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海瀾 姜先芽 盧希旭
摘 要:早蒲2號蒲瓜具有生長勢強、抗病性強、早熟及品質優的特點,在廣東省陽江市種植綜合表現好,肉質嫩滑,味甜,產量高,適宜在陽江市春、秋季種植。該文介紹了早蒲2號蒲瓜品種比較試驗及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早蒲2號;比較試驗;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2-0048-02
瓠瓜又名瓠子、扁蒲、夜開花等,春、夏、秋均可種植,是一種經濟效益比較好的蔬菜,在華南地區栽培歷史悠久[1-2],據記載公元9世紀廣州就有栽培。隨著農業改革開放的深入及外來人員的增加,陽江市蒲瓜種植面積與日俱增。但目前我市應用的品種類型混雜退化、抗病性較差、產量較低,制約了瓠瓜生產的發展。早蒲2號是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選育的蒲瓜新品種,為測定該品種在陽江市的適應性及為陽江地區的蒲瓜做好新品種貯備,筆者在陽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基地進行了早蒲2號蒲瓜品種比較試驗,并總結形成了該品種的高產栽培技術。
1 材料與方法
1.1 參試品種 供試品種共2個:早蒲2號和福州芋瓠(CK)。
1.2 試驗方法 試驗按《廣東省農作物品種試驗辦法》規定執行,于2016年春、秋兩季在陽江市農科所基地進行。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設3次重復,每小區面積為30m2,保護行采用同品種延伸。春造在2016年1月29日播種,2月15日移植,4月1日采收,從播種至收獲期62d,5月25日結束采收。秋造在2016年7月25日直接播種,8月31日采收,從播種至收獲期36d,10月10日結束采收。定植前施足基肥,然后精細整地,田間管理只防蟲不防病,其他田間管理按當地栽培習慣進行。
2 結果與分析
2.1 產量 從表1、表2看,早蒲2號春造每hm2總產量64.63t,比對照種增產34.3%,增產極顯著。早蒲2號秋造每hm2總產量53.46t,比對照種增產37.9%,增產極顯著;前期產量兩造表現接近。
2.2 主要農藝性狀 早蒲2號生長勢、分枝性及抗病抗逆性表現好于對照福州芋瓠。田間表現耐熱、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其商品瓜長平均為25.0cm,橫徑7.0cm,皮色油綠有光澤,瓜身勻稱,商品性好于對照。田間枯萎病發病率為5.8%,低于對照。兩者早熟性相當。具體性狀表現見表3。
3 栽培技術
3.1 播種育苗 早蒲2號蒲瓜我市春季栽培可于12月底至翌年1月播種;秋季栽培于7—8月播種,春季種植要防寒育苗,秋植可直播,播種時要浸種催芽,浸種時間為4~5h,催芽溫度要高,一般在31~35℃。
3.2 整地、施肥 早蒲2號蒲瓜適應性廣,對土壤要求不嚴,最好選擇排水良好、保肥、保水力強的壤土栽培,忌連作。該品種產量高,需肥量大,定植前要施足夠基肥。一般每hm2施腐熟基肥如豬糞、人糞尿、堆肥等30t以上,復合肥600kg,過磷酸鈣600kg。
3.3 定植 陽江地區早春栽培,可先在保護設施下度過低溫,一般在1月底或2月份植株具2~3片復葉時就可定植。陽江地區應用支架栽培,一般在1.8~2.0m(包溝)寬的畦面上種植1行,株距50cm左右,如提早栽培也可加密,定植株行距隨當地種植習慣的不同而調整。
3.4 田間管理 定植后,適時追肥澆水,雨后及時排水。定植7d后施提苗肥一次,主蔓50cm以上時,搭架栽培的及時插架。主蔓6~8葉時及時摘心,促側蔓早發,摘心后及時中耕和追肥,開花期間可放蜂或人工輔助授粉。側蔓結果后,第2次摘心。盛果期重施肥水,直至采收后期。適當摘除基部細弱側蔓及過密變黃老葉,及時引蔓。
3.5 病蟲害防治 早蒲2號是早熟品種,其病蟲害的防治原則為早預防、早治療。生長前期及時防治蚜蟲和病毒病,中后期注意防治白粉病,雨季注意防治疫病。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靈、瑞毒霉錳鋅等化學藥劑等防治病害,用巴丹和薊蚜威等化學藥劑防治蟲害。
3.6 適時采收 早蒲2號蒲瓜早熟,開花后10d左右果皮具白色茸毛時及時采收嫩瓜,其頭批瓜宜早摘以利于中后期結果。采收時間以清晨最好,采收過早或過遲影響產量及品質。
4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早蒲2號蒲瓜田間表現早熟,植株生長勢較強,葉片心形、淡綠色。瓜色油綠有光澤、肉質清甜,品質優。商品瓜長度、色澤及單瓜重都滿足市場要求。田間表現耐熱、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前期產量高,且總產量也高,明顯高于對照品種,適宜我市春、秋兩季種植。
參考文獻
[1]彭慶務,何曉明,謝大森,等.瓠瓜的特征特性及育種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03(1):18-19.
[2]田永紅.華南地區蒲瓜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0(15):15-16.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