶一路”戰略計劃明確指出:“要在沿線國家及城市的主要港口和交通節點,規劃建設一批物流中心。這些物流中心主要將以依托進出口口岸為重點,并以國際類商品交易為中心,推進完成國際物流大通道的建設。”該計劃明確了我國今后物流通道基礎建設的重點將是東南向的海上通道及西向的陸上通道。
具體來說,新疆將成為西向走廊前沿出發的基地,國內段通道的基本走向會依托紅其拉甫、霍爾果斯及新疆的阿拉山口作為三大公鐵口岸。加上已有的中哈原油管道,并以蘭新線、隴海線及國內管道相連接,形成國家綜合運輸網絡,極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核心地帶;北面走廊,利用現有的中歐班列建設,逐步完善中俄鐵路通道區域網。同時加強東北三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陸海聯運方面的合作;西南走廊,一方面依托廣西,構建我國面向東盟主要合作區域的國際海運通道。另一方面,要依托云南的地理區位優勢,構建中孟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巴經濟走廊的鐵路通道,并利用內河水運,打造出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方面的互聯合作新高地;東西走廊方面,主要是積極完成對內陸國際陸港的打造,進一步推進國際運輸貿易中沿海港口的既有作用。
4.1 以交通通道建設為主,創新國際物流合作方式
以交通通道建設為主,加強綜合運輸體系的建設,充分利用當前信息化技術,創新國際物流合作方式。例如,首先要加強對“一帶一路”區域內重點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快國際化通道基礎設施的建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及既有優勢,開發多種方式的聯運模式,全面打造水陸空運輸方式的各種組合運輸立體網絡。其次,對各國物流流動的相關行業及國家標準進行梳理研究,創新思路,盡快完善相關技術標準、技術設備、管理流程、信息網絡及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統一協調標準體系,促進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標準與周邊國家相接軌。
4.2 實現國內與國際物流通道的串接
要想實現國內與國際物流通道的串接,就必須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增強國際物流通道建設的發展動力,推動國內國際合作。例如,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模式,探索如何提高“兩種資源”及“兩個市場”的利用能力。積極開展創新性招商引資,加強與“一帶一路”戰略沿線國家的經濟及貿易往來,轉變傳統外貿的發展方式。積極參與到區域經濟協作中去,打造區域型國際貿易中心,擴大實行自由貿易的試點范圍。定期組織聯席會議,把國內與國際物流通道建設遇到的串接問題進行商討解決,保障貨物安全、降低運行成本、完善運輸組織系統,切實提高國際物流通道的競爭力。同時,還需要積極構建現代化、標準化的物流信息交易及管理平臺,進一步優化布局重要的國內通道物流節點,促進國內與國際物流通道的串接及區域協調發展目標的實現。
4.3 加強通關建設,提高通道運作效率
要想真正實現國際物流通道的暢通運行,就必須加快對區域大通關體系的建設,構建長江經濟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各沿線省市的通關一體化。例如,增加對“產地檢驗——口岸出單”與“口岸蓋章——產地出單”這類直通模式的推廣力度。同時,積極開拓其他種類的便捷通關模式,逐漸完善國際物流通道沿線城市大通關合作機制,大力優化通過環境,提高通過運作效率。
5 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不難看出,當前“一帶一路”戰略形勢下,加快建設國際物流通道建設是大勢所趨。我們必須立足當下實際情況,明確國際物流通道的建設意義,積極研究探討通道建設存在的阻礙性問題,并采取必要的綜合型措施去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及完善構想必將實現。
參考文獻
[1] 辛曼玉.“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研究[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5,34(8).
[2] 唐夢潔,金鑫.“一帶一路”戰略下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問題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7).
[3] 汪鳴.國家三大戰略與物流業發展機遇[J].中國流通經濟, 2015(7).
[4] 黃庶冰.“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廣西物流業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分析[J].企業技術開發(學術版),2015,34(3).
[5] 陳朝萌.“一帶一路”背景下的我國物流規劃[J].中國集體經濟,2016(6).
[6] 宋偉.重慶國際物流大通道建設問題研究——基于海關支持的視角[D].重慶大學,2014.
[7] 董千里.基于“一帶一路”跨境物流網絡構建的產業聯動發展——集成場理論的頂層設計思路[J].中國流通經濟, 2015(10).
[8] 王海明.西安國際物流港務區物流通道構建分析[J].青年科學(教師版),201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