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048-02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已成為教育界共同關注的話題。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在線完成教學活動設計并引導和幫助學生,學生在線學習提升自己,師生于在線系統實現多方面的教學交互。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將教學行為由課堂內擴展到課堂外,而學生在網絡覆蓋范圍內均可學習,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
廣西教育學院以師范生教育為主,教師教育課程中實踐教學內容尤為重要。本研究嘗試利用超星慕課平臺開設《小學教育實踐案例研究》課程,構建混合式課程教學模式,探討慕課平臺下的教學方法,旨在推動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一、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
超星慕課平臺是超星爾雅網絡通識教育的產品,該平臺既匯聚了國內外的優質課程同時通過聽課、作業和考試給予學生學分,為學生提供在線討論、答疑、學習進度管理等豐富的網絡學習環境。通過平臺,學校可管理課程,建立數字學習環境;通過平臺,把所有學習服務變成APP,隨時隨地進行課程互動及資源管理。
二、課程教學方法的設計與實施
(一)課程設計理念
本著“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探索實施“教學目標的職業性、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教學方法的開放性有機結合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教學能力,增加研究性、探索性,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責任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課程設計思路
以微課程為切入點,以培養師范生技能為核心,以線上教學與線下訓練相結合為主要手段,積極探索教學方法與成績評價方法的創新,保證課程目標的實現。
(三)課程教學方法
線上教學:包括電子教案、課件、練習題庫、測試題庫、以及拓展性資源。首先創建視頻并提出問題,再組織學生參加網上教學活動,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微課程內容,先通過查找資料、觀看名師教學視頻等方式自學,后通過小組討論深化理解,還可就線上教學資源作教學交互。單一的在線學習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所以線下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線下教學:在第一堂課中教師首先說明本門課程的授課模式與考核方式;進而推選班長,班長負責建立討論群,協助教師做好日常學生管理工作;最后引導學生自由形成小組,5-6人一組,包括1名小組負責人,進行小組專題匯報與展示。以培養師范生技能為核心,教師示范、引導、訓練師范生技能;同時組織學生做說課、微格上課、現場觀摩等實習見習活動。
三、課程教學評價與考核
學生評價體系多元,把線上交互、小組討論、學生課堂參與程度納入到考核方法中。考試和考核方法將更加注重過程性與參與性。
平時考核與階段性考核相結合,關注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課程活躍程度、課堂表現。平時考核包括學生的出缺勤情況、學習態度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等指標,階段性考核包括平時的課程作業和單位測試,形成階段性考核成績。
自評和同伴互評相結合,專題討論課程和小組作品展示課程,采用自評和同伴互評方式,線上線下評價并打分。每位小組成員都需要展示自己的想法與思路,聽取同伴的評價后自己反思是否可行,已此來產生思想碰撞后深入觀點。
校內指導教師與校外指導教師評價相結合,現場實踐課程采用校內和校外指導教師評價方式進行。
四、總結與反思
本門課程開設一個學期,共2個班60人選修。問卷調查顯示83%的學生表示滿意,10%的學生表示比較滿意,7%的學生表示無所謂。總體比較成功,可以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嘗試改進與創新。
混合式教學模式更加靈活,可操作性強。混合式教學中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生線上學習靈活掌握自己學習的進度,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進行學習和討論,滿足了學生多樣化需求;同時學生利用移動設備進行學習,在符合學生的需求中又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來拓展知識面,尤其是APP客戶端的使用學生反映快速、便捷、可操作性強。
混合式教學模式師生良性互動,實現教學相長。混合式教學大大增加了師生間的交流互動,部分學生更傾向于線上與教師的交流,而且線上交流還會增加線下交流的頻率,混合式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平臺進行師生良性互動,實現了“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混合式教學模式對豐富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改革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在課程內容設置、線上線下比例分配、學生實際掌握程度等方面研究者還需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沈嘉祺主編.小學教育實踐手冊,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陳冀平,張偉坤,鄭有蔡編著.混合編隊教育實習完全實操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