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強 費縣統計局
淺析人口普查對費縣發展的意義
梅強 費縣統計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口普查工作人口備受重視,積極廣泛普查工作為我國人口政策制定和準確判斷未來社會發展形勢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文對費縣四次人口普查工作及經驗進行全面總結,以期為相關課題的研究和探索提供有益參考。
人口普查 費縣 發展 經驗 啟示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開展人口普查,掌握關于人口發展的基礎數據,對于促進國家各項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由于地區發展不平衡,對人口普查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思想認識存在差別,各地區開展人口普查的積極性、準確性存在很多的差異,為全面落實人口普查政策,費縣根據自身實際探索了一條適合費縣自身特色的人口普查道路,本人進行了經驗分享,希望能夠為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開展和完善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和借鑒。
1.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為準確查清我國人口數字,查清我國人口的地區分布和社會經濟構成情況,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統籌安排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制訂人口政策和規劃,提供可靠的人口資料,開展了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為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次全國性普查工作。
縣鄉普查辦公室協助戶口登記機關按照《戶口登記條例》對全縣的戶口進行了整頓。工會、青年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主動配合,運用大喇叭廣播等各種宣傳手段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廣泛宣傳人口普查的意義、內容和要求。根據《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辦法》有關規定,做好普查人員的選調和培訓工作。認真開展普查區的劃分和戶口整頓工作,農村以生產大隊轄區為普查區,鄉鎮以居民委員會轄區為普查區。普查員從1982年7月1日開始開展了入戶登記工作,逐戶逐項進行了填報。
2.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為查清中國人口在數量、地區分布、結構和素質方面的變化,為科學地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與規劃,合理安排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檢查人口政策執行情況,提供可靠的資料,組織開展了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
第四次人口普查工作共經歷了三個階段進行。一是準備工作階段。建立健全了各級人口普查機構1334處,選調培訓了7000多名普查工作人員,籌集了普查經費,認真做好了“兩區”劃分、“兩碼”編制和“三圖”繪制工作。全面進行了戶口整頓工作。大張旗鼓地開展普查宣傳,使人口普查做到了家喻戶曉,人人明白。二是普查登記階段。1990年7月1日,普查登記工作在全縣1053個普查區2837個調查小區全面展開。三是資料整理階段,開展了手工匯總、編碼和資料包裝運送等工作。
3.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與規劃,精準制定人口政策,統籌安排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組織開展了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
組織通過懸掛過街簾、張貼宣傳標語、大喇叭廣播等方式開展了大張旗鼓地宣傳,聯合舉辦了第五次人口普查文藝晚會,營造了良好輿論氛圍。組織開展了調查摸底工作,將摸底數據同歷史資料進行了對比分析,撰寫了評估報告。從11月1日開始,組織開展了正式登記、復查、數據快速匯總、光電錄入等工作。
4.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為查清十年來我國的人口數量、結構、分布和居住環境等方面的變化情況,為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安排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科學準確的統計信息支持,組織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縣、鄉鎮、行政村形成了“三組三辦”的普查領導和辦事機構網絡,縣政府辦公室牽頭成立了縣直人口普查辦公室。縣人口普查辦公室共抽調42人,鄉鎮人普辦共抽調420余人,全縣共選聘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5500人。報請費縣人民政府及時撥付了縣級“兩員”補助資金,與市級資金配套撥付到各鄉鎮。制定下發了《工作例會制度》、《請示報告制度》等5項27條工作制度,細化了《普查工作進度表》。在費城鎮團結社區、幸福社區和郭家園社區開展了縣級綜合試點工作,完善了普查方案,探索了普查方法、總結了普查經驗。
認真開展人口普查“宣傳月”和中小學“一堂課”活動,在縣城東出口樹立了16*6米的巨幅廣告牌,張貼宣傳畫3600張,發放“一封信”35萬份,發放人口普查知識折頁近10萬份,向20萬手機用戶發送宣傳短信6次,樹立門口標語牌306塊,懸掛過街橫幅1520條,電視新聞報道22次。精心組織入戶摸底和登記工作。嚴格執行人口普查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24小時值班和登記期間日報告制度,進一步強化工作考核機制。認真做好普查表人工審核和光電錄入工作,開展了數據與部門資料比對,集中力量完成了光電錄入工作。
1.普查工作更加系統,穩步推進。人口普查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國家多個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機構,需要每家每戶積極配合才能保證工作有序開展,隨著人口普查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當前人口普查工作在宣傳、戶籍管理、計劃生育、行政區劃、教育等方面日漸完善,有序推進,在速度、質量等方面逐漸改善和提升。
2.普查內容大幅拓展。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滿足各級政府決策的需要,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各界日益增長的普查需求,我國在人口普查的實踐中,勇于探索,適時增加了普查項目,深入拓展了普查內容。
3.普查技術不斷優優化。通過不斷學習國際先進做法我們國家的人口普查技術從傳統的單一的普查方法,探索性引入長短表技術,從而減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普查成本。同時積極探索地理信息系統新技術、遙感影像技術,拓展普查區域,借助計算機設備按照地域和區片繪制完善的普查區域圖。明確分工,從而實現全國普查區域無漏洞。
4.依法普查體制更加完善。對于人口普查工作,隨著國家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深入推進,普查細則更加健全,普查制度更加完善,為促進人口普查工作順利高效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和法律保障。
[1]馬紅旗,陳仲常.我國省際流動人口的特征——基于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J].人口研究.2012(06).
[2]馬小紅,段成榮,郭靜.四類流動人口的比較研究[J].中國人口科學.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