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桐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崇禮冰雪俱樂部與冬奧元素結合的發展思路探究
陳曉桐
(首都體育學院,北京 100191)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崇禮冰雪俱樂部引入冬奧元素的必要性,探究冰雪俱樂部引入冬奧文化的思路,為豐富俱樂部內涵,在大眾間普及冰雪運動提供創新途徑。
崇禮冰雪俱樂部;冬奧元素;結合模式
1.1 崇禮冰雪俱樂部的發展基礎
1.1.1 自然資源 崇禮擁有獨特的山形地貌,森林覆蓋率30%,素有“天然氧吧”的美譽,是未被開發和破壞的天然原生地。特殊地形造就了崇禮獨特的小氣候——冬季平均氣溫零下15℃,年均降雪量超過60cm,累計積雪量1m左右,存雪期140天以上。且山地坡度在5°~35°,平均風速只有2級,適宜開展滑雪運動,被稱為“中國雪都”“東方達沃斯”,是華北地區最理想的滑雪區域。
1.1.2 發展歷程 在我國,冰雪俱樂部屬于年輕事物,是伴隨冰雪運動興起而出現的。崇禮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并未很早被開發。1996年,塞北滑雪場的建立標志著崇禮滑雪旅游業的發端。之后雪場不斷擴建,2001年第一家正式的冰雪俱樂部——DIY俱樂部成立,主要經營滑雪項目。在冰雪經濟不斷帶動及政策引導下,10年間崇禮先后建立6家大型滑雪度假區。活動場地的增多吸引了更多冰雪愛好者,自發成立的冰雪俱樂部也因此發展到20多家。
1.1.3 冬奧申辦與政策支持 據當地旅游部門統計,申奧成功后到崇禮滑雪的游客由上一年的240多萬人增長至270多萬人,同比增長30%左右。冬奧會成為發展崇禮地區體育文化、推動冰雪運動普及最有力的促進劑。政策支持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國務院46號文件提出:制定冰雪運動規劃,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建設一批冰雪運動場地,促進冰雪運動繁榮發展,形成新的體育消費熱點。國辦發77號文件再次提出:以2022冬奧為契機,推動冰雪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冰雪運動普及程度和產業發展水平。持續政策推動著崇禮雪場和度假區的建設,眾多以組織活動和教學為主的冰雪俱樂部相繼成立,作為重要社會力量實踐著“3億人上冰雪”理念。
1.2 崇禮冰雪俱樂部的發展現狀
1.2.1 參與情況 崇禮雪場度假區的建立,資源配置的不斷優化,擴大了冰雪體驗人群的數量。據統計,滑雪愛好者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在增長,客源年齡主要在18~55歲之間。由于這項運動的年輕化,部分參與者往往自發形成組織,在活動和教學方面需求巨大。這為冰雪俱樂部興建創造了條件。
1.2.2 活動形式 在冰雪項目普及程度提高的趨勢下,參與者不斷提出集會和學習需求,崇禮冰雪俱樂部現有的活動形式主要通過定期組織滑雪和教學來實現,實質上是一種體育冬季旅游體驗。
1.2.3 發展困境 活動形式較為單一。崇禮冰雪俱樂部主要通過雪場3日游等短期度假形式開展活動。這種形式的時間和受眾人群都相對固定,參與者為學習滑雪技能會以相對穩定的頻率參加活動,但這種參與方式的推廣空間還很大。品牌文化尚未成型,大部分冰雪俱樂部依靠組織活動、與雪場合作盈利。功能僅為活動和教學,部分俱樂部加入了配套服務,提供雪具出售租賃等,但品牌內涵的建立十分迫切。
2.1 冬奧元素內涵
2.1.1 奧林匹克主義與奧運理念 奧林匹克運動是在一定哲學思想指導下進行的社會運動,這一思想就是奧林匹克主義,通過體育運動與教育和文化結合促進人的和諧發展,進而促進維護人尊嚴的、和平社會的建立。奧運會是奧林匹克主義的一種實現形式,通過4年1周期的舉辦,體現奧林匹克對社會發展的價值和作用,促進人自身發展,增進世界和平與交流。申辦2022年冬奧會提出“以運動員為中心,可持續發展,節儉辦賽”,并再次做出“綠色辦奧”的承諾。大眾意識里已對崇禮形成冬奧概念,崇禮最大優勢是潔凈的空氣和優美的環境,利用優越自然環境開展冰雪運動,正是“綠色奧運”理念深入人心的絕好機會,也是崇禮自然特征與奧運理念的結合。
2.1.2 奧運精神 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是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奧運會將不同國家、不同種族和信仰的人們聚集在一起,沒有偏見、歧視和戰爭,所有人為體育精神而戰,為和平與友誼相聚。傳播奧林匹克宗旨,用奧林匹克精神進行社會教育,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意義巨大。我國體育發展戰略已轉向體育精神內涵建設,大眾在冰雪運動的參與中強健體魄,享受體育的精神激勵,實現個人品質發展,收獲友誼與快樂,正是奧林匹克價值的彰顯。
2.1.3 冬奧冰雪文化 冰雪運動很早就在北半球寒帶國家廣受歡迎,但直到19世紀初才進入奧林匹克大家庭。1924年顧拜旦關于單獨舉辦冬奧會的提議終于實現,第1屆冬奧會在法國夏蒙尼召開,由此標志世界冰雪運動迅速發展。冬奧項目多以大自然為舞臺展現體育精神和運動員風采。崇禮作為熱門滑雪體驗地體現出參與和項目文化的融合,皚皚白雪、蔚藍天空正是冬奧賽場的經典背景。人們參與冰雪運動是享受雪的世界、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的過程。在白與藍的映襯下,冰雪有著獨特魅力,冬奧本色得到彰顯,也展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美。
2.2 俱樂部發展引入冬奧元素的必要性
2.2.1 大眾對冬奧文化理解的缺失 奧林匹克哲學里體育不只是一項活動,而是由此發展人類理想化的個性和相互尊重的社會氛圍。許多人認為奧運會只是一場體育賽事,沒有從文化角度理解冬奧和體育及其中的人文精神。與西方國家喜歡戶外運動、親近自然不同,中國人缺少冬季運動的基因和習慣,部分人對體育認識過于簡單化,一定程度限制了冰雪運動的普及。冰雪運動關注度和參與程度并不高,潛在人群依然龐大。
2.2.2 俱樂部自身的創新發展 俱樂部現有經營方式在受眾和形式上有一定局限,未來發展需要文化支撐。冬奧元素融入,有利于冰雪俱樂部的品牌建立和長遠發展。通過體驗項目促進全民參與冰雪,同時傳播冬奧文化,在盈利的同時滿足大眾對體育文化的需求。
2.2.3 促進冰雪運動長久發展 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背景下,冬奧會對于冰雪運動和現代社會轉型具有特殊意義,奧林匹克精神和冬季項目價值有助于民眾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大型賽事能夠惠及民生。大眾熟悉項目文化、喜歡冰雪并堅持參與,才會使俱樂部經營更加穩定,使冰雪運動成為生活習慣。
3.1 與高校合作建立“流動奧林匹克冰雪學校”
2015年北京市啟動了“百萬青少年上冰雪”項目,但多數學校受場地限制無法使所有學生真正參與冰雪。冰雪俱樂部在組織活動方面經驗豐富,能夠承擔中小學生培訓,可以聯合體育院校建立“流動奧林匹克冰雪學校”,開展冰雪冬令營,組織學生到崇禮親身體驗冬奧項目,由高校宣講奧運文化,并與當地學生開展交流。這種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與俱樂部項目引入相結合實現。政府與中小學的合作能夠提高參與度。同時發揮冰雪俱樂部的社會組織力量,擴大品牌影響力。
3.2 開展冬奧主題的團隊培訓
帶動大眾廣泛參與是推廣冰雪運動的根本意義。以戶外培訓為主的團隊建設,在我國已經持續發展多年。隨著冰雪政策持續推動和冬季戶外運動日益普及,員工相對年輕化的公司會嘗試進行冰雪項目團隊培訓。在活動內容設計中加入冬奧知識問答等環節,利用空閑時間由俱樂部講授相關冰雪知識或放映相關影片。通過傳播冬奧文化為參與者帶來全新體驗。
3.3 設立家庭項目的體驗模式
開設親子項目,邀請家庭參與體驗是俱樂部經營的另一個創新點。很多父母原本就是冰雪愛好者,他們希望和孩子一起享受冰雪運動樂趣。俱樂部主導、家庭參與的冰雪普及,不僅可以實現盈利,還能使父母和孩子兩個群體同時體驗冰雪氛圍和冬奧文化。家長監護下青少年參與運動的安全程度要更高,在體驗運動的同時,尤其能使低齡兒童具有關于冰雪的深刻印象。
3.4 通過經驗分享會講授冬季項目常識
項目普及首先需要掌握冰雪運動技能。除了現場通過組織活動和教學,可以通過文化沙龍,由俱樂部專業人士講授滑雪技巧,分享運動經驗及冬奧文化,帶動更多沒有過冰雪體驗的人。為他們講述常識,鼓勵其參與冰雪,改變對冰雪運動的觀念。
3.5 與國外合作教學
冰雪俱樂部的業務不斷擴展,對私教的需求非常大。除了在國內尋找人才承擔教學,開展與國外合作的模式將成為顯著趨勢。一些國家有過多次舉辦冬奧會的歷史,冰雪運動非常普及,在經營、教學等方面已形成完善體系,能夠為我國的推廣提出借鑒。俱樂部可通過政府、高校等多種渠道與國外資深團隊聯絡,引入他們的教學經驗,邀請其講授對于冰雪文化和冬奧的理解,合作開展活動。
4.1 結 論
要使體育運動發揮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功能,實現改造社會的目標,有兩個前提條件必須滿足:要與教育融為一體,與文化緊密結合。現狀需要普及冰雪和冬奧文化。崇禮冰雪俱樂部的發展要為自身注入文化內涵。品牌文化的建立與冬奧密不可分,經營者要根據受眾群體和需求設計項目,并在其中融入冬奧元素。俱樂部規模與受眾的擴大可通過獨特項目設置和冬奧文化的加入實現。冬奧理念在不同受眾中的傳播方式有所區別,但作用都是為了普及冰雪并以教育形式完成。俱樂部長遠發展需要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引入國外冰雪俱樂部發展的創新模式,向冬奧舉辦國學習大眾冰雪項目普及的經驗。
4.2 建 議
冰雪俱樂部要在各類活動模式中注重項目設計,注重人文精神、環保理念、奧運精神和娛樂性。將崇禮自然特色融入其中,讓親身參與冰雪運動的人感受到奧運理念。要以多種形式開展冰雪運動,滿足不同人群對冰雪運動的需求。俱樂部發展創新點從學校、單位、家庭和個人4個方向展開并注入冬奧元素。通過青少年的項目讓學生了解冰雪和冬奧文化,認識到奧運是有內涵的、豐富的。同時與崇禮當地的學校形成互動交流,雙相受益。俱樂部長遠發展在于建立品牌內涵。政策推動下冰雪運動受益人群不斷擴大,將冬奧的體驗引領為潮流,對于品牌建立有非凡意義。
[ 1 ] 董建明.張家口市滑雪旅游市場的運營現狀分析[ D ].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 2 ] 任海.奧林匹克運動[ 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3.
[ 3 ] 裴東光.裴東光奧林匹克研究文集[ M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2:55-56.
[ 4 ] 張瑞林.基于北京冬奧會視域下我國冰雪運動發展研究[ J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6,32(1):1-4.
G86
A
1674-151X(2017)11-14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1.072
投稿日期:2017-04-13
陳曉桐(1993—),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