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銳敏[晉中學院外國語學院, 山西 晉中 030619]
認識自我——簡析盧梭《懺悔錄》的現實意義
⊙師銳敏[晉中學院外國語學院, 山西 晉中 030619]
《懺悔錄》的現實意義在于它展示給我們一部震撼人心的思想成長史。人的思想是最神奇的,它能把天堂變成地獄,也能把地獄變成天堂。讀《懺悔錄》帶給讀者更多的是對人生的思考,對自我的審視。成功的道路上無可復制,只有對自我有著清楚的認識和勇敢的面對,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本文通過對《懺悔錄》核心思想的簡單剖析,借以論述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及實現途徑,以及認識自我對人生的影響。
認識自我 盧梭 《懺悔錄》
古今中外,不乏各種名人傳記,然而像讓·雅克·盧梭所著的《懺悔錄》這樣能成為一部文學名著并流傳為經典的可謂絕無僅有。《懺悔錄》對讀者的影響之所以能如此深遠,不在于它是否為一部自傳,也不在于是否為名人所作,它的現實意義在于它所展示給我們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思想成長史。
讓·雅克·盧梭是法國18世紀偉大的平民思想家、法國啟蒙運動的領導者,在哲學、教育、政治、法律、宗教等方面均有建樹。他還是一個自然崇拜者,崇尚天性哲學,認為人性本善,人是生而自由平等的,因此,盧梭在《懺悔錄》中宣揚以個人的興趣愛好為出發點,追求個性解放的人生態度。這部自傳是盧梭在晚年時遭受嚴重迫害,悲憤自省之下歷經數年鑄就的嘔心瀝血之作。盧梭通過深層次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剖析,展現給讀者獨特的人生經歷、行為舉止和思想情感。它所記錄的不僅僅是盧梭個人的榮辱得失,更打開了我們的思想之門,引領我們去深層次地思考和認識人與社會的更多奧秘。這部偉大的著作,時刻提醒著我們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勇于面對那個真實的自己。一個對自我有深層次的認識和研究的人,必然會在學習、事業、婚姻及家庭各方面都少走很多彎路。
認識自我,就是通過對自己的觀察認識自己。我們可以分成兩個方面來理解、認識自我。第一,從生理的角度,認識自我包括對自己的身高、體重、外貌以及身體健康狀況的了解;第二,從心理的角度,認識自我就是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觀察,包括對自己的性格、品性、愛好、能力、優點、不足等方面的觀察。只有很好地了解自己的內心和精神世界,才能更好地建立與他人及社會的聯系,才能更好地處理好各種關系。
人貴有自知之明,嚴于剖析自我,至今仍是一種令人敬佩的美德。但是,在盧梭之前,文學史上還沒有出現過這樣一位有勇氣的作家,正如盧梭在《懺悔錄》的第一段這樣宣布:“我現在要做一項既無先例、將來也不會有人仿效的艱巨工作。我要把一個人的真實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的面前。這個人就是我。”事實上,盧梭在《懺悔錄》當中對自己過去的種種行為以及思想進行了深度反省,做到了公正和絕對坦誠,毫無遮掩,哪怕最可憎的污點也都毫無保留地暴露出來。譬如,他承認自己有過偷竊等行為。盧梭對自己身體上的缺陷也毫不隱瞞,例如他承認自己的膀胱病一直困擾著他和異性的交往。
為什么要認識自我?認識自我,是為了更好地處理好自我和社會、和他人之間的矛盾和關系,從而更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自信而真實地面對生活。我們當今社會的每個年輕人,都渴望自由,都不愿意受到各種清規戒律的限制,都會對當今的社會制度有所抱怨。那么,如何才能實現自由?“只有當你能真正看清真相而付諸行動時,才有自由可言。反叛是無法帶來自由的,看清真相的本身就是行動,也就是自由。”這種意識形態的自由,是一種心智狀態,而不是從某種東西掙脫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建立在與一個真實的自我和平共處的基礎上的。你是否能夠正視自己,即便你自己是一個如此乏味,充滿嫉妒、恐懼,自私而缺乏安全感的人,你能夠與這樣的真實的自己共處嗎?你愿意從內心真正地接受這樣的自己嗎?只有在對自己進行認真剖析并全方面地接受自己之后,才能更好地適應周圍的環境,與他人和社會建立一種真實的而不是虛偽的、違背自己意愿的友好關系。
在《懺悔錄》當中,盧梭深層次地剖析了自己的內心,坦誠地告訴讀者他有很多毛病,比如撒謊、怠惰、偷竊等,真正從內心上接受并敢于面對這樣的自己,從而深刻地反省自己、改變自己,去發掘自己更多的優點。比如他熱愛知識,有著令人敬佩的好學精神;他學習刻苦,表現出超出常人的毅力,在流浪中堅持不懈,在疾病纏身的時候也沒有中斷。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他總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時間,勞動的時候背誦,散步的時候構思,經過長時期的努力,他在很多領域積累了廣博的學識。盧梭就是這樣給我們呈現出一個淳樸自然、豐富多彩、朝氣蓬勃的平民形象,而不是一味地自贊,“喬裝打扮”自己。正因為對自我有了清晰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盧梭才得以形成自己的獨立哲學體系,對前人的哲學產生懷疑,從而突破,有所創新,留給世人諸多不朽的著作,帶給后人關于時代特點、關于社會制度、關于法律體系等多方面的思考。
從認識自我到接受自我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事實上很多人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是什么,卻終其一生也無法做出任何改變,而是通過偽裝來逃避那個真實的自我。
“我”必須在“我”的具體存在中,認出我之為我,而非理想的“我”。你的心必須中立于所有的贊成與不贊成,以及所有的論點之外,只是純然想要了解真相,能夠透視自己的內心,而不只是外在的人和事。如果我們能時時刻刻都在學習,從觀察、聆聽、注視和行動中學習,那么你就會發現,學習是不斷進展的,永無止境。如何認識自我?正如克里希那穆提告訴我們的,觀察我于外在人、事及內心種種活動的關系,才開始認識自己。自我探索并不是將自我從世界中孤立出來的病態表現,因此不要讓自己迷失在這局部及整體的爭論中。
盧梭過著貧窮的生活,卻有著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他生活在那個充滿虛榮和奢侈的社會環境中,卻能把貧富置之度外,他在惡濁的社會環境中雖不能完全做到出淤泥而不染,但是在重大的問題上,卻難能可貴地表現出高尚的情操。盧梭敢于公開表示自己對于下層、對于平民的深情,他不以自己“低賤”的出身、不以他過去的貧寒困頓為恥,而宣布那是他的幸福時代。他把淳樸自然視為自己貧賤生活中最為寶貴的財富,他驕傲地展示自己生活中那些自以為高貴者的生活中所不具有的健康的、閃光的東西以及他在貧賤生活中所獲得的、所保持的那種精神上、節操上的豐采。他把婦女當作是一種美來加以贊賞,當作是一種施以溫情的對象,而不是玩弄和占有的對象。他對愛情有著自己全新的理解,崇尚男女之間真誠深摯的情感。他特別重視感情的高尚和純潔,認為彼此之間的關系應該是這樣的:“它不是基于情欲、性別、年齡、容貌,而是基于人之所以為人的那一切,除非死亡,就絕不能喪失的那一切。”他與華倫夫人之間純凈的愛情生活是在18世紀的社會生活中很難見到的。他認為戀愛的時候,就應該是純潔透明的,與對方保持著愛護、尊重和體貼。
盧梭就是這樣以自己坦率的風格寫自傳,不回避自己身上的人性惡的方面,他不認為袒露自己的缺點或者丑行是一種苦行,相反他深信自己這樣做是一種創舉。在盧梭看來,人都是具有自己的本性的,人都有一切的自然要求,比如對異性的追求、對自然的向往、對美好事物的愛好等等。這些自然的要求比那些矯飾的文明化的習性更為正常合理。他就是這樣在自傳中流露出自己對于追求個性自由和個性解放的人生態度,他在自傳中忠于自己,不裝假,敢于披露一切。這部自傳儼然成為作者的一部活生生的個性解放的宣言。
與一個真實的自我相處是做出改變的前提。我們雖然都是普通人,不像盧梭是可以引領思潮,對人類思想史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但是從《懺悔錄》中可以了解到,盧梭首先是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盧梭,通過不斷地認識自我從而改變自我才成其為后來的盧梭的。
在當今這個紛擾復雜、信息發達、社會壓力和經濟壓力巨大的時代,很多年輕人面對工作,面對愛情,面對婚姻,甚至面對親情不知道該做何抉擇。其實,很簡單,像盧梭那樣,回歸自然的本性吧,釋放自己的天性,正確認識自己的好與壞,誠實地面對內心深處那個最真實的自我。只有最真實的情緒得到合理的疏導,我們才能夠合理地、正確地、公正地看待這個社會,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物。只有不加掩飾,人與人之間才能夠真正建立信任。只有一切變得真實起來,我們的生活才是飽滿的、真實的、可觸摸的。所以,讓我們聆聽自我、剖析自我、接納自我,讓我們摘下假面,停止糾結,重新發現你自己,恢復自己原本的面貌,更加坦然、從容地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變得更加快樂,更加充實!
[1]讓·雅克·盧梭.懺悔錄[M].李斯蕾,高莉敏譯.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
[2]克里希那穆提.重新認識你自己[M].若水譯.深圳:深圳報業,2010.
[3]加藤諦三.我們為何如此不安[M].吳倩譯.桂林: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4]亞瑟·叔本華.人生為何不同[M].梁波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5]約翰·斯圖爾特·密爾.論自由[M].許寶 譯.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10.
作 者:師銳敏,碩士,晉中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