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摘要】文章以蘇中地區為例,討論了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布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索了優化高職專業設置以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專業; 重點產業;適應性
蘇中是江蘇省中部地區的簡稱,地處江蘇省地理中部。蘇中區域包括揚州、泰州、南通三個地級市。高職教育是與地方經濟聯系最為緊密的一種教育形式,其生命力體現在與地方經濟和產業的主動對接上。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的要求,靈活調整和設置專業,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特色。高職教育主動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既是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也是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蘇中區域重點產業概況
《江蘇省“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中提到的十大產業為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軟件、生物技術和新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物聯網和云計算、智能電網、海洋工程裝備。2013年,江蘇省政府在《關于推進蘇中融合發展特色發展提高整體發展水平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指出重點支持揚州汽車產業、泰州醫藥產業發展和南通沿海開發。
南通市“十二五”期間圍繞建設長三角北翼國際先進制造業基地,以船舶及重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精細化工、輕工食品、紡織服裝等為主導產業,以海洋工程、新能源、新材料三大產業為優先發展的新興產業。
泰州市“十二五”期間目標為打造“1+3+N”產業體系。“1”即全面提升傳統優勢的裝備制造業,“3”即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興產業,“N”即積極培育新材料、新型環保設備等一批新興產業集群。
揚州市有汽車船舶、機械裝備、石油化工等支柱產業,已建成儀征上海大眾轎車生產基地、擁有以揚力集團、力創集團、牧羊集團和寶勝電纜等為代表的機械裝備產業集群,揚農化工、儀征化纖為代表的石化產業集群。
二、蘇中高職教育專業布局特點
(一)蘇中三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總體概況
截至2016年底,蘇中高職院校共11所,占全省高職院??倲档?4.6%。蘇中每百萬人擁有高職院校數為0.73所,蘇南每百萬人擁有高職院校數為2.05所,蘇北每百萬人擁有高職院校數為0.53所。蘇中高職教育與蘇南尤其是南京、蘇州、無錫相比,差距仍然較大,但優于蘇北。從蘇中擁有國家示范(骨干)和省級示范校數分析,也體現了蘇南、蘇中與蘇北的發展梯度差別。
根據教育部于2015年頒布的新版《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以下簡稱《目錄》,2016年蘇中11所高職高專院校蘇中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覆蓋了新《目錄》中的16個專業大類,二級專業類共有54個,涉及187個專業,累計共443個專業點。
南通地區現有高職院校6所,其中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南通職業大學、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和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南通電視大學是江蘇城市職業學院辦學點,南通紫瑯職業技術學院是民辦高職院校。南通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覆蓋指導性專業目錄所有19個專業大類的14個,覆蓋率為73.7%;78個二級專業類36個,覆蓋率為47.4%;開設專業112個,覆蓋率為21.1%。其中制造大類、土建大類、財政大類、交通運輸大類、電子信息大類、輕紡食品大類等六大類專業的布點數占總開設專業數的67.9%,招生計劃數占到6所高職院??傆媱潝档?3.6% 。
泰州現有高職院校有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以及目前保留??茖I招生的泰州學院。以2013年的招生計劃為計算數據源,2013年泰州3所院校高職高專院校共設置16個專業大類,36個二級專業類,資源開發與測繪、水利和公安三個大類專業為空白,覆蓋率分別為全國目錄的84.2%和46.2%。3所院校共設置專業點數為108個,平均每個高校設置專業36個。二級專業類覆蓋面最廣的是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共有25個二級專業數;專業點設置數最多的則為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共開設46個專業。2013年泰州3所院校畢業生人數共8735人,平均每所院校招生數為2911人。3所院校均開設的專業大類中,財經、制造、電子信息3大類專業布點數最多,均在11個以上,3個大類專業布點數為36個,占總數的三分之一。
揚州市共有高職院校3所,分別為揚州職業大學、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揚州江海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覆蓋17個大類,現有專業70個,專業設置中三產專業比例達61.4%,省級特色專業有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機電一體化、計算機網絡技術、服裝設計、工程測量、園林技術等9個;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揚州唯一的省級示范高職院校,以工科專業為主,化工和建筑為其特色專業,專業設置中二產專業高達61.5%,共覆蓋10個大類,現有專業39個,其中工業分析與檢驗、應用化工技術、建筑裝飾技術、建筑工程技術等6個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揚州江海職業技術學院為民辦高校,專業設置覆蓋9個大類,現有專業26個,其中三產專業設置率達73.1%。
(二)重點產業對應主要專業情況
從專業分布狀況和專業重復設置情況分析,目前南通高職專業設置數居前5位的專業大類依次為制造、土建、財經、交通運輸和電子信息;泰州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居前5位的專業大類依次為農林牧漁、文化教育、財經、電子信息、制造;揚州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數居前5位的專業大類依次為財經、制造、文化教育、土建、電子信息。這與重點產業的需求有不小差距。
三、增強高職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適應性的對策分析
高職教育發展的主要動力來源于區域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同地區的產業布局結構、經濟發展重點、支柱產業打造均存在差異,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必須主動關注所處區域的經濟結構狀況和產業調整趨勢,通過優化專業結構、凝練專業特色,增強高職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的適應性,以此提升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科學界定政府調控職能,發揮政策導向作用
教育主管部門及地方政府應根據產業分類和地方主導產業發展實際,指導各高職院校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合理進行專業布局,保證冷熱專業和長短線專業的均衡發展。
(二)發揮社會中介組織作用,科學確定專業布局
社會中介組織如行業協會等,對高校提供具有行業特色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供給方案,可以發揮協調、監督和指導作用。
(三)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臺,實現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的相適應
職業教育發展既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又對區域經濟發展質態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高職教育的發展規模應以適應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以滿足市場人才需求為目標。為此,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高教研究所要組織力量開展社會調查,了解本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產業結構及調整方向、新興產業及經濟增長點;開展人力資源調查,搞清本地區技能型人才數量及結構,做好人才需求預測。
(四)依托區域產業集群,形成差異化發展優勢
高職專業結構優化的依據是區域產業集群的構成及提供的各類產業崗位,適時增設新專業,調整社會需求不旺的老專業,使專業結構與經濟結構的調整保持同步。同時還要結合自身辦學條件、設備資源、已有優勢和長期積淀,與本區域內其他院校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王武林,倪永宏,范叢山.高職專業設置現狀分析與思考——以蘇中為例[J].職業時空,2014,10(01):33-36.
[2]陳強,張忠.基于提升吸引力的高職專業設置理念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1(30):28-29.
[3]丁金昌.高職教育對接區域經濟的現狀分析與路徑選擇[J].高等教育研究,2013(03):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