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輝
【摘要】閱讀是人們獲取豐富的語言知識的重要途徑,它不僅是整個語言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人類活動的基本方式之一。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的進行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引入,巧妙的實現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并通過這種互動促進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吸收和應用。本文就如何讓任務型教學模式走進英語閱讀教學課堂展開討論,拋磚引玉。
【關鍵詞】中學英語 任務型 閱讀教學
英語是一門學科,但更是一門語言。語言的學習是一個輸入和輸出過程的集合體。在英語的學習中,閱讀作為一種重要的輸入手段在學生的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以講為主,以自我為中心,將閱讀等同于翻譯,只注重語言系統知識的傳授而忽略學生閱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致使學生只是簡單粗暴的“裝”知識,而并沒有細嚼慢咽的“消化”它。這樣的閱讀輸入是很難提高學生的說話輸出能力的,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令人堪憂。而任務型教學模式恰恰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一、對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理解
所謂任務型教學就是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來進行教學,相比較于傳統以教師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它以其“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注重交際”的特點成為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的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來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的教學任務,將教學目標任務化,真實化,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此時,學生學到的知識遠遠超過了教材中所呈現出來的知識。
另外,教師在課堂上實施任務型教學模式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教學任務要明確,確保多有的活動環節都是與主題環環相扣,相互服務的;其次,教學任務要真實,即便是模擬的情境,也要盡可能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再次,教學任務要豐富,應充分涉及到語言信息的接受,處理和傳統的整個過程,要求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盡可能的使用英語交流,讓學生得到全面的提高;最后,教學任務巧評價,每一項教學任務都應該設定一個具體要達到的效果或成果,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獲得知識,體驗成功。
二、任務型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在中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巧妙的利用任務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參與度和課堂教學效率呢?我簡單總結為三個步驟,拋磚引玉。
前期任務。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應該先將文本的主體和任務向全班同學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目的在于激活學生原有的,與本次講授主題相關的知識,或詞匯,或內容等,幫助學生熟悉新課的主題,猜想即將“拉開帷幕”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增強學生完成教學任務的熱情和信心。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一些與文本主題相關的前期活動任務,如詞匯,詞語的分類,創設情境設疑尋答,利用多媒體呈現相關內容,刺激學生的各項感官等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搜索腦海中原有的,與新知識有聯系的知識,為閱讀做好準備工作。這個階段,教師的作用就是人物的導入者,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思維和情境相互交融,達到生動課堂的效果。
任務階段。任務階段是實施任務型課堂教學的核心部分,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注意力集中,全神貫注。首先,教師要將自己在課前認真計劃,精心安排的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明確任務的目的,使學生做任務的過程能夠有的放矢,避免不必要的耗時;其次,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有目的,有計劃的進行文本文章的閱讀。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的難易程度,分為自主完成任務,或實施小組合作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兩種方式。對于比較容易的,學生自己就能完成的任務,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而相對比較難的,則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和辯論的方式來完成。在豐富的任務和任務完成方式的驅動下,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更高,而且學生能夠運用自己的思維完成任務,學習英語,提高能力。真正做到“從做中學”,并從中獲得知識,累積經驗,感受成功的喜悅。
閱讀拓展。閱讀訓練拓展是任務型教學的最后一步,它包括語言分析和練習活動,教師對重點語言項目進行歸納和總結,根據語言分析活動中的項目進行操練。閱讀拓展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在句法,詞組搭配和詞匯等方面的意識,讓學生能夠將課本中學到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
總之,任務型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全新的理念,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需要我們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深入學習,合理設計教學任務,為學生提供實踐空間,提高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將任務型教學模式更好的應用在英語課堂中。
參考文獻:
[1]謝慧,曹春華.閱讀課中任務型教學法的應用[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2.07.
[2]劉杰良.任務型教學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