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燕 林斌
摘 要:林業企業主要經營對象是以林木為主的生物資產,其生產經營方式、會計核算方法與一般制造業不同。使用EVA進行林業企業績效評價時,不能簡單照搬通用的調整計算方法,而應體現“林業特色”。比如郁閉前林木資產、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公益林維護費用、跌價準備減值準備等特殊事項,應成為林業企業應用EVA進行績效評價時的重要調整事項。同時,為促進林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還要將研發支出、森林保險費等內容納入調整計算項目,以平衡短期績效與長期績效的關系,激勵與幫助林業企業創造長遠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林業 EVA 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3(a)-149-02
林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企業在經濟發展、生態建設領域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創造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經濟增加值(EVA)是國內外十分流行的績效評價體系,廣泛應用于各行業企業績效評價、薪酬激勵、內部管理等領域。對EVA調整計算方法的研究多基于制造業,關注將EVA用于評價林業企業績效的研究較少,也沒有體現出林業生產經營的特點。因此,有必要根據EVA基本原理,結合林業企業生產經營特點,探討針對林業企業績效評價時,如何合理地構建EVA的計算與調整事項。
1 EVA原理及其對林業企業EVA調整計算的指導
經濟增加值(以下簡稱“EVA”)起源于“剩余價值”思想,由Stern Stewart&Co于1991年提出,EVA是經過調整的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減去該企業總資本成本后的值,EVA被學界、經濟界認為是能夠有效評估企業價值創造能力的科學指標,并逐漸演變成為4M價值管理體系,即評價指標(Measurement)、管理體系(Management)、激勵制度(Motivation)、理念體系(Mindset)。
EAV指標在應用中得到追捧,是因為它是在傳統會計指標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從而消除傳統會計指標的過度謹慎與盈余管理行為,并激勵管理層兼顧企業長遠發展,成為更加客觀真實、持續穩定、兼顧未來的戰略評價指標。
(1)消除過度謹慎的影響。現行會計準則奉行謹慎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在制度設計時總是要求將那些雖然面臨較大風險、但卻有助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投入費用化(例如處于研究階段的研發支出等)。這樣的制度設計顯然會導致企業當期損益、今后的資產余額相對偏低,其盈利能力與償債能力就會被市場低估,并抑制企業管理層的創新動力,影響企業長遠發展。現行會計準則要求林業企業對林木資產以歷史成本進行初始計量,但林木資產受自然增值因素、市場波動因素影響,經濟價值與賬面成本極不相符,致使會計信息失真。因此,有必要結合林業企業生產經營特點,通過合理的調整事項,消除謹慎性影響。
(2)防止或減少盈余管理的發生。會計核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而收入與費用的確認存在大量的主觀判斷,不可避免地為利潤操縱提供了空間。為避免管理層操控會計利潤所產生的業績評價誤導,在計算EVA時會對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進行調整。由于林木資產會計計量難度大,林木交易市場不活躍,資產的期末計量存在較大的主觀判斷風險,如獐子島、藍田股份都曾被質疑利用生物資產虛構利潤。因此,使用EVA進行評價,有利于防止或減少林業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
(3)避免企業短視行為。EVA之所以能協調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關系,是因為在調整計算EVA指標時,要將對企業長遠發展有益的投資支出(如研發支出、廣告費用、教育和培訓費用等)給予調整,以減少會計處理對當期損益及財務狀況的負面影響,從而實現激勵企業管理層為企業長遠發展進行必要的投入,防止經營上的短期行為。林業企業除了貢獻經濟收益之外,還創造著巨大的生態效益及社會效益。林業企業生產經營在固碳制氧、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改善生態等領域有其他行業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將生態效益因素引入EVA的調整計算,將能提升企業進行林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林業企業所創造的綜合績效,為林業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的決策支持。
Stern Stewart調整了公認會計原則(GAAP)的120多個方面以得出EVA,但他們指出對于特定的公司,可能只需要調整10個左右的項目。因此在會計調整過程中,應以重要性原則出發,有針對性地確定符合林業企業生產經營特點的EVA調整事項。
2 林業企業EVA調整計算若干事項分析
(1)郁閉前林木資產。現行準則將消耗性林木資產在郁閉前列示于流動資產之下,類似于存貨的處理方法。當郁閉前消耗性林木資產發生培育、管護費用時,流動資產將增加,總資產、總資本也相應地增加。消耗性林木資產生長周期長達數十年,林木資產管護是對未來持續經營的必要投入,這一經營行為在會計當期無法為企業創造利潤,經濟收益在其郁閉后才能得以兌現。在計算EVA值的時候,假設資本成本率不變,對林木資產的持續投入將提高總資本,而對稅后凈營業利潤不造成影響,導致EVA值下降,即企業的長期投資行為毀滅企業價值,這顯然不合情理。從EVA視角來看,郁閉前的林木資產并未達到預定的經營目的,暫時不產生效益,可認定其具有“在建工程”的特點,因此在EVA調整過程中,應將郁閉前的林木資產在資本總額中予以扣除。
(2)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公益林管護費用。國家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主要用于補償企業營造、撫育、保護和管理公益林,如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等。政府通過財政扶持彌補其森林資源的外部性,激勵企業培育公益林,創造更大的生態價值。此項調整應從兩個方面考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屬于財政扶持資金,假設企業存在“尋租”行為,這將導致“無所作為”的企業獲得更高補貼標準,與EVA反映“價值創造”能力的核心理念相悖,因此在計算EVA時應予以扣除。需要注意的是,在會計核算上,有的企業通過“補貼收入”總分類科目核算,有的通過“專項應付款——補貼收入”,甚至是“其他收入”科目進行核算。核算沒有實現統一標準,在調整時并不是直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另一方面,應將公益林的管護費用予以加回,鼓勵企業對公益林加大投入,避免林業生產者獲取高額補貼卻對公益林疏于管理,甚至挪作他用。
(3)林木資產跌價準備、減值準備。現行準則規定,當生物資產遭受自然災害、病蟲害、動物疫病侵襲或市場需求變化等原因時,可計提生物資產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計提原因包括災害因素和市場因素。然而,對于災害因素造成的減值、企業能提供確鑿的證據表明林木資產已然發生災害損失,對其計提減值準備后林木資產價值得到了真實反映。因此,災害因素計提的減值準備不應進行調整。另一方面,市場因素導致的減值應該予以加回。由于林木資源無活躍的交易市場,公允價值難以確定,跌價準備計提金額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消耗性生物資產計提減值準備后,當管理者認為減值影響因素已消失,可將跌價準備金額予以轉回,轉回金額計入當期損益,這將給企業較大的盈余管理空間。因此,在EVA調整計算時,災害因素相關的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不應作調整,而應將由于市場因素而計提的跌價準備、減值準備予以調整加回,有利于真實反映企業的績效水平。
(4)研發支出。國家鼓勵林業企業延伸產業鏈,向產業高端發展,發展技術型密集產業,這就要求林業企業提高研發投入,面向長遠發展。林業是貼近廣大山區林區的實體經濟形態,是發展偏遠落后地區的重要經濟載體,以研發引領科技,以科技帶動經濟,推進產業發展,解決山區林區勞動力就業問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發支出對林業企業可持續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當充分重視在EVA調整計算時將林業企業研發支出予以調整加回,鼓勵林業企業加大創新投入。
(5)森林保險費用。森林保險是增加林業風險抵御能力的重要保障,不僅有利于林業企業在自然災害后迅速恢復生產,還可以減少林業企業的投資風險,保障林業資本正常運作。林業保險是促進林業穩定發展、企業持續經營的重要手段。鼓勵林業企業購買必要的森林保險,有利于林業企業減少經營與投資風險,因此有必要在計算林業企業EVA時將森林保險費用予以調整加回。
3 回顧與啟示
根據前文所述,林業企業EVA的調整計算基本公式如下:
EVA=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
稅后凈營業利潤=稅后凈利潤+(利息支出-森林公益效益補償+公益林管護費用+森林保險費用+市場因素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研發支出)×(1-稅率)
資本成本=總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總資本=平均股權資本+平均債權資本-郁閉前消耗性林木資產
上述計算調整公式充分考慮了林木資產核確認與計量的特殊性,提出了郁閉前林木資產、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公益林管護費用、林木資產跌價準備、減值準備等會計調整事項,有助于消除謹慎性影響、減少企業盈余管理行為。另一方面,上述公式設計也有助于避免企業短視行為,更加注重有利于林業企業長遠發展的必要開支,平衡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的關系,為林業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更加有效的決策支持。
參考文獻
[1] 林斌,王湘琴.對EVA計算與調整的幾點看法[J].財會月刊, 2016(04).
[2] 朱國榮,李斌.林業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探討——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分析[J].林業經濟,2011(5).
[3] 林玲,魏遠竹,陳婕,等.論消耗性林木資產的會計初始確認、再確認和賬務處理[J].林業經濟問題,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