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菽豐
【摘要】開展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可以讓幼兒走進自然、走進生活,有助于完善幼兒園教育體系,引導幼兒認知科學,培養幼兒的創新思想,提升幼兒的實踐能力,全面落實《指南》所倡導的情景探索式教學。本文將舉例探索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的實施方案,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情景探索式 幼兒園 生活化科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06-01
開展豐富多彩的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科學素養,開啟幼兒的心智,塑造幼兒的創新實踐精神。本文將簡析情景探索式的優勢,從突顯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目標,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等三個方面來舉例論述情景探索式在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應用方案,并綜合探索情景探索式在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效用。
一、情景探索式模式優勢
情景探索式模式能夠為幼兒提供感官性情景和科學探索活動,讓幼兒感知科學情景,認知與探索科學問題,促進幼兒科學教學與幼兒生活的融合密度,培養幼兒的科學常識。例如在開展中班科學活動《燈光的秘密》時,貼近孩子的生活,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活動時,教師給孩子們創設了“小舞臺”情景,引發他們的興趣,提出了主題——需要舞臺燈光。當每個小朋友打開手電筒照在小演員身上的時候他們顯得特別的興奮。在活動前教師還讓幼兒通過摸一摸、看一看等方式了解三種材料 “紅色皺紙、紅色卡紙、玻璃紙”的 材質,并知道其名稱,所以他們在活動中就可以進行大膽的猜想。然后我讓幼兒試一試這三種材料能否調試出有色的燈光。孩子們都躍躍欲試,樂意參與到探索活動中,并讓幼兒在自主探索操作中獲得經驗,從而引導幼兒逐漸形成觀察意識與科學探究精神。
二、情景探索式在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應用
(一)突顯科學活動目標
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以引導幼兒認知科學,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為基本目標,因此,開展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需注重突顯該項目標,體現出活動的生活性、創新性、科學性與差異性,確保幼兒在不同的活動階段,各方面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和發展。而且,教師要根據每一主題的活動特點,我們要借助于幼兒日常的生活,選擇的科學探究活動要符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和需求的,設計出適合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的活動主題。教師注意追隨著孩子的興趣點與關注點,支持孩子的探索活動,對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師善于給予保持與培養,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促使幼兒主動學科學,并“迷”上科學。
(二)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
幼兒的各項能力發展,是他們認知結構發展的一種直接體現,也是幼兒在相應的活動環境中,通過學習與實際等形式,形成一種個人發展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并在幼兒的終身發展過程中占據著無可取代的位置。因此,在設計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考慮幼兒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發展性、協同性,并將學生的思維意識、科學素養培養主題活動與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結合起來,進行統籌發展,設計更為完善的科技創新活動。而且,教師必須注重加強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主題與幼兒生活以及社會發展的實際聯系,在活動過程中引入幼兒的日常生活實例和社會實際現象,初步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小班的科學活動《好吃的水果》中,先以創設情景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欲望,接著讓幼兒說說帶來的是什么水果,你最愛吃是什么水果,為什么,然后通過觀察比較,說出各種水果的名稱和主要特征,這樣孩子們爭著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接著,以到“水果超市”買水果游戲,讓孩子去超市買水果,鞏固對水果的認識,進一步感知水果的特征,最后吃水果,讓孩子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活動。在整個活動中,組織形式靈活多樣,動靜交替,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探究能力。
(三)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
教師在組織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時應注重發揮該項活動的生活性、創新性、科學性三大基本特征,引導幼兒樹立“崇尚真理,大力創新、尊重科學”的意識,深入科學研究性學習活動。例如在大班科學活動《空隙的秘密》時,教師提供生活中常見的鵝卵石、小石子、沙子等不同的材料,讓幼兒親自操作實踐并發現物體間存在的空隙,探索填充空隙的方法,然后,讓幼兒輪流講述自己的觀察結果,并遷移經驗,學習在生活中合理利用空間,這樣可以塑造幼兒的合作精神和科學探究精神,培養幼兒敏銳而細致地觀察能力。
三、情景探索式在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效用
實施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教學能夠提升幼兒的“探索”與 “探究”能力,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引導幼兒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同時幫助教師轉變幼兒教育觀,提高幼兒教師科研水平。
1.使教師成為幼兒科學學習活動的支持者。
情景探索式科學教育活動是支持幼兒進行探索,讓每個幼兒都感興趣并有探索機會的活動。如科學活動“有趣的溶解”中,教師發給每個幼兒三只杯子(分別裝有方塊糖、粗鹽、味精)和三杯水(分別裝有涼水,溫開水,熱開水)。操作前,先讓幼兒預測:哪只杯里的物品會溶解?哪個物品先溶解?在操作過程中,個個幼兒興致都很高,連平時動手能力較弱的幾個小朋友也在別人幫助下完成實驗,還代表自己小組演示實驗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師及時提供各種材料,支持誘發幼兒進行獨立思考,給予他們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學習科學活動的樂趣。
2.使教師成為幼兒科學學習活動的合作者。
教師當好幼兒活動的合作者,使幼兒在科學活動中通過活動材料的刺激、自由擺弄、動作操作和探索,再從感知到內化,能讓幼兒積累經驗,獲得創新。例如:在科學活動《有趣的輪子》中,我們創設情景,提供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三棱體、球體及其它材料(毛巾、紙片、繩子、橡皮筋),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把它們都快速滾起來。教師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與孩子一起探究怎樣讓輪子動起來,幼兒從教師的表情動作中學到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方法等,不僅使他們樂于投入科學活動,還學會從多方面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3.使教師成為幼兒科學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學習材料的興趣”。為滿足幼兒的需要,體驗學習的快樂,教師要成為孩子科學學習的引導者。例如:我們開展了大班“空氣在哪里”的科學活動,教師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輕松、自主地選擇探究材料,尋找空氣在哪里,在教師引導下,讓幼兒通過輕松、自主地選擇探究材料,運用多種材料尋找空氣, 教師們也感受到幼兒活動能力的提高。
結束語:
綜上所述,開展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教師應重視情景探索式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目標,尊重幼兒的發展規律,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姚永妃.幼兒課程科學教育活動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2014(22)
[2]諸葛英.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東北師范大學,2015(09)
[3]王佳麗.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科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J].中小學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