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晶磊+黃小波+陳喜華
【摘要】目前高校在校級層面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安全管理體制,而院系因為缺乏相配套的措施和資源,難以配合進行管理。針對該問題,文章結合學院的實際情況,提出要完善學院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制定可操作的管理細則,建立公平合理的獎懲制度,激發學生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同時加大投入,使安全工作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校院級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構建思路
一、引言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我國高校科研活動空前活躍,各種實驗室規模迅速擴大,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但近幾年,隨著高校對安全管理工作的日益重視,其安全管理體系正在快速發展并不斷健全。蘇州大學這幾年在管理實踐中,高度重視安全建設,不斷地完善校級安全管理體制,成立了實驗安全管理科,詳細修訂了各類安全管理條例,進行各類安全培訓,加強安全設施和設備建設,強化安全監督、檢查、考核和安全責任制管理等。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些安全問題,如危險化學品存放及使用管理,劇毒藥品“五雙”管理,有毒有害廢棄物處理等都已在校級層面上得到解決。
二、現狀與問題
(一)現狀
高校基本都建立了“三級”實驗室安全責任體系,即根據“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安全管理體系,落實層層責任。
學校負責實驗室安全頂層設計,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學院負責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制定本學院的實驗室安全實施細則;實驗室安全管理的最底層是實驗室,負責落實具體的安全管理任務。
該體系在具體執行時,以保衛處和國資處直接對具體實驗活動進行安全管理,而院系進行配合工作。
人員也是參照該體系進行配置。保衛處有消防科,專職負責實驗室消防工作;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設有實驗室管理科,專職負責實驗室安全管理;院系僅有兼職人員負責配合工作。
(二)問題
1.安全管理人力資源投入不足
學校設有專門的安全管理部門及數名專職人員來進行實驗室安全管理,但沒有給予各個學院相應的安全管理人事編制,導致目前學院僅能靠兼職人員來進行管理,加深了學院日益增長的安全管理需要與專職管理人員不足的矛盾。學院僅能做到被動地管理,應對學校的各類檢查及整改要求已疲于奔命,再無余力對學院的安全體系建設進行提升。雖然學校安全管理部門向人事部門提出院部專職安全管理人員的編制問題,但短期內恐無法解決。如何在僅有現有人員的情況下,進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2.安全制度可操作性不強,缺乏相應配套資源
在學校的統一要求下,學院早已制定了與其他學院類似的安全管理條例,但缺乏相應的操作細則,可操作性不強,在執行過程中成為一紙空談,被人為地大打折扣。在制度理念層面,“以人為本”的管理趨向體現得不夠明顯;制度普遍基于“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制定而成,而學生作為實驗室安全的主體,其地位毫無體現。對于安全管理條例及其相應的操作細則的修訂,建立適合本單位的日常安全標準化操作程序迫在眉睫。
3.安全觀念落后,安全意識淡薄
在目前的管理體系中,教師與學生是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對象,需要對其進行安全培訓、考試和督察等。然而實際成效并不明顯,部分教師安全意識淡薄,抱著“只要不出事就行,其他都是‘小題大做或‘沒事找事”的想法,對隱患的檢查整改有明顯的抵觸或不作為情緒,事故發生后追究責任也多方推諉。
4.安全建設投入不足
學院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對實驗室安全的整體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部分隱患因資金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實驗室安全標準偏低,人均實驗面積偏低等。如自建動物房,建設標準較低,日常管理因缺乏管理人員存在許多隱患。安全建設資金缺口很大,在院系層面,如何籌措建設資金是最大的問題。
三、思路與對策
(一)完善學院安全管理體系,師生共同參與日常安全管理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利用學生之間易溝通的優勢,實施“學生管理學生”的管理模式。這樣既能解決學院人手不足的問題,還能有效減少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工作量,降低工作難度。
激發學生參與安全管理的積極性,關鍵在于設計合理的制度。首先,修訂具體操作細則,使規章制度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明確學院、導師和學生的安全職責和分工,保證所有安全責任能夠落實到人,方便在管理或督察時不會流于形式。再次,建立獎懲制度,保證導師與學生參與到日常安全管理中去。
操作細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與所有課題組簽訂安全責任狀,將課題組的主要安全責任落實在導師身上。第二,建立課題組學生安全值日制度,每個課題組每天都有一個學生對其課題組日常安全負責,并且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參與值日。第三,建立學生定期巡查制度,實施標準化檢查。定期組織數個安全重點課題組的安全值日生對學院進行安全巡查,不僅檢查安全隱患,而且針對每個實驗操作者也要進行督察,力爭減少違規行為。第四,建立獎懲機制。對違規的教師實行經濟處罰,取消評獎評優資格,取消職稱晉升和崗位評聘資格等。對學生采用學年扣分制,類似于駕照每年12分扣分制。制定扣分細則,針對違反的學生扣除不同的分數。如有違規現象未找到違規學生,則扣除當天安全值日生分數。保證每一例違規都有學生對其負責,增強學生的責任心。針對一學年不同的累計扣分數進行不同處理。對于在校期間無扣分的學生,畢業時予以獎勵;對于在安全管理活動中表現優異的學生,也應予以獎勵。
(二)加大安全教育和宣傳的力度和廣度,增強師生安全意識
加強面向實驗室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是確保實驗室安全的重要措施。不斷改革安全教育方式方法,形成長效機制,能有效防止各類事故發生。
學校要增加各類安全警示標識,營造安全文化氛圍,明確重點安全防范區域,增加該類區域的防范措施。學校要設立學生安全宣傳崗,通過郵件和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方式定期發送學院安全工作通報,時時提醒教師和學生注意實驗安全。學校要在學院網站上提供各類安全教育及管理資料,方便師生查閱。
制訂學院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并由學院安全管理員指導學生組織實施。每學年保證至少組織實施兩次安全自測和兩次安全考試,規定每學期的安全培訓和實踐次數并保證實施。要求所有教師和進入實驗室的學生都必須參加網上安全教育自測與考試,參加培訓未滿次數者以及考試未達標者不得進入實驗室。
(三)多方籌措資金,加大安全投入
學院近兩年通過向學校、學部申請,學院投入和課題組投入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籌措資金,解決實驗室的安全隱患。每一項安全建設方案都要列入學院安全建設規劃表,按迫切程度排列,明確每一項籌資方式,力爭早日完成。學院未來還將加強實驗室安防系統建設,增加和完善現有的監控設備和門禁系統;加大實驗室基礎設施投入,按安全標準實驗室的要求,進一步改造現有實驗室。
四、結語
高校實驗室安全問題是高等教育必須要重視的問題。院系是落實高校安全管理制度的基層單位,由于缺乏人力和物力的保障,安全管理面臨很多困難。但安全隱患不會因為困難而消失,如何在現有條件下,更好地提升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消滅安全隱患,是院系安全管理者面臨的難題。我院通過建立合理的操作細則和獎懲體系,明確各類人員的安全責任和義務來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并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功能,使之參與到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同時設立學年安全教育與安全計劃,認真實施,以增強師生員工的安全意識;還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入,集中解決一些較大的安全隱患,預防各類事故發生。
隨著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斷前行,我們希望學院每一個成員都要從自身做起,建立和維護安全、舒適和健康的科研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柏艷紅,劉韓.現階段我國高校安全科研課題管理現狀與發展趨勢[J].亞太教育,2015(21):191.
[2]黃坤,李彥啟.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分析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01):280-283.
[3]耿明華,孫爾康,應安明,等.高度重視嚴格管理做好實驗室安全工作[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05):278-282.
[4]趙悅.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3(06):240-243.
[5]劉龍飛,楊乃鵬,張偉.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標準化程序[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12(04):92-96.
[6]陳浪城,嚴文鋒,劉貽新.“以人為本”建設高校實驗室安全文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07):285-288.
[7]張洪清,臺紅祥,陳彥軍,等.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調查思考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12):234-236,252.
[8]宋志軍,方瑾.學生參與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模式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05):253-256.
[9]王運,楊兵,陳冬梅,等.依法治理高校實驗室安全營造實驗室運行和管理的法治環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12):231-233,240.
[10]張穎,趙二剛,張紅賓.高校實驗室安全教育培訓模式探析[J].實驗室科學,2015,18(03):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