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金山 武威職業學院
“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轉型與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
葉金山 武威職業學院
“互聯網+”時代下,傳統會計業務被互聯網、信息化所包圍,企業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正發生改變,會計行業將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轉型。本文將從會計技術轉型、會計職能轉型、會計組織轉型、會計服務轉型、會計人才轉型五方面探討“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轉型之路,提出“互聯網+”時代下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的建議,以培養應用型技能型會計人才。
互聯網+ 高職會計專業 會計轉型 教學改革
“互聯網+”是指用互聯網思維,借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時下潮流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改造升級,形成新的行業形態,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創新發展?;ヂ摼W技術的迅猛發展,已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引起了所有行業業態的變化,也對會計行業帶來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會計行業將迎來一次前所未有的轉型。面對全面營改增、金稅三期、五證合一、財務機器人、云會計等財稅新政、新技術實施對會計行業和會計專業教學的影響,會計工作與互聯網深度融合,會計人員也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會計轉型已成為必然。
在“互聯網+”時代下,傳統的會計業務在發生改變,企業越來越多地關注管理會計和云會計的應用,對會計人才的職業需求也在發生改變。作為一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筆者認為借助“互聯網+”國家振興計劃的廣泛推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教師的轉型升級、學生的創新創業、頂崗實習、就業等方面都應該與“互聯網+”新思維更好地融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與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為學生提供更為優質的教育環境、教育資源,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應用型技能型“互聯網+”會計專業人才。為此,迫切需要運用移動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思維來指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改革和發展,而“互聯網+會計”將對學校、教師、行業、企業和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會計信息化對會計工作形態、組織架構、業務流程都產生重大影響,互聯網技術解決了電子信息的快速傳遞問題,會計資料將以電子形式生成、傳遞和保存,電子憑證將逐步取代紙質憑證,會計工作將逐步實現無紙化??蓴U展商業報告語言(XBRL)技術的推廣應用,將會計信息由人工識別轉化為計算機識別,由單一信息整合為系統信息,由多次錄入優化為一次性編報信息,實現了會計信息化與經營管理信息化的有機融合,會計信息的準確性、時效性、集成性都將得到大幅提升。會計技術轉型將大大節約會計處理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互聯網技術改變了傳統的事后核算模式,這促使會計職能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轉變,即會計工作的重點由為外部利益相關者服務到為企業內部經濟效益服務,實現了會計核算與業務活動的同步集成,會計監督、內部控制與業務流程的有機融合,更好地促進會計工作對經濟活動的實時反映和有效監控,更好地為內部管理服務。這種轉型應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由“事后算賬”轉向“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二是由“靜態控制”轉向“動態控制”;三是由“部分控制”轉向“全面控制”。
在組織形式方面,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會計核算與業務活動在物理空間上的適度分離,依靠高效率、高度集成的軟件系統和通訊技術,使會計工作從分散式的獨立核算模式向集中式的財務共享模式轉變。隨著企業從核算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的轉型,企業要依據企業規模、行業業務等特征進行相應的會計組織轉型。一般說來,單體企業要依據企業職能式組織結構進行分工設置財務會計職能部門和管理會計職能部門;企業集團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設置財務共享中心。
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將會計服務機構的線下業務發展為以線上業務為主,打破了會計服務的地域限制,實現了實時記賬和實時財務咨詢,為客戶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會計服務。互聯網的發展,將推動會計服務轉型升級,促進管理會計咨詢服務市場健康發展,增強企業實施管理會計的內動力,為會計管理部門的政務公開、電子政務、網上交流等提供了平臺,進一步轉變了會計管理部門的管理服務模式。
據報道:“未來十年內,會計行業的人才結構將發生巨大的轉變。中低級會計人才將被高級會計人才取代,初步預計有60%的普通會計人員將被迫面臨失業或轉型。”當前會計人才市場的基本情況是普通會計人員泛濫,而高級會計人才難覓。在這種形勢下,會計人員不能只停留在單純的記賬、算賬、報賬,而是要深入拓展到單內位部控制、投融資決策、項目論證、會計信息化管理領域,確保會計職能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普通會計人員要盡快轉型為高級會計人才。
在“互聯網+”時代下,經濟業態發生了變化,許多企業的經濟業務發生轉型,從而使得會計核算方法發生轉換,原來的會計只會做賬就行,未來的會計不僅會做賬還要會跟蹤業務。為此,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發生了改變,企業對會計人才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未來的會計將在網上實時做賬、實時報賬、實時審賬,這些會計核算方法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職業院校應根據“互聯網+”時代下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在培養學生基本會計核算能力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充分利用大數據,對企業各種信息進行分析、預測、判斷的能力,從而幫助企業管理者更好地決策,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應大力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的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從培養傳統的核算型會計人才轉變為培養價值創造型的管理會計人才;確立以“互聯網+”會計作為人才培養目標,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革。
積極引導教師形成互聯網思維,通過不斷地教學創新,實現教師從傳統的課堂教學轉型為運用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多維度教學,以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為導向,開發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創新創業活動、學生實訓實習活動,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在教師轉型過程中,要引導教師形成互聯網思維,要鼓勵教師考取注冊會計師、數據分析師等資格證書,要支持教師編寫“互聯網+”會計人才需求的教材,接受信息化技術運用的培訓和“互聯網+”會計的行業企業培訓,從多方面打造教師,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培養“互聯網+”應用型高技能會計人才提供良好的師資隊伍。
隨著新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結構的變化,會計專業教學要樹立互聯網思維,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積極探索互聯網背景下的新型教學模式。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學中應廣泛運用移動互聯網、信息化技術手段,普及會計信息化相關課程;加強云會計相關課程的模擬訓練;建立網絡平臺、微信平臺,加強學生的日常管理,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開展實時跟蹤,建立良好的師生交流互動平臺,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平臺。引進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財會類學生實訓實習平臺,將企業的財務信息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上傳到網絡,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在線進行企業真賬業務處理,解決了會計專業學生到企業實習難的困境,保障了學生在校內實訓平臺上就能完成真賬業務的處理,對學生未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要積極引導行業、企業主動參與到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來形成良性循環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流程。高職會計專業需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吸引不同行業、企業提供會計職業需求報告,學校針對行業、企業提供的職業需求報告,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同時,由行業部門或行業組織來牽頭統一制定(修訂)會計職業教育課程標準,促進學校會計課程標準與企業會計職業技能標準的良好對接,并建立課程內容隨產業發展、技術進步而更新的動態調整機制。高職會計專業的整個人才培養過程將吸收行業、企業專家共同參與,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編寫教材、制定用人標準和考核標準,從而共建產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在“互聯網+”時代,通過會計轉型和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可以為社會培養出大批應用型技能型會計人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該與時俱進,推進“互聯網+會計”教學改革,適應當前會計轉型的需要,為我國會計行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1]關欣.“互聯網+”時代下的會計轉型路徑分析.財經界[J],2015(29).
[2]謝力熊.“互聯網+”時代的會計教學改革.[J]新課程,2015(10).
[3]孫玲,趙建梅.“互聯網+”時代下改進高職會計專業教學的幾點思考.科教導刊[J],2015(31).
作者簡歷:葉金山(1973.8-),男,漢族,本科學歷,副教授職稱,主要從事經濟管理類學科教學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