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 艷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10000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統文化融入路徑分析
遲 艷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100000)
作為民族的寶貴財富,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使愛國主義精神得到弘揚,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并更好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在復雜的社會形勢之下,引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進行提升,培養出具有高尚品德、政治思想過硬的新時期人才。文章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意義出發,對如何將傳統文化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提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進行了探討。
高校;思想政治;傳統文化;融入
中華民族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沉淀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儒家、道家以及法家等多種文化傳承已經逐漸深入到我國人民的血液當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的愛國主義以及高尚情操等是人們處理生活工作行為的重要準則。高中學生作為國家發展的棟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當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導向,將傳統文化智慧應用于教學過程中,使高校學生在重重挑戰之中肩負起建設社會的重任。
作為中華文化的繼承者與創造者,當代高校學生肩負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任,為此,高校學生需要從傳統文化之中汲取營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與情緒控制能力,自尊、自信、自強,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環境之中獲得良好競爭力。現階段,享樂主義以及拜金主義等思潮在高校得到了蔓延,相互攀比、鋪張浪費等思想風氣也嚴重影響到了學校風氣。當代高校學生需要樹立起牢固的思想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傳統文化引入,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在誘惑面前做到冷靜與客觀,在傳統文化潛移默化之下提升思想水平,更好的投入到學習與社會活動之中來。
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愛國主義精神傳承的過程,歷史上的許多英雄人物如林則徐、文天祥等都是民族英雄的代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傳統文化的融入,也是對歷史英雄人物敢于為國貢獻、舍小家為大家等民族精神傳承的過程。當代國際環境之下,許多學生已經忘記了優越的生活條件是先人前仆后繼、犧牲自我而獲得的,高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融入,可以使高校學生認識到英雄的閃光點,重新認識與宣傳歷史人物的偉大,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珍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加堅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信念。
孝道不僅是對父母對長輩敬孝的過程,同時也是保證社會和諧、維持良好人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在西方思潮大量涌入的社會環境之下,許多大學生的社會與家庭觀念受到沖擊,極易形成錯誤的認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進行傳統文化的引入,如中國儒家文化《孝經》等內容的詮釋,將使高校學生更好認識到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熱愛家庭、尊重長輩,與他人和諧相處。除此之外,當代大學生在社會交往活動中過多的看重個人利益,在社會交往中不懂如何與人交往,極易因為小事產生沖突。儒家中的“仁愛”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本道德規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傳統文化的融入,進行“仁家”“禮敬”思想的灌輸,當大學生步入社會之后,更能恰當處理與同事之間、競爭對手之間的關系,虛心的接受他人建議,與人交流思想,使大學生的人格魅力得到提升。
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體,傳統文化教育的引入也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內心需求等角度著手,本著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準確洞察大學生的心理訴求,以人文關懷為傳統文化教學的著手點,接近師生之間距離,打造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課堂問答、師生談心、QQ、微信交流等多種方式,對學生興趣點與內心的迷惑進行了解,面對學生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傳統人物與經典事例講解,通過小組評論以及個人觀點陳述等方式,幫助學生解除心中疑惑,引導學生逐漸走上積極向上的思想軌道,使大學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得以顯著提升。
傳統文化在歷史的長河中也受到了一些明顯的歷史局限,部分思想觀念無法符合新時期社會環境,如忠君思想以及男尊女卑思想等,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對于傳統文化的融入應當做到科學客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肯定其積極的意義同時,認識到傳統文化的缺陷。教育工作者要明確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培養,消除消極思想影響,通過批判性的接受與學習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積極的開拓精神,克服歷史缺陷,取得長足進步。
新時期下,高校學生不僅要吸收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要以包容的胸懷對外國思想與文化進行客觀、科學的吸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僅要基于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也要合理引進處來文化,將具體學習與時代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在傳統文化創新過程中,突出傳統文化優秀之處,同時通過與其它學科的交叉學習等,達到鞏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可以組織多樣化的傳統文化教學方式,挖掘傳統文化背后濃厚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與繼承優良品德,將傳統文化與日常學習生活密切聯系,實現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在教學中以傳統文化為題,進行演講競賽,舉辦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安排學生在寒暑假為父母做家務,盡孝心,開展經典名著閱讀活動,組織學生對《老子》、《莊子》等優秀書籍進行解讀。除此之外,還可以在高校開設的《大學語言》課程基礎上,讓任課教師在進行科學文化學習同時進行傳統文化滲透等。通過多種途徑,多樣化的傳統文化教學方式對學生道德思想進行滲透。幫助高校大學生在進行思想政治學習同時掌握更多傳統文化,并從中獲益。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傳承,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補充。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應當基于社會形勢,積極的在思想政治教學中進行傳統文化融入,對思想政治教育效率進行提升,為現代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力量作出積極貢獻,
[1]丁慧.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中北大學,2015.
[2]朱淼.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3):37-38.
[3]歐陽九根,傅洪健.傳統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0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