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綜合實力與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日益凸顯,優秀外語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為培養這些人才不斷地進行著嘗試與改革。然而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對優秀外語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在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要求》指導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應運而生,分級教學是大學英語教學不斷深化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另外,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高校教育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成長,但是隨著全國高校擴招形勢的發展,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也呈現出一系列的問題。由于我國幅員足闊,各地的自然與社會文化環境差異較大,對于英語的需求不同,英語教學的普及程度不一,學生的大學英語學習起點呈現多層次化,統一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已經不能適用于差異普遍存在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于是,基于“因材施教”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就顯得十分必要。
分級教學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實質,近些年被廣泛應用于不同教育層次、不同學科的教學中,外語教學是一個較為復雜的、立體的系統工程。如何科學協調教師、學生、教學環境和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引起了外語教學理論工作者和高校外語教師的廣泛關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及其英語知識的接受能力,確定不同的培養目標與教學目標、計劃、方案、制度等等,使得對學生的教學與管理實現層次化,實現學生不同層次、不同程度地進步。
而課題組成員所在的單位天津天獅學院,也曾對2006級專科生英語專業與非英語專業學生進行了英語分級教學的實踐,外國語學院組織新生統一參加入學英語水平考試,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大學英語分級班級的編排,將全體學生按照英語基礎水平的高低分成三個教學班型,即A級班(快
班)、B級班(普通班)和C級班(慢班),分級班級編制時遵守一個原則是“兩邊輕中間重”,B級班占多數。兩年來通過分級教學實踐的推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因為學校領導變更的原因,當時的制度和獎勵措施等均未得以兌現,分級教學在專科階段僅實行了一屆。自2008年天獅學院升本以來,大學英語教研室的骨干教師針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是否實行分級?如何分?怎樣開展拓展類課程建設?等等,這也正是本課題組的研究重點。課題組試圖在前人關于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研究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重點探討如何在天津天獅學院組織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和開展拓展類課程的建設。
天津天獅學院為天津市唯一一所民辦本科院校,近年來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生源覆蓋較廣,學生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高考英語成績在100分之上(總分150),而有些學生僅能達到三四十分。如果無視學生的英語水平差異,將所有學生置于同一個起跑線上組織教學,制定相同的教學目標,使用相同的教學方法,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授裸,那么這種做法不但不利于開發英語優等生的潛能,同時也將極大的挫傷了一些英語學困生的積極性,只能導致英語成績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最終影響教學效果。然而在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下,學校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按英語學習水平劃分成不同等級,不同級別的學生就能根據自己能力的高低分別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掌握一定的英語知識。分級教學的模式下,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可先從英語基礎知識入手再進一步提髙個人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而優等生則可以在完成教學要求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將公共大學英語和本專業英語相結合,促進個人專業英語的發展。
一、分級教學的具體實施
1.分級編班原則。學校教務處可組織入學新生統一參加英語水平考試,然后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大學英語分級后的班級編排。具體實施方案如下:確定具體的分數段,將全體學生按照英語基礎水平的高低分成三個教學班型,即A級班(快班)、B級班(普通班)和C級班(提高班),分級班級編制時遵守一個原則是A級班和C級班占少數,B級班占多數。在最初的班級編制上,基本上是以學院為單位進行班級級別的劃分,但是有的學院學生總數少(如藝術設計學院),班級編制時則會考慮與某個二級學院的某個專業合并。
2.動態班級管理。分級教學下的教學班級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班級管理將采用動態“滾動制”,其目的在于進一步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為了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一般來說,第一學期因剛要實行分級教學,滾動幅度也會比較小。在具體操作中,可根據A、C兩個級別的學生人數制定標準,滾動幅度為5%為宜。具體方法如下:首先將A、B、C級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總排序(即A級班總成績表、B級班總成績表、C級班總成績表),排名在A級班后5%的學生降入B級,B級班學生排名在前5%的學生升入A級,排名在C級班成績的5%的學生升入B級,B級排名在最后5%的學生降入C級。如果在滾動過程中有成績相同的情況(例如A級學生倒數15,16名成績相同,則一同滾入B級班或B級學生正數15,16,17,18名成績相同,則一同滾入A級班;B級,C級之間滾動按同樣方法),人數變動不大。
第二學期滾動幅度為10%。具體方法如下:首先將A、B、C級學生的外語成績進行總排序(即A級班總成績表、B級巧總成績表、C級班總成績表),排名在A級班后10%的學生降入B級,B級班學生排名在前10%的學生升入A級,排名在C級班成績的前10%的學生升入B級,B級排名在最后10%的學生降入C級。如果在滾動過程中有成績相同的情況(例如A級學生倒數30,31名成績相同,則一同滾入B級班或B級學生正數30,31名成績相同,則一同滾入A級班;B級,C級之間滾動按同樣方法), 人數變動不大。
3.分級教學的構建模式。分級教學是一種頗為復雜的教學活動,《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了分類指導、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也從教學性質和目標、教學要求、課程設畳、教學模式、教學評估、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宏觀部署。
課題組結合天津天獅學院的教學實際提出適合該學院不同級別學生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具體模式。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周期為四個學期,總學時248學時,每學期60學時。在分級教學中A、B、C三個級別班級的總課程學時保持一致,教學安排在不同教室,同一時間進行,針對不同級別的學生授課內容和授課方法各自不同。
在課題研究中,天獅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所選用的教材為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標準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和視聽說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學英語聽說教程》,主教材均為國家十二五規劃類教程,并配合使用大學英語教研室骨干教師自編的《大學英語習題集》及《大學英語等級訓練與應試技巧》兩部自編教輔材料。
二、拓展類課程建設的幾點思考
新形勢下的高等教育應滿足社會對人才多元化需求,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人才分流培養,以適應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科專業設置與社會實際需求應該相切合,減小學生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與工作崗位的需求之間的差距。天津天獅學院眾多畢業生應聘的信息反饋表明,許多外向型企業和用人單位希望他們有大學英語四級或四級以上證書,部分單位在崗位描述中有對英語能力的具體要求,比如用英語口頭介紹一份產品,翻譯一封電子郵件,撰寫商務信函等,從中考察他們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由此可見,對學科知識的應用,學會思考和選擇以便成為社會所需的人才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因此,高等教育的課程改革向企業和社會應用靠攏,是不可回避的發展趨勢。
1.需求分析。為了解學生對大學英語四級后續課程的需求,課題組自2014年10月起利用每學期的期中座談,分學院對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訪談調查。訪談問題內容涉及拓展課程的選課目標、對拓展課程的理解和認識、內容設置、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通過分析發現學生對大學英語拓展課程的需求有很大的集中性。絕大多數的學生意識到通過四級并不意味著自己能在就業競爭中有優勢,仍需繼續努力提升語言水平。而學生目前的弱項是聽力和口語,希望通過后續課程的學習有效突破障礙,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從而在今后的就業中增強競爭力。并希望學校多開設“視聽說”、“英語演講”、“英語辯論”、“跨文化口語”類課程,并以開放式的考核方式進行課程考核,不贊成傳統的閉卷考試。
2.基本原則。
(1)因目的而異:要根據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學目的以及有關課程的不同教學要求,確定采用哪種教學方法。
(2)因人而異:根據教學對象的實際外語水平,確定采用何種教學方法為適宜。
(3)因教材而異:根據教材每個單元或每一課的具體內容,確定采用哪種教學法更為適宜。
(4)因課型而異:根據不同的課型,確定采用哪種教學方法更為適宜。
(5)因階段而異:不同的教學階段,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應有所不同。
以上便是折中主義教學法所體現出的教學原則。我國的外語教學習慣引入國外流行的教學方法。照搬照套,而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只強調了某一個側面,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育者要以一種發展的眼光和思路來審慎求實地進行有機綜合,結合自己已有的教學經驗,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對象采用適合的教學法,做到靈活變通,以提高效率。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個體不同,尊重學生,創造融洽愉快的學習氛圍。
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應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技巧,提高技巧運用的意識,揚長避短,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拘泥于某些形式與條框,因時因地因人靈活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才能滿足教學環節的實際需要。現代化的語言學習手段,使學生有了更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模式;現代化教學手段也為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提供的更加廣闊的空間。在課堂上,教師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組織教學。將英語聽、說、讀、寫、譯的各種任務適時地融合,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正視漢語向英語的正遷移作用,適當地進行英、漢雙語對比,盡量避免或減少負遷移;在課外,教師應結合學生特點,鼓勵他們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提高英語水平。
總之,大學英語拓展課程建設應符合“更高要求”的原則;必須堅持符合學生需要的原則;應積極推進以內容為基礎的語言教學和遵循從易到難,逐步推進的原則。
3.課程設置。基于上述針對社會和學生個人的需求分析,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改革進程,天獅學院大學英語拓展類課程可重點開發語言技能類、語言應用類和文化類三大模塊。如:大學英語六級測試課、初級口譯、中級口譯,商務英語、國際商務文秘、英語視聽說、科技英語翻譯,跨文化閱讀、英國社會與文化、美國社會與文化等。學院可進一步結合各專業特色增加三大模塊拓展課程的種類,以滿足學生不同專業發展需求。
4.考核方式。從考核方式來看,針對大學英語拓展課程教學和學習的特點,學院可改革傳統的教學評估體系,將教學評估與教學目標相結合,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估采用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相結合的方式,突出對教學和學習過程的監控。終結性評估是以考查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為目標,科學、全面地考查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后所達到和具有的語言水平。加大開放式思辨性題目比例,以考查學生課程學習效果。形成性評估即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這種做法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學習困難,適時地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同時也促進學生對自身的學習能夠進行合理的計劃和定位,隨時監控學習。
5.師資建設。大學英語拓展課程的建設不僅有益于人才的培養,也為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和學術發展找到新的契機。天獅學院大學英語教師隊伍專業方向寬泛,涵蓋翻譯、文化、文學、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商務英語等諸多方面,通過拓展課程的開設,有利于鼓勵大學英語教師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明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以課程帶動科研,達到研教融合的效果。
大學英語拓展課程建設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一個動態、開放的體系。它充分考慮學生和社會的需要,所以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是有利的,有益于人才的培養,它改變以往單一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為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發展找到新的增長點,今后的實踐中,學院應進一步完善大學英語拓展課程體系,提高課程質量并致力于建設拓展課程教學團隊,努力建設集“課程建設十教學研究十團隊發展”于一體的發展模式,以推動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協調發展。
此外,教師一定要及時做好大學外語分級教學的宣傳工作,讓學生認識到分級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因材施教,更好地根據學生的特點來制定教學內容來幫助學生取得不同程度的進步。特別是C級班,要選派有耐心,責任心強,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授課,重視學生的情感需求,給予學生一定的人文關懷。教學最初不必追求傳授的英語知識量,而是建立學生的信心,喚醒學生的英語學習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研究通過對普通高校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理論的學習和實踐的探索,從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教學的構成要素出發,構建出適合天獅學院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和拓展類課程的實施方式。分析總結出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將現存的一些不足,對如何完善分級教學的實踐策略加以研究,包括確定分級標準、明確教學目標、豐富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提高教學管理、加強情感共建。期待這些初步的研究也能為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實施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一定的實踐參考,進一步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貢獻一點綿薄之力。
誠然,任何一項研究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本研究也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如選取課題組成員任教的天獅學院作為個案研究,其研究范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推廣的實用價值有待驗證。另外,鑒于課題組成員的整體學術能力和教學經驗有限,理論支持仍稍顯薄弱,文字推理也有待完善。課題組成員將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學習,以期在該領域的研究有更深刻的領悟,也希望在不斷地進行經驗總結后,能將成果運用到大學英語的實踐教學中,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出版社,2005.
[2]周芬芬.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
[3]遲碩.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分級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J].才智,2012(26).
[4]胡壯麟.對我國大學英語教育的幾點看法[J].高師英語教學與研究,2003(3).
[5]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5).
[6]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本論文為天津天獅學院教改項目《大學英語分級教學與拓展類課程建設的研究——以天津天獅學院為例》結題成果。
作者簡介:佟琳琳(1981-),女,遼寧鞍山人,天津天獅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副教授,主要從事大學英語教學及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