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樓+張敬鵬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61-02
傳統的數學課堂,通常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要方式,學生亦步亦趨,課堂氣氛呆板,抑制了學生思維,也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活潑有趣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給學生積極鼓舞的評價,給學生廣闊的實踐操作空間,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對數學充滿期待,讓數學課堂充滿活力激情。
一、貼近生活又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活起來
《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創設貼近生活的教學情境。為了讓學生更感興趣,可在情境中添加動畫的元素,或者直接讓學生表演出來。例如:在學習折扣問題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故事情景:請兩名學生上臺,一個扮演商人,另一個扮演過客,其余同學做看客。商人為了招攬生意,向圍觀群眾做宣傳:“便宜了,便宜了,全場打八折出售了。”過客聽了后念叨:“八折是多少錢?”這時下面同學有解釋的,也有發問的。他禁不住問:“同學們,八折是什么意思呢?”有趣的情景使同學們展開熱烈的討論,然后埋頭計算,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恰當運用幽默,讓學生活起來
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數學課堂上教師以幽默風趣、繪聲繪色的語言和戲弄夸張、惟妙惟肖的動作進行教學,能深深地吸引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接受和反饋能力形成積極活躍的心理。例如在教學《比例尺》一課時,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幅畫,很小的一所房子旁邊站了一個很大的人,人的眼睛一個大一個小,耳朵一個長一個短,學生看了哈哈大笑,教師趁機問學生:“老師畫的畫有什么問題,應該怎樣畫?”從而引出課題。再如對“0”的運算特點,教師也可以通過編輯兒歌:“零蛋零蛋是笨蛋,與誰相加都滾蛋;零蛋零蛋是炸彈,與誰乘除都完蛋”教會他們進行正確運算。可見,運用風趣幽默的言語,既可以打動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行之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讓學生活起來
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行之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集體觀念,有利于形成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批判思維品質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四、積極鼓舞的評價,讓學生活起來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當學生克服了學習上的困難時,老師及時評價“你勇于向困難挑戰,是個勇敢的孩子!”如,在教學小數的加減法時,我讓一位學生上黑板用豎式計算6.879+10.23時,他寫得很工整,很準確,我就適時給以評價:“這位同學列的豎式真清楚!書寫真工整!”又如,在一名同學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一個問題時,我就及時的評價:“你能用多種方法解決一個問題,真棒!”等,通過這些評價,你會發現你的學生慢慢的變得愛學習,愛發言。
五、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活起來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的前提和保障,并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以身示范,明確要求,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學習方法,交給他們解決問題的金鑰匙,讓他們自己去學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教學新課時,提前讓學生進行預習,給學生提出預習目標與預習要求。上課時,先讓學生討論從哪學起?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讓學生從討論中領悟學習方法,進行學法交流,比一比誰的學習方法好?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地相信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觀察、思考、操作、交流、練習等,從而讓學生學會學習。
轉變教育觀念,改善教學方法,充分的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激發學生的靈感,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由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使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精彩紛呈,打造“活”色生香的數學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