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
【摘要】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我國文化受到其他國家經濟、文化沖擊比較強烈,這使得我國民俗文化逐漸呈現出邊緣化的特點,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民民俗文化翻譯的研究停留在微觀層面,不能深入淺出,良好的翻譯中國民俗文化,將中國民俗文化滲透到其他國家之中,以便良好的繼承與發展中國民俗文化。針對此種情況,應當將目光落在目的論上,利用其搭建我國與其他國家文化橋梁,為中國民俗文化翻譯保駕護航,提出有效中國民俗文化翻譯策略,準確的反映民俗文化,為將我國民俗文化發揚光大創造條件。基于此,本文將通過分析目的論引入民俗文化翻譯的理據,進而探討目的論視域下中國民俗翻譯策略。
【關鍵詞】目的論 民俗翻譯 策略
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社會群體在長期的共同生產實踐和社會文化生活中逐漸形成并世代傳承的一種比較穩定的生活文化現象,其包括民俗工藝文化、民俗裝飾文化、民俗飲食文化、民俗節日文化、民俗歌曲文化、民俗音樂文化等等,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的瑰寶,國民應當予以重視,積極傳承下去。而在我國加入世紀貿易組織之后,民俗文化就受到西方文化強烈的沖擊,知識其呈現出邊緣化的特點。今時今日我們再不加以重視,積極翻譯民俗文化,弘揚和發展民俗文化,勢必會造成文化缺失。基于此,應當立足于目的論,從目的論的視域來審視民俗文化翻譯,積極解決民俗文化翻譯問題,準確翻譯民俗文化,將其傳播和滲透到其他國家之中,為更好的弘揚和發展民俗文化奠定基礎。
一、目的論引入民俗文化翻譯的理據
目的論通常用來指譯文的目的。其核心概念是:決定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也就是遵循“目的法則”,借助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和預期效果決定了翻譯的過程。這充分說明了翻譯行為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決定了翻譯所應采取的方法與策略。
在國與國之間交流、溝通越加頻繁的情況下,文化傳播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但是文化差異所引起的翻譯問題也會比較突出的。很多時候我們認為代表吉祥如意、象征民族精神的動物或者色彩、時期,在其他又有著另一層含義或者寓意,這便是文化差異所造成的。所以,要想良好的進行翻譯,避免翻譯問題的出現,我們應當在此提出目的論,使之成為跨越國與國之間文化鴻溝的橋梁,能夠使國與國之間的溝通、交流、對話站在平等的角度或者是公平的平臺之上。這充分說明了目的論視域下能夠切實有效的解決中國民俗翻譯問題。
二、目的論視域下中國民俗翻譯策略
基于對以上內容的分析,確定目的論是解決中國民俗翻譯問題的關鍵。那么,如何在目的論視域下良好的展開中國民俗翻譯呢?
1.民俗文化翻譯。回顧分析我國民俗文化翻譯研究的發展歷程,確定民俗文化翻譯研究并不是非常深入,目前停留在微觀層面的研究上,也就是分析民俗文化翻譯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及現象,進而探討民俗文化翻譯的有效方法。通過參考相關資料及筆者自身研究的內容來看,民俗文化翻譯的重點應當是避免民俗文化失語現象的發生。也就是在翻譯民俗文化的過程,應當立足于民俗文化上,而非過于重視民俗文化翻譯策略上,導致民俗文化翻譯呆板、模式化,與民俗文化的本質、內涵相背離。
2.目的論中民俗文化翻譯的策略。基于目的論來對民俗文化予以翻譯,應當選擇注意實施以下策略,即:
(1)釋義增補法。除保證其他國家能夠對我國民俗文化予以透徹了解的考慮,從目的論視域來審視我國民俗文化翻譯,確定民俗文化翻譯的過程中文化誤解是影響民俗文化被其他國家所熟知,所了解的關鍵。為了避免此種情況出現,在具體進行民俗文化翻譯的過程中最好采用釋義增補法,也就是在具體進行民俗文化翻譯的過程中,應當確定我國文化與西方國家文化差異之處,一旦涉及到民俗文化差異,在翻譯民俗文化的同時添加解釋性的翻譯,以便對這部分民俗文化予以補充說明,如此在其他國家了解我國民俗文化的過程中,能夠對民俗文化予以準確的理解,誤會情況的發生。另外,在對中國民俗文化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還會碰到民俗文化難以用英語詞匯準確表達的情況。對此,應當在功能翻譯理論的基礎上,適當的添加中國味兒較濃的民俗文化詞語,從而達到準確翻譯民俗文化的目的。
(2)文化替代法。目的論視域下中國民俗文化翻譯還可以有效應用文化替代法,也就是順應譯文讀者的心理感受,盡量使用讀者比較熟悉的語言來表達民俗文化,使之能夠對民俗文化予以了解。當然,要想使文化替代法能夠充分發揮作用,應當考慮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意識不同這一點,以便在民俗文化翻譯的過程中考慮讀者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意識,合理的展開民俗文化翻譯。
三、結束語
民俗文化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的瑰寶,國民應當予以重視,積極傳承下去。而在我國加入世紀貿易組織之后,民俗文化就受到西方文化強烈的沖擊,知識其呈現出邊緣化的特點,這對于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為此,應當高度重視民俗文化翻譯研究,將我國民俗文化傳播和滲透到其他國家之中,如此可以弘揚我國民俗文化,將我國民俗文化持續傳承下去。基于本文一系列分析,確定民俗文化翻譯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跨文化的情況,因文化差異而誘發民俗文化翻譯問題,致使我國民俗文化傳播受阻。針對此種情況,筆者建議從目的論視域來審視民俗文化翻譯,合理運用釋義增補法、文化替代法來進行民俗文化翻譯,從而提高民俗文化翻譯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胡曉紅,史耕山,肖文娟等.目的論視域下中國民俗翻譯策略的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1):3-4,13.
咸陽袁家村餐飲外宣翻譯現狀實證研究,項目號:2016C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