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珍珍
蘇派課改進駐我校已經一年多,它是以學生為中心,處處詮釋著“先學后教”的教育真諦。它的核心就是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幫助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法寶就是“導學案”。
導學案是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為達成一定的學習目標,由教師根據課時或課題教學內容,通過教師個人、集體研究設計并由學生參與,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師生互動“教學合一”的設計方案。它以學生為本,以“三維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配合教師科學的評價,是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學會合作,自主發展的路線圖。它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為高級目標;以促進學生高效的掌握知識,為后續學習奠定文化基礎為基礎目標。當然在導學案的實施中要兩級目標并重。
而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就工具性而言,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發展聽說讀寫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語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進一步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今后繼續學習英語和用英語學習其他相關科學文化知識奠定基礎。就人文性而言,英語課程承當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即學生通過英語課程能夠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歷,形成跨文化意識,增強愛國主義精神,發展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確地人生觀與價格觀。
如何巧妙設計導學案,讓學生自主學習英語?如何靈活利用導學案,讓課堂體現最高效?今天我結合一年多的課改經歷,擷取英語課堂幾個片段就如何設計和利用導學案來增加課堂效率有效性。
第一、導學案引導學生預習
導學案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課堂知識結構體系的呈現表,學生課堂展示的備份材料,學生課堂學習的隨堂記錄本。
我在設計七下M 6 U1導學案習題時要求學生識記本課的單詞、短語和句型等基礎知識,熟練運用問路和指路的句型,在舊知的基礎上引出新知識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和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整個設計由詞到句,由問句到對話,層層遞進,幫助學生掃除了學習障礙,把握了基礎。也體現了全員參與原則,讓學生在參與中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也為課堂有效性提供了結實的保障。
我在上七上M8 U1時,分層設計,分層教學,因材施“學”:暫差生完成 “補全對話(根據上下文意思選擇正確的句子補全對話)”,中等學生完成“句子翻譯”,優等生完成“請你模仿本課內容,計劃一次你同桌的生日晚會”。這樣設計體現了探究性原則;既重視知識技能的拓展遷移,又重視方法和能力的拓展遷移。由詞到句,由句到對話,層層推進本堂課的基本句型和頻度副詞用法,讓學生展示模仿課文編對話。讓情景化變式訓練。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姓。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對話中來,不會的互幫互助,既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
第二、導學案使課堂大變樣
我在上七下M 5 U2閱讀課時,我從方法上引導學生,先給予一定的示范和支架,再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整理歸納議論文的寫作步驟,設計時突顯核心知識,突破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體現“導”;同時重視問題的呈現形式,用文章的形式體現 “可讀性”和“可操作性”。我設計了以下導學案【要點探究】引導學生學習,突顯核心知識,達到以讀促寫的學習目標,突破寫作這一重難點。
理解文章內容,并根據文章內容仿寫有關超市購物的短文,并將first,second third…,正確的應用于寫作中。
Supermarket shopping is not difficult. First,you choose the things on your shopping li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ut supermarket shopping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 ____________________
Shopping at a supermarket is funny/interesting/… ___________________
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在網絡購物的基礎上討論超市購物也就水到渠成了,學生也就不用怕寫句子和文章,因為上面已搭好支架;學生不用怕表達,因為有前面網絡購物用語的學習,已經有大量的輸入,同時又有整組的同學互幫互助,大家暢所欲言,不用怕出差錯,只要能表達出自己想說的英語知識,這樣的課堂何愁不增效?相對老師“一言堂”的課堂,學生更喜歡課改形式下的課堂,因為在快樂合作學習的同時也提高了他們表達英語的能力和寫作能力。
當然,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對于構建高效課堂提供了堅強的人文支持和精神支柱,學生才能在一種愉悅的課堂中自由發展,展示自我。導學案的巧妙設計及合理利用更是高效課堂的呈現表,它的導學、導思、導練、導評、導測的功能在課堂中一一展現出來。但是一年來,我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在一張導學案中體現英語聽說的語用功能,如何引導學生不被框架束縛而說大量的與之有關的英語,希望各位同仁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蘇派課改各理論匯編.
[2]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