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絲丹+江明月+張澤鈺
【摘要】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后,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持三個封建王朝。英國于1824年至1885年間先后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并占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莫屬印度的一個省,開啟了緬匈被殖民統治的歷史時期;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緬甸社會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本文著重干在殖民背景下解析英國殖民統治對緬甸經濟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英國殖民統治;緬甸經濟
18世紀中葉,英國取得對印度的控制權后,即覬覦緬甸,多次派人前往緬甸談判,企圖迫使緬甸與其簽訂不平的條約,并以此為名進行偵察活動,積極為其對緬甸殖民擴張做準備。19世紀初,英國逐步在印度站穩腳跟,為了打通印度與馬來半島英屬殖民地的聯系,并打開從西南入侵的門戶,進一步擴大其對亞洲國家的殖民侵略,便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了緬甸。
從1824年到1885年,英國先后發動三次戰爭,對緬甸進行殖民侵略,逐步吞并了緬甸。英國的入侵打斷了緬甸封建社會的自然進程,改變了緬甸社會發展的方向,直接導致了緬甸封建社會的衰亡和資本主義因素的發展,最后使得封建的緬甸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886年到1917年,是緬甸殖民地社會的全面形成時期。緬甸作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下,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殖民地緬甸的一切基本的特點,在這一時期都已具備。殖民地緬甸的社會階級結構和社會基本矛盾,也在這一時期完全形成封建時期的緬甸國家可以依據統治的效力分為三個不同的區域:核心區域(以首都為中心的地帶)、外圍區域(以緬族為主體的周圍地帶)和邊緣區域(少數民族聚居的區域),王權的效力在這三個區域內依次遞減。核心區域以首都所在的干燥地區為主,有發達的農業經濟,稠密的人口和較完善的行政系統,是封建王權控制的核心。外圍區域由核心圈以南、錫唐河沿岸及三角洲的多個依附于中央的地區組成,主要由中央任命的“謬溫”和世襲頭人來管理。在外圍區域之外是邊緣區域,包括撣邦高原、克倫、克欽、欽等山區少數民族,他們通過傳統的朝貢來維持與中央的關系,實際上是王權統治鞭長莫及的“化外之地”。所以早在英國建立殖民統治之前,緬甸與山區少數民族地區之間并沒有實質上形成統一多民族國家,緬族與山區少數民族之間、各山區少數民族之間都保持了很大的獨立性,其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發展已經存在很大的差異。英國殖民者對山區采取這樣的制度是對各民族有較長時期割據歷史的一種反映,或是一種對策。
從自然環境看,山區交通不便,不利于政令的傳達;山區的人口分散、流動、不利于建立穩定的統治;山區遠離統治中心城市,文化教育落后,不易受到現代文明、政治思想的影響;而有別于平原形態的農業、落后的經濟決定了在山區建立殖民統治所投入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與收益的明顯
不成正比;山區少數民族性情彪悍,桀驁不馴,使得當局頗為頭痛,在這種情況下打碎山區原來的統治者上層建筑,重建統治機器的代價太高,也沒有必要。總而言之,利用原來的土司進行統治,實行分而治之是一個適當的選擇。因而在1886年,率領英軍鎮壓山區少數民族反抗的達斐瑞爵士在給英國政府印度事務大臣的信中,提出傾向于在山區采取這樣的政策:“撣族、克欽族和其他山區部落是在世襲頭人的統治下生活,他們的權威足以能夠維持他們的秩序。在那兒不需要對付分散的大眾,而只需對付具有高度組織、以道德和行政管理的個人統治者。如果我們獲得了這些統治者的忠誠,我們將會盡可能快地實現我們的目標,所有的征兆都表明這不是一個困難的任務。”事實證明山區少數民族的土司能夠擔當這種角色。據統計,在19世紀80年代,英國殖民政府開出的名單上,僅僅只有54位撣族土司得到英國的正式承認。
在各個山區少數民族地區,英國殖民者又注意保持具體措施的差異。由于撣邦礦產資源豐富,經濟相對發達,與英國的一些礦業公司的利益密切相關,因而英國在撣邦保留封建制度、利用土司實施統治的同時,也對撣邦進行了一些漸進的政治改革,并試圖讓撣邦有限度地參與到緬甸本部的現代國家制度的改革進程中去。在克耶族地區,英國恪守了在貢榜王朝時期簽訂的有關克耶族地區中立化的條約,沒有頒布專門針對克耶族實行統治的法律,而只是派遣了專員實行監督和管理,克耶族因而保持了其形式上的獨立。克倫族的情況則比較特殊,由于大部分克倫族與緬族混合居住,所以英國注意給予其相應的照顧。克倫族積極參與了緬甸行政制度的改革,并成為緬甸本部政治舞臺上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這種政策下,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緬甸本部的資本主義工商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而在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極為緩慢,生產方式很少得到改變,基本上還是前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緬族地區和山區少數民族在經濟上的差異不僅沒有縮小,反而更加擴大了。政治制度上的差異也在增加,英國被迫在緬甸本部進行政治改革的同時,緬族人民群眾的權利也相應擴大了,而山區卻享受不到這種政治進步所帶來好處,尤其是欽族和克欽族地區幾乎成為停滯的“被人遺忘”的角落。這對緬甸民族關系的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