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舒
【摘要】 金融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對外國際關系的核心內容,金融體系健全性及金融運行機制的有效性就顯得至關重要。而金融風險是伴隨金融制度建立與發展過程的客觀問題,能否正確認識并予以有效地防范與化解,是確保金融安全的關鍵,以風險控制為基調的金融安全,就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大課題。只有正視我國金融風險的現狀,才能有的放矢,采取針對性的應對策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秩序穩定和國家安全。
【關鍵詞】 金融風險;防范;化解
一、我國主要存在的金融風險
金融風險指的是在信用經營和貨幣經營過程之中,因為各種因素的發生,造成投資者或者金融機構的實際收益與期望出現差距的不確定性,以及遭受資金損失的可能性。按照風險來源的不同,金融風險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市場風險
這是由于市場因素(如利率,匯率,股價以及商品價格等)的波動而導致的金融參與者的資產價值變化的風險。這些市場因素對金融參與者造成的影響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通過對其競爭者,供應商或者消費者所造成的間接影響。
(二)信用風險
這是由于借款人或市場交易對手的違約(無法償付或者無法按期償付)而導致損失的可能性。幾乎所有的金融交易都涉及信用風險問題:除了傳統的金融債務和支付風險外,近年來隨著網絡金融市場(如網上銀行,網絡超市等)的日益壯大,網絡金融信用風險問題也變得突出起來。
(三)流動性風險
這是金融參與者由于資產流動性降低而導致的可能損失的風險。當金融參與者無法通過變現資產,或者無法減輕資產作為現金等價物來償付債務時,流動性風險就會發生。我國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來源于兩個方面:負債方和資產方。
(四)操作風險
這是由于金融機構的交易系統不完善,管理失誤或其它一些人為錯誤而導致金融參與者潛在損失的可能性。目前對操作風險的研究與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視:從定性方面看,各類機構不僅通過努力完善內部控制方法來減少操作風險的可能性;從定量方面看,它們還將一些其它學科的成熟理論(如運籌學方法)引入到了操作風險的精密管理當中。
二、我國金融風險現狀分析
(一)金融風險已成為影響最大的越來越集中的社會風險
由于金融資本經營的相對集中,以及對實體經濟的全面滲透乃至控制,使得金融部門成為現代市場經濟中牽引資源配置的核心。但金融資本的集中,也使其人為操縱因素與投機意味愈加濃烈,尤其是以金融資本為直接經營對象的“金融創新”形式的發現與廣泛使用,致使金融資本極易脫離實體經濟而單獨運行。
(二)體制或機制因素越來越加劇了金融風險的積累
除了金融制度與金融市場所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外,隨著以自由化、國際化、一體化以及證券化為特征的全球性金融變革趨勢向各個國家的蔓延,普遍引起了不同程度的反應。由于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甚至尚未建立的基礎上,就片面地以金融自由化與金融市場的國際化來帶動經濟發展,使高度市場化的金融制度與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實體經濟之間出現了較大的磨擦與沖突,這使得以信用風險、政策風險、管理風險與犯罪風險為主要內 容的一類金融風險,成為金融動蕩與金融危機的潛在隱患。
(三)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化解同政府財政的關系越來越密切
盡管要求政府減少干預的自由市場經濟思想在過去幾十年間的影響較大,但隨著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資本規模的日趨擴張,金融部門的“外部性”也越來越明顯。事實上,當今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動蕩,沒有哪一個不是由政府財政作為最后危機的解決者的,至于解決的效果如何,能否制止危機的進一步漫延,則要視各國財政實力而言。沒有強大堅實的財政基礎,就不可能有穩健可靠的金融市場,也就沒有切實的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
三、防范和化解我國金融風險的措施
(一)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調控監管體系,健全現代金融制度
要從根本上消除金融危機的各種隱患,就必須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加大金融體制創新力度,緊跟現代國際金融發展的步伐,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現代金融機構體系、金融市場體系和金融調控監管體系,健全現代金融制度。這不僅關系到世紀之交中國金融能否安全、高效、穩健運行,而且關系到中國經濟能否快速、健康、穩定發展。中國金融機構與外資金融機構相比不論是在資金、規模,還有金融創新方面都存在巨大差距。
(二) 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尤其是房產信貸及金融投資的調控
可以說,我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對金融業的影響是巨大的,反之亦然,金融政策對于房地產行業的健康發展也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國內房地產購買缺乏有效的監管,房貸申請存在一些假、亂現象,對于銀行而言,利率上調帶來了投資的利益擴大,同時也存在著貸款者還款壓力導致的金融風險,另外,近年來用外匯進行境外房地產投資的現象也較為嚴重。因此,有必要增強房地產金融調控的力度,完善制度政策,避免信貸政策的滯后帶來的房價報復性反彈,從根本上克服泡沫增長帶來的金融風險。
(三)要提高金融機構和投資者風險的防范意識,不斷完善風險防范的相關制度
美國金融機構防范意識的薄弱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產生,銀行為了追求利潤,毫不吝惜的降低了放貸標準,對此,我們應當引以為戒。特別是最近幾年,受外貿順差快速增加及人民幣升值等許多的因素影響,國內流動性較為充裕,我國股票、房地產為代表的資產價格飛速飆升,住房抵押消費貸款、住房信貸快速增長,非常容易出現忽視風險的非審慎的經營行為、銀行追求利潤,市場形勢。只要一出現扭轉的狀況,就很可能對銀行的持續長久經營有著不利的影響。
(四)需不斷完善金融機構信貸資產的結構,分散其風險
面對代金融風險不斷積聚、房地產業迅猛發展的形式,各銀行機構要積極實施各種手段及措施,盡快盡可能的收回可能會出現風險的房地產貸款,特別是實力、資質比較弱的房地產開發商貸款,下調房地產貸款在信貸資產中所占的比例,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從而降低其風險性。
參考文獻:
[1] 林后春.金融風險及其防范[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9
[2]劉必清.潛在的危機與必要防范[J].國際經濟合作,2010(2)
[3]王雪峰.中國房地產泡沫和金融不安全的實證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6)
[4]李慧濱.我國金融風險的防范與化解[J].現代經濟信息,2011(22)
[5]蔣丹.淺談中國金融風險管理[J].時代金融,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