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雙梅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不斷展開,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受到的影響日漸加深,基于此,本文就“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態勢、主體及內容展開分析,并就實現“一帶一路”與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對接、推動“一帶一路”國家RTA網絡建設、加強國內自貿試驗區制度建設三方面我國應對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措施進行了詳細論述,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一帶一路” 國際經貿規則 RTA網絡
中圖分類號:F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7)09(b)-083-02
“一帶一路”戰略的展開會對國際經貿規則重構造成深遠影響,這種影響主要體現在重構政府間國際貿易規則、重構國際貨幣金融規則、重構國際投資規則等領域,同時結合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趨于流產、歐亞經濟聯盟(EAEU)建立進行分析不難發現,我國對外經貿關系在未來的發展存在著一定不確定性,而為了盡可能降低這種不確定性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是本文基于“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展開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1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態勢、主體及內容
1.1 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態勢
國際貿易、金融、投資早已在戰后便成為了國際經濟秩序的核心,而自20世紀70年代至今,國際經貿規則經歷了兩次較為明顯的重構,第一次是二戰后西歐與日本經濟的恢復,這次重構的主體是貿易救濟規則的重構,國際外匯兌換規則、關稅壁壘也出現了較為深遠的變革;第二次是“冷戰”后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經濟體制的擴展,WTO運行及一整套規則的運行是這一次重構的核心。兩次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對于世界經濟發展、貿易秩序維護帶來了較為積極的影響。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二大經濟體、IMF第二大成員國,而這正標志著我國已經全面融入國際經貿規則中。隨著我國的不斷崛起,中國、美國、歐盟構成的國際經貿關系“三足鼎立”之勢已經無可阻擋,這便標志著現行國際經貿規則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重構規則已經勢在必行。第三次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正處于進行時狀態,而隨著近年來各大FTA協定談判的開展,則標志著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速度正不斷加速[1]。
1.2 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主體
不同于前兩次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正處于進行時狀態的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主體為美國、歐盟、中國,這其中美國是長期以來的國際經貿規則主導者,歐盟已經開始分別與美國、中國開展FTA談判,中國在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中的影響力則在不斷提升,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展開,歐美國家對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主導權將不斷被削弱,這對于國際秩序、國際體系長遠制度都將帶來較為深遠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由于WTO決策機制的僵硬,聯合國貿發會在國際經貿規則制定中所發揮的功能不斷被削弱,這也是美國繞過WTO開展《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談判的原因,姑且不考慮該協定趨于流產,聯合國貿發會將不會在此次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中占據重要地位已成為各國共識。
1.3 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內容
雖然曾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趨于流產,但TPP文本所涉及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內容的全面性和豐富性不應被忽視,筆者認為可以將TPP文本所涉及的相關內容作為第三次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重要參考,鑒于篇幅原因筆者將僅對貨物貿易規則、投資規則、電子商務規則的參考價值進行簡單論述。
1.3.1 貨物貿易規則
TPP文本所涉及的貨物貿易規則除了與WTO現行規則存在較高相似度的內容外,也存在著諸如“出口許可程序”等新規則,筆者認為其中的取消農產品出口補貼、最大限度地取消或削減工業品關稅壁壘、取消紡織品和服裝關稅等內容同樣將成為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內容。
1.3.2 投資規則
TPP文本涉及的投資規則已經超出了雙邊投資協定范疇,而其創造性設置的非歧視性待遇與“負面清單”的投資新規則,則將在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中產生深遠影響,如減少或消除與貿易相關的投資規則、“法無禁止皆可為”式的市場開放、完全自由裁量權的保留、中立與透明的國際仲裁機制提供等,雖然TPP在制定中美國處于絕對主導態勢,但上述內容在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中的價值不應被忽視[2]。
1.3.3 電子商務規則
TPP文本明確規定不會設立數據中心作為允許締約方企業進入市場的前提條件,嚴禁電子傳輸征收關稅,并禁止歧視性措施組織或支持廠商,同時針對性較強的打擊網上詐騙與商業欺詐行為的消費者保護法,則較為直觀地說明了TPP電子商務規則的完善性,由此可見,TPP文本中電子商務規則具備的較高價值。總的來說,從TPP文本的貨物貿易規則、投資規則、電子商務規則中,TPP文本對于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具備的較高借鑒價值實現了直觀展現。
2 我國應對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的措施
為了保證我國在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中能夠占據有利位置,一些針對性較強的措施應用必須得到重視,筆者結合相關文獻資料與自身實際認知,提出了三方面國際經貿規則重構我國的應對措施。
2.1 實現“一帶一路”與自貿試驗區建設的對接
“一帶一路”戰略與自貿試驗區建設可以稱得上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最大的經濟動作,而如果能夠實現二者的高質量對接,便能夠應對可能成形的TTIP等自貿區帶來的威脅“。一帶一路”戰略最早的確定便是應對TPP帶來的美國區域經貿鋒芒,其體現的以柔克剛、共同進步思想則將我國區域經貿的發展推入了新的階段,而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亞投行新型國際金融機構影響的逐漸放大,我國在當下的首要任務便是調節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只有在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下實現市場配置資源和企業市場主體效用的發揮,國際與國內經貿才能夠實現高質量互動,而這也恰恰體現了人類命運共同的發展理念。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的影響下,全球經濟產業分工、價值鏈一體化已經成為無可違逆的大勢,中國自然也無法脫離這一核心進程的影響,但只要我國真正發揮出“1+3+7”共計11個自貿區的影響力,快速發展貿易、投資、金融等體制改革,并不斷推動海關綜合現代化監管水平提升,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就將真正融入更多的中國元素[3]。
2.2 推動“一帶一路”國家RTA網絡建設
“一帶一路”國家RTA網絡建設本身便屬于這一戰略實現的重要保障,但結合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推行現狀不難發現,其中的RTA網絡建設正處于起步階段,較低的貿易投資自由化程度也標志著我國距離“一帶一路”RTA網絡真正成形還需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因此,我國應將RTA網絡建設與易自由、便利化以及投資相結合,同時還需要將環境、勞工、競爭政策等國際經貿規則納入RTA,這樣“一帶一路”國家RTA網絡建設就能夠獲得充足的動力支持。
2.3 加強國內自貿試驗區制度建設
我國當下已經形成為了“1+3+7”共計11個自貿區格局,但想要真正保證自貿試驗區發揮自身效用,完善的制度必不可缺。在筆者將上海自貿試驗區經驗與TPP部分貿易規則進行的比較中發現,上海自貿試驗區存在著貿易便利化與透明度不足、缺乏適應跨境電商規則、缺乏“負面清單”、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的新領域有限等不足,因此,政府應投入更多力量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并同時建設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同時將廣東、天津、福建、上海四個地區的自貿區試點經驗推廣至全國其他自貿試驗區。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多種因素影響下,我國將在國際經貿規則重構中占據重要位置。而在此基礎上,筆者所論述的應對國際經貿重構措施,則較為直觀地說明了“一帶一路”戰略、自貿試驗區建設對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在“一帶一路”、國際經貿規則重構等研究中,本文研究內容可以作為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 布仁門德.“一帶一路”戰略與全球經貿格局重構問題探討[J].金融教育研究,2016(29).
[2] 陳曦.“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國際經貿規則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24).
[3] 朱思翹,張天龍.“一帶一路”與“TPP”合縱連橫背景下我國自貿區建設的機遇和挑戰[J].地方財政研究,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