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紅
摘 要:該文介紹了太和縣新型農民培訓主要措施,存在的問題及效果。主要措施包括:廣泛宣傳、嚴格遴選學員;規范操作、加強培訓管理;擴大培訓方式以及嚴格把關等,最后總結了農民培訓工作取得效果和體會。
關鍵詞:新型農民培訓;主要措施;太和縣;效果
中圖分類號 F32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2-0013-03
近年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逐漸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勞動力供求關系已經進入了總量過剩和區域性短缺并存的新時期。目前,我國農村呈現農時缺少勞動力、缺乏現代農業人才以及新農村建設缺乏人力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我國在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是構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現代化農業的主要力量,因此開展和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對發展我國現代農業具有重要意義。
安徽省太和縣農廣校自2014年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以來,共承擔培訓任務900人,其中種植、養殖等生產經營型農民600人,村級防疫員等專業服務型人才50人,電子商務人才250人。2016年太和縣農廣校根據現代農業發展要求和縣農委指示,以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民專業技能、綜合素質以及創業能力為核心,重點培養出一批綜合素質高、技術水平強和經營能力高的新型職業農民[1],僅1年就培訓新型職業農民870人,其中專業服務型人才200人、專業技能型人才50人、生產經營型人才470人、電商人才150人。
1 主要措施
1.1 廣泛宣傳,嚴格遴選學員 各地區結合當地實際生產情況,根據相關政策制定相應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遴選對象選擇標準,規范培育對象遴選條件標準和流程。培訓對象的選擇以規模產業大、帶動示范能力強以及和個人自愿等為基本原則,然后由符合條件的農民填寫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申請表。因為保證所培訓農民的質量,被培訓農民應有所在村委推薦、鄉鎮初審以及縣農委復審等進行認定,層層把關,保證遴選對象質量。最后將被確認培訓對象名單上報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各地根據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制定不同產業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名額,如太和縣根據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制定了2016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名額劃分,具體如下:生豬養殖專業新型職業農民學員200人,中藥材種植專業120人,西瓜種植專業100人,內陸船員50人,村級動物防疫員50人,農機服務人員50人,統防統治植保員100人,池塘養殖專業新型職業農民學員50人,電商人才150人。
1.2 規范操作,制定培訓計劃 為了提高培訓質量,各培訓機構根據相關培訓規定和要求,認真做好教學管理方案和制定培訓計劃。要求培訓機構從專業設置、教師選聘、課程編排、培訓時間、培訓內容、組織學員理論學習、參觀學習以及實踐操作等都要做好詳細的實施方案,并有各級農業主管部門進行審批,同時為了保證學員接受急需的專業知識,培訓機構根據從事不同類別的農民進行相應的培訓,做好“一班一案”,并將培訓課程表發放到每一個學員手中,保證學員及時掌握培訓課程安排。為保證培訓機構教學質量,適當引進競爭機制,太和縣通過公開征集、現場考核以及專家評分的方式確定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安徽省太和縣分校、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縣植保植檢站、縣麥豆原種場、縣水產局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并每年對5家機構進行評分,根據評分結果分配培訓名額,并淘汰最后一名培訓機構。為了提高培訓質量,保證學員及時掌握專業知識,加強實踐培訓教學,強化實訓條件,如太和縣按專業確定安徽紅帆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8家公司為新型農民培訓實訓基地,每個專業對應1~2個實訓基地,及時專業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1.3 加強培訓管理,提高培訓效果 按照學員從事的農業產業將其進行分班培訓,同時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制定相應的教學管理方案,對每個培訓班配備1名班主任,并建立相應的班主任制度、學員考勤制度和滿意度調查制度等相關制度,為培訓提供制度支持。由于農民知識水平有限,培訓單位選擇一些通俗易懂,且操作實踐性較強的培訓教材,根據培訓對象從事產業選擇合適教材,有條件的地方從省農廣校征訂農民合作社建設管理、家庭農場經營管理、現代農民素質、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知識、蔬菜瓜類生產技術、動物防疫知識、家畜養殖技術等書籍,并發放給了每位學員,保證學員人手一套,為學員學習提供了堅實地保障。為保證教學質量,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從相關部門選擇一批專業知識水平高、實踐能力強、語言表達能力強以及深受廣大農民歡迎的專家和各專業的技術人員對學員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保證了新型農民培訓的質量[3]。
1.4 擴大培訓方式,提高農民專業技術水平 為提高培訓質量,提高培訓效果,各培訓機構根據教學內容扎實開展理論教學,因人施教和課堂互動,積極組織實踐教學,提高學員實踐技能,精心籌劃參觀教學[4]。為進一步提升培訓效果,增長知識,每個培訓機構至少組織2次學員到周邊縣市及縣內現代農業示范區、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乃至省外教學基地參觀學習。例如2016年9月9日至11日太和縣組織生產經營型學員及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參加了2016中國安徽(合肥)農交會,通過參觀“農交會”,學員大都掌握了所從事產業的發展情況及今后方向,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增加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凝聚力,達到推動交流、促進貿易的目的。
1.5 嚴格把關,保證新型職業農民質量 采用各種形式,嚴格把關,保證新型職業農民質量。為積極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并保證新型職業農民質量,各地成立了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與管理領導小組,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專家組,結合當地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制定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與管理辦法,規范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太和縣在2016年11月初啟動了2016年度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工作,并在網上公布了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程序,鼓勵參加2016年度培訓并合格的學員申請登記,并在11月25日由新型職業農民認定專家組專家對申請認定的學員進行評審,共認定初級新型職業農民460人,認定率達97.8%,并予以公示。
2 存在問題
2.1 農民自主學習意識不強 通過對參加培訓的農民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農民存在“要我培訓”錯誤觀念,而且部分參加培訓的農民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種植方式,在現代農業新技術和新理念推廣方面缺乏主動性。
2.2 農民參加培訓比例小 由于我縣從事農業生產人口較多,雖然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開展時間較多,但是參加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農民僅占全縣農民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農民還沒有參加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2.3 培訓工具較為落后 目前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主要通過教師講課的方式進行。培訓場所以教師為主,多媒體教室較少,而且參加培訓的農民在培訓結束后基本沒有進行繼續學習的工具。
2.4 培訓機構師資力量較為薄弱 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業市場的不斷發展,涌現出了大量的家庭農場、專業種植大戶、規模化養殖場以及農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這些經營主體的經營范圍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農業生產,對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也有涉及,因此對其不僅需要進行農業生產技術培訓,也應該進行經營管理、市場運作以及企業策劃等知識培訓,但是現有縣級培訓機構的教師進行農業生產培訓尚可,在進行生產經營管理培訓就存在了不足。
2.5 宣傳力度不大 由于農村農民生活較為分散,農民中智能手機的普及率不高,加上農民教育培訓宣傳力度不大和途徑狹窄,所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宣傳力度有待繼續加強;
2.6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成效的大小與各級政府和主管部門重視程度密不可分,而農業部門的資金和權力相對較小,往往造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成效不高。
3 培訓效果
3.1 促進了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和農民增收 太和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以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為主線,以提高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和農民增收為目標,堅持按需施教、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前與長遠相結合,著力提高能力和素質。通過授課老師深入淺出的講授,實踐教學、參觀考察等,讓學員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農業先進的科研成果以及農產品營銷策略,增強了他們致富的能力。特別是后期的跟蹤指導,讓學員樹立了明確的經營目標,達到了創業創新的目標,促進了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和農民增收,為太和縣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技術支持。
3.2 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通過系統的理論培訓、實踐教學、討論交流、參觀考察,加快了農企對接、農商對接、農協對接、農超對接,有效整合了農業資金、技術、產銷等方面力量,解決了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矛盾,降低了農業經營成本,提高了農民市場競爭力和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3.3 示范帶動效果明顯 太和縣農廣校通過組織培訓,更加堅定了學員們在家鄉創業,扎根農村,發展農業的愿望和信心。學員們先富帶后富,帶動近萬名周邊群眾走上致富路。如舊縣鎮張槐村的叁陸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劉幫才種植葡萄7.3多hm2,帶動太和、阜陽、利辛、亳州等市、縣100多戶種植葡萄,無償提供技術和跟蹤服務,并回收,進行葡萄深加工,解決了自己和周邊葡萄種植散戶的銷售問題,同時給附近100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如學員魏洪彪幫扶胡總村困難戶尚玉真、范月庭、張國華、張鳳松、魏洪模、錢子平、黃玉芝等,為他們無償提供仔豬,利用自己在培訓班上學到的技術,指導他們科學飼養,幫助他們盡快擺脫貧困。
參考文獻
[1]謝蓉.關于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的幾點思考[J].福建農業科技,2015(12):52-53.
[2]楊重衛,周洋,王建云.關于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思考[J].農民科技培訓,2014(10):21.
[3]胡德華.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創新對策——以浙江省為例[J].成人教育,2012(11):85-88.
[4]徐慶國,黃豐.關于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的思考[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47-49+118.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