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川南幼兒師范 642150)
淺談音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
李 佳 (川南幼兒師范 642150)
眾所周知,任何一件藝術品,只有創作者賦予了作品情感,這件藝術品才有了靈魂和意義,才能引起觀賞者產生共鳴和思想上的交流。可見,豐富的情感在創造藝術品的過程中是多么的重要。音樂是藝術品中的一種。音樂教學同樣也是藝術,同樣需要情感的投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需要老師融入自己的情感和熱情。無論是在教授形體課、藝術鑒賞、美聲、民俗音樂還是表演課,都需要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投入飽滿的熱情和十足的耐心,將這些美好的情感投入到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在學習音樂的過程里,去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們在音樂方面的修養和情操。
興趣教育:培養情感:把握情感
在進行音樂教學的過程里,對學生的熱愛也是影響音樂教學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熱愛學生,熱愛自己所教授的學科,熱愛自己的職業也是作為一個好老師所必備的素質。老師對學生懷著滿腔的熱愛進行教學,對學生呢真摯的情感上的投入學生是能在學習的過程里感受到的,這樣真誠的關心和喜歡,情感都是能產生共鳴的,能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們對老師的喜愛和對音樂的喜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音樂和老師有了興趣和喜歡,對學生們學習音樂帶來的好處無疑是巨大的。
在很多的訪談節目里,當問及已經名聲在外的知名歌手們為什么能在音樂唱歌這條路上堅持長達數十年時,大家回答的最多的答案就是因為喜歡音樂,早已與之融為一體。情感是表達音樂最好的方式。在教學音樂的過程中,將飽滿和滿腔熱情投入到音樂教學里,才是提高學生們的興趣,教好音樂課最好的方式。音樂和理工類學科不同,不能以嚴肅固定的答案去定義音樂,在教授音樂的過程中,要求音樂教師要能表達出音樂中帶有的情感,讓學生體會、感受和領悟音樂的情感,同時,老師對這首歌的情感的轉述是在為學生們創造屬于這個作品的特有的意境的過程,如果老師對音樂的情感把握的不恰當或者傳達情感有誤,就會對學生們對這個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帶來誤差和偏差,當然也就偏離了音樂教學的目的。音樂是一種情感間的交流方式,在鑒賞者和作者間,像是古代的信使一樣,傳遞信息和表達情感,只有鑒賞者對音樂藝術正確的理解了,雙方間的溝通和交流才暢通無阻,才能領會到這個作品的情感。
音樂又或者藝術,就是作者對外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和載體,作品里每一個字眼和音符都是在述說作者的故事和表達情感,因此,解讀音樂作品的關鍵就是要領悟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因而教師在教學音樂之前,就要去剖析作品里所蘊含的復雜的情感。只有教師自己親自去理解這些豐富又復雜的情感,再用自己的方式傳達給學生。不斷地給學生注入更多豐富的情感,細膩的,粗狂的、瘋狂的、含蓄的、憂傷的等,在學習音樂的過程里長期不斷地積累,使學生積累更多豐富的情感和情感的表達方式,學生們在以后的鑒賞音樂作品的過程里自然對情感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情感把握能力,激發學生們在音樂上的潛在能力和興趣,增強學生們對音樂的藝術感、美感的感知能力,培養真正的音樂鑒賞人才。藝術本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提高對美的感知能力和鑒賞能力,美都是共通的,延伸至生活,對生活中的細微的事也能發現其美,提高對生活中美的鑒賞能力和感知能力,讓生活更精致更優雅,這也是學習最終的目的,最開始的出發點。同時,藝術品的創作素材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的日積月累,也是在為將來進行藝術創作時打基礎。美是共通的,兩者的作用也是相互影響的。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同一個作品的看法和認知有是不一樣的,對音樂的鑒賞并不想理工類題目來得那么直接和確定。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對老師講授的音樂知識的把握程度也不同,對情感的把握不同,因而每個人對同一個作品的觸點不一樣,重心、注意力放的位置也不同,所以對同樣一件作品情感的把握和理解是有不一樣的。教師在教授音樂的時,需要充分利用好“空籃效應”。“空籃效應”是指作者在創造作品時,賦予了作品無盡的可能,讓每一位讀者都能恰好將自己的情感、經歷帶入,引發作者作品和每一個鑒賞者間的共鳴。蒙娜麗莎的微笑就是最好的例子,畫中女人神秘的、意境深遠的微笑,給了每一位鑒賞者無盡的想象的空間,有人說她是開心的笑,有人說她是苦澀的笑,有人說她只是處于禮節的微笑。
音樂教師在教授音樂的時候也一樣,要為音樂保留那么一份“不確定”,保留一份神秘,讓學生們用自己的經歷和情感去填滿,讓學生們發揮自己對每個音樂作品的見解,既能考察學生們對情感的把握能力,判斷學生們音樂素養的高低,又是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在學生們正確把握作者作品的情感大致方向后,讓學生們用自己的所學知識、經歷、擁有的情感去闡釋音樂作品,讓學生們自己用作品的認知把作品表達出來,給予學生們更大的發揮空間,對學生們的情感的把握能力和對美的感知能力、鑒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音樂作品是作者和鑒賞者交流的載體,音樂作品是作者情感的表達和發泄的一種方式,準確無誤的把握作者的情感,是賞析一個作品的關鍵之處。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采用感性教學的方式,飽含熱情和足夠的耐心,增強老師和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更能激發出學生們對授教老師和音樂的興趣,幫助學生們學習音樂。老師飽含熱情的教學,為學生們營造出積極、溫暖的學習氣氛,無論是形體課、民俗、通俗、還是表演課,都認真嚴謹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改革教學的方式,例如引入多媒體,增加課上上學生和老師的互動和交流,為教學方式注入新的活力,提高音樂教學的增強學生們學音樂的興趣和積極參與性 。
[1]肖云濤.《音樂教學中情感表現力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2008(4).
[2]聶蔚,肖建瓴.《淺談高校音樂教育的必要性》[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2006(4).
[3]霍曉麗.淺談音樂欣賞中的情感體驗[J].動畫世界教育技術研究,2012.7.
李佳(1984.7- ),女,大學本科,川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音樂助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