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梅+劉佳
【摘要】 美國總統特朗普于2017年1月23日(美國東部時間)簽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了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這項決定將帶來哪些影響呢?中國又應如何在這全球局勢日益動蕩的背景下,對一個有著共同的、以規則為基礎的亞太地區經貿秩序地區繁榮發展發揮積極的意義呢?本篇文章將綜合國內外文獻,提出對上述問題的思考。
【關鍵詞】 美國;TPP;一帶一路
2015年10月,美國、日本、新西蘭等十三國宣布正式成立新的經濟組織“TPP”,一個自由化程度更高,合作面更廣的新型經濟組織宣告成立,美國政府企圖以 TPP 來代替 WTO 過去20年日益完善的規則體系, 使其成為主導全球的新貿易投資規則和標準,讓美國重新主導世界貿易格局。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部分學者都將 TPP 看作是下一個全球貿易秩序的基礎,認為 TPP 將代表未來亞洲乃至全球貿易談判和貿易規則的發展方向。而其與中國最為突出的矛盾在于 TPP 的諸多限制決定了中國基本被排斥在外,這也被認為是中國在未來全球化貿易的談判當中被邊緣化的起點和征兆。
然而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后,立刻兌現了其在競選中的諾言,于2017年1月正式宣布美國退出TPP。這一突來的變化,讓其他成員國特別是日本顯得措手不及。同樣,新的局面對于中國也帶來了新的機遇。后TPP時代,給世界經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影響。
一、改變了全球對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的預期
美國退出TPP后,以美國為首的區域貿易主義及以中國為首的自由貿易區主義的兩大貿易博弈的預期可能會改變。同時此舉阻止了TPP帶來的貿易轉移和貿易創造效應,從而造成非TPP成員國市場份額遞減。未來全球貿易方面特朗普可能會推出新的政策,令全球貿易變得更加不確定性。
二、有助于中國加速推進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談判,提升在規則層面的影響力
美國退出TPP無疑否定了美國妄想控制亞太地區貿易體系的想法,肯定了中國是亞太地區經濟主體的現實。當前,多哈回合進展遲緩、美國對外貿易政策充滿濃厚的保守主義色彩,亞太各國都不希望從全球貿易體系中退出,期望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引領亞太經貿規則。隨著 TPP 的擱淺,日本、秘魯等國家開始重視RCEP。
面對新的形勢,中國作為全球GDP總量世界第二位的經濟體、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應對呢?
三、提升國內產業、企業的質量
打鐵還需自身硬,抓緊按照國際規則規范經濟秩序應該是中國最重要做的事情。但這是長遠之際,眼下,還是要抓好經濟結果調整,把產業、企業的質量搞上去,把14億人口這個內需大市場激活,而且更多一些自產自銷。TPP是個大經濟體,但中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經濟體。對很多中國企業而言,就是兩個方面很關鍵,一個是抓好品質和品牌,把內需市場抓住;另外一個走出去,比如TPP,我們可以利用起來,例如直接到他的成員國去投資,享受他的零關稅。同時,在外部環境不斷對中國經濟下刀子的背景下,從國家到民眾,應加大對本土企業產品服務的支持。
四、適時考慮加入TPP
TPP畢竟是一個合作層面較高的組織,對于我國企業的競爭實力提升提供了一個平臺,特別是當前部分TPP成員國積極支持中國加入TPP,主動加入TPP可填補美國退出后的空間。我國可以通過經濟外交改善國際關系,再者,中美存在廣泛、深厚的共同利益基礎,主動加入TPP有利于構建和更全面的區域經濟安排。
五、努力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倡議的深入實施
“一帶一路”是新時期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同時亦是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探索構建公平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有效途徑。通過“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可以樹立我國倡導的合作共贏、包容發展的國際經濟合作的新理念。“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推進,可以構建多方位對外開放的新格局和國際合作新框架,有利于緩解美國想要在政治上給中國帶來的外部壓力。
六、繼續堅持對外開放,進一步推進國內改革
從制度層面看上,TPP 更加重視公平開放的市場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反對壟斷;政府層面,協議更強調政府政策的協調與透明。這些高標準規則與我國國內改革目標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當前,我國國內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各種矛盾突出顯現,改革阻力巨大。加強我國對外開放的力度,可以借鑒 TPP 高標準規則為我國國內改革找到具體抓手,促進中國經濟轉型。
總的來說,在特朗普上臺后,無論是美國退出TPP并采取一系列其他政策,其最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美國自身的利益。作為中國而言,應及時做好應對之策,一方面苦練內功,繼續推進國內改革與對外開放,另一方面,保持動態眼光跟進TPP,爭取可以為我所用,擴大我方影響,實現我方利益最大化。這樣下來,中國可以在對外貿易中屹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