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乙璇
摘 要:安徽靠近沿海,長江直穿,又有黃山坐落,九華屹立,馬鞍山礦產豐富,明清徽商遍布全國,曾得梁啟超盛贊“闊水深流,俊采星馳”,然而安徽的經濟水平與鄰近的蘇浙相比卻只能望其項背。本文將通過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對安徽經濟進行研究,試圖找出安徽各市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關鍵詞:安徽各市 經濟評價 主成分因子分析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a)-136-02
1 方法與指標
因子分析法是一種常用的通過降維簡化數據的多元統計方法,它能將原來較多的指標合并為較少的因子反映原數據的大部分信息,是一種常用的評價方法。
本文將安徽省的16個市作為考察對象,并挑選了十個相對具有代表性的經濟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城鎮非私營單位全年平均工資、城鎮私營單位平均工資、農林牧漁總產值、工業總產值、服務業利潤總額,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對16個市的經濟狀況進行分析評價,并找出安徽省經濟發展中的不足之處。
2 數據計算
本文用SPSS20.0軟件對安徽省各市2015年的上述十項指標數據進行分析,計算機內部的處理過程分為以下幾步:(1)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抽樣適度測定值KMO=0.634(>0.5);通過Bartlett球形度檢驗(Sig=0.000)。本組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2)總方差解釋。最大的兩個特征值分別為7.434、1.412并且累計貢獻率已經達到88.455%,這已經基本包括了9項指標的大量信息,因此本文提取兩個公共因子F1,F2。(3)因子矩陣分析。因子協方差矩陣顯示兩個公因子沒有線性相關,達到了因子分析的目的。第一個公因子在八項指標反映地區總體經濟水平的指標上載荷較大,因此將該因子命名為“總量因子”;第二個公因子載荷較大的指標反映的是個體的經濟狀況,因此將該因子命名為“人均因子”。
3 各市得分及結果分析
綜合得分處于前五位的城市分別是:合肥市、蕪湖市、安慶市、滁州市和馬鞍山市。合肥作為省會城市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資源,較大的政府投資,便捷的交通狀況,發達的金融中心等。蕪湖市擁有安徽省最大的港口,有著較高的零售品交易額,工業產值和固定資產投資,人均生產總值也遙遙領先。 安慶市的總量因子為正值,人均因子為負值,滁州市和馬鞍山市則相反。而安慶的人均GDP在這五個城市卻處于最低,安慶的經濟總量能夠排在第三的地位得益于GDP總量高于滁州和馬鞍山,這在一定程度上有賴于安慶市450余萬的常住人口,同時總量因子中安慶服務業的指標“利潤總額”較高,因為安慶別稱“宜城”,是黃梅戲之鄉,服務業相對發達。馬鞍山市有“鋼城”之稱,礦產資源的豐厚,人均因子得分較高。滁州市的第一因子和第二因子排名均處于中等地位,滁州市并沒有特別突出的項目,也沒有特別落后的指標,可以說是相對較為均衡的發展,因此排名較高。

接下來的排名依次是:阜陽市、宣城市、蚌埠市、六安市、銅陵市、宿州市,這幾個城市的綜合因子得分差距不大,均落在-0.05~0.35之間,可以認為這幾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大致相當。
排在最后的五個城市是淮南市、亳州市、淮北市、黃山市和池州市,這五個城市無論是總量因子、人均因子還是綜合因子的得分都較為靠后。黃山市和池州市不足600億元,但人均GDP卻居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總量較低的原因在于這兩個市的人口全省最少。更應該引起重視的是淮南和亳州,人口分別排名安徽省第九和第四,但是各項指標均處于安徽省末端,尤其是工業產值和進出口狀況非常不容樂觀,人均因子里年平均工資指標也處于末流。
4 問題與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各市經濟水平發展不平衡。從指標上看,很多指標,最后兩名的城市產值僅為前兩名的零頭。最重要的阻礙城市發展的因素在于交通問題,因此一定要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加快交通網絡的建設,這樣才能促進落后城市的經濟貿易,招商引資,旅游服務等的發展。
(2)資源配置過于分散不夠系統。從資源上看,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也有“優者愈優,弱者愈少”的分布,合肥、蕪湖、馬鞍山等排名靠前的城市集中擁有了很多優勢品牌,交易港口、交通網絡、技術人才等。應該適當照顧發展較為落后的城市,整體規劃安徽省經濟建設資源的配置,讓各類資源在全省范圍內達到最優。經濟學上認為資金、優質資源本身具有傾向于流向較發達地區的特點,因此管理規劃者更應該適當進行資源引流,讓安徽省各個城市能夠發揮各自優勢,逐步走向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娟,陳圣陶.西部地區經濟狀況的因子分析[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5(4).
[2] 張瑞祥,王國梁.基于SPSS的我國各省市經濟狀況的實證分析與探討[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