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選
【摘要】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學生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長期以來,在物理教學中我們只強調教師領會課程標準、鉆研教材、研究教法,而忽視了研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致使教與學嚴重脫節,教學效果欠佳,甚至造成了一些學生害怕物理,厭惡物理,適應不了物理的學習。筆者認為,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學的主題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會學”, 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使其終身受益。
【關鍵詞】學習內容 學習意識 學習能力 學習精神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81-01
一、 巧設預習提綱,明確自主學習內容。
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預習提綱,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預習提綱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體現“先學后教”的教學理念。根據預習提綱,指導學生進行預習。學生預習后,了解了教材內容,聽課就能抓住關鍵,對所學知識理解深刻。為了使學生課前預習做到有的放矢,每節新課我都認真列出預習提綱,要求學生按要求完成預習內容。這樣,學生在閱讀教材時就有了明確的學習內容,從而提高聽課的效率。預習提綱在物理教學的作用:1.學生自學有了頭緒,能抓住重、難點,對預習中存在的疑問,在聽課時就會更加專心,效果自然會更好。2.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有很大的提高。3.提綱采用問題討論方式,啟發學生思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激發興趣,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
二、布置相應任務,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解成幾個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自主探究,學習新知,充分體現了“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過去的教學以講述為主,學生長期處于被動聽講狀態,沒有參與學習過程,天長日久則漸失興趣,產生厭倦情緒,無自主探究可言。對此,我將每節課的學習內容分解為一個個的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按要求完成。布置的任務要有層次,給不同層面的學生留出相應的自學空間,更讓學生帶著完成前一個任務的成就感繼續學習,激發學生向更高層次挑戰。老師的任務則由講述變為指導學生自學,自學指導一定要具體,使學生明確自學的內容、自學的方法、自學的時間和自學的要求,進而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加強學法指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在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揚民主,與學生平等相處,善于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促使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不斷提升。其次,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況下,動腦皮層易形成興奮中心,激活神經系統,使感知、注意、記憶、想象等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以一個研究者、促進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尊重每個學生的見解,讓學生想到老師是他的朋友,使他們的心理活動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都處于一個積極主動的狀態。
四、發揮實驗教學功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精神。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物理實驗中產生的現象能引起學生強烈興趣,能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探索欲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改進一些實驗常規做法,可以將某些演示實驗轉變為學生實驗,某些驗證性實驗轉變為探索性試驗,讓學生主動探索物理中的奧秘,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精神。另外在實驗前可以盡量讓學生提出多種方案,例如在學習《運動和力》一章時,我先提出問題:我們需要把一只油桶搬上汽車的后箱,請問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現象提出各種各樣的方法,然后在加以總結出杠桿、滑輪、斜面等簡單的機械。這種探索過程比空洞的講授更能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主動參與信息加工、構建知識,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
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把知識機械地傳授給學生,不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實驗、分析,自己探索知識,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從而達到“不教”的目的。物理學科知識必須在學生的頭腦中經過學生周密細致的思考,與已有的生活知識緊密聯系起來,轉化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學生才能較好地掌握物理知識,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熊鷹.物理課堂如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2]張秉軍.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張仁勖.中學物理教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