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旭晴
【摘要】素養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是提升辦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我校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通過實施“陽光評價”,進行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完善質量保障體系, 提升“陽光教育”辦學內涵。
【關鍵詞】學生核心素養 教育質量綜合評價 提升教育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198-02
幾年來,我校以“陽光教育”理念為引領,秉承學校“為每一位學生的終身健康發展奠基”的辦學宗旨,緊緊圍繞“提高教育質量”這一戰略主題,積極探索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之路,促進辦學內涵的提升。素養導向的教育教學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提升辦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我校以學科核心素養為導向,嘗試構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大膽而又穩妥地進行了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一、堅持立德樹人,以“陽光評價”激勵學生健康成長
“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經過長期實踐和充分論證,我校將“陽光教育”學生發展目標提煉為“健”、“雅”、“美”、“和”、“卓”五大核心素養:“健”即靈動康健,心態陽光;“雅”即高雅謙恭,彬彬有禮;“美”即藝術修為,陶冶情操;“和”即“我與人和,共同生長”;“卓”即主動發展,卓然而立。這五大核心素養體現了“陽光教育,讓教育充滿陽光”中“賦予學生生命成長以陽光”的辦學理念,深入回答了我校“培養什么人”的問題。
學校探索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學生學習、成長的陽光評價體系,主要采用“等級+激勵性評語+特長+學年素質教育袋+評優表彰”的評價模式。堅持利用多樣化的評優表彰項目來激勵學生成長,整合構建“八大星十五個章”的“陽光之星”評價體系,如:“誠信之星(誠信章)”、“崗位之星(接力章)”、 “學習之星(攻關章)(進步章)(閱讀章)(五星紅旗章)”等獎項。
二、發展核心素養,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注入活力
學校以發展“核心素養”為支點,從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出發,進行了各學科關鍵素養的梳理與提煉。如,語文學科核心素養關鍵詞:“語知、語用、語感、語思”;圍繞以上核心素養,我們還從閱讀、習作、書法、朗讀等方面梳理細化各項目標素養。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了核心素養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的學業質量評價的實踐探索,根據學科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研發校本學科評價體系和方案,并以此指導教學和考試評價,在評價改革中作出了富有前瞻性的嘗試。
三、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陽光教育”辦學內涵
教學質量是學校管理的“生命線”,需要有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予以保證。我們主要從課堂質量把關、全面質量管理、減輕過重負擔、學生發展性評價、教學督評網絡等五大方面構建校本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提升辦學內涵。
把好課堂教學質量關。為了把好課堂教學質量關,學校實行“資源共享、個人發揮、課堂開放、課后反思”的合作研討模式,積極構建“有想法(問題)、有方法(策略)、樂分享(合作)”的陽光教研組文化。在集體備課中,學校落實“一分二合三加減”備課模式,充分發揮個人及團隊的智慧。同時,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從“自主度、參與度、有效度和情趣度”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四維”陽光課堂,使學科教學從知識教育走向能力教育,進而走向素養教育。
實施全面教學質量管理。學校建立教師、教研(年級)組、教導處三級監控網絡。學校質量監控體系涵蓋所有學科,真正落實全面質量觀的要求。
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嚴格按照上級教育部門公布的《中小學用書目錄》選用教材,不組織、推薦學生集體購買習題集、練習冊等應試材料。要求教師布置作業要少而精,提倡布置活動性、實踐性家庭作業。
建立民主、開放的教學督評網絡。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學管理網絡。積極發揮“一箱(校長信箱)、兩欄(對內、對外校務公開欄)、三網(廣播、電視、校園網)、四會(教代會、黨政工聯席會、教師會、家長委員會)”的作用,拓寬各種信息渠道,建立監督平臺。通過校園網、家長會、意見箱、電子郵件、征求意見函、家校聯系卡、家訪、接待日等形式,加強與家長多渠道的溝通、聯系。
參考文獻:
[1]柳夕浪.從“素質”到“核心素養”——關于“培養什么樣的人”的進一步追問[J].教育科學研究,2014(3)
[2]蔡清田.臺灣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素養[J].上海教育科研,2015(4):5-9.
[3]李藝,鐘柏昌.談“核心素養”[J].教育研究,2015(9):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