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菊
【摘要】空間設計是時間與空間緊密相連的四維表現藝術,如果只注重對三維空間的限定而忽視了人們的主觀時間感受,那么空間藝術不可能真正存在。所以在空間設計中,只有把時間因素考慮進去,才可以真正描繪出真實的空間,從而使靜態的空間因時間的延續而變得靈動且充滿張力。
【關鍵詞】空間設計 時間維度 時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3-0242-01
一、時空藝術的作用與意義
人們常認為空間是由靜止的長、寬、高三個維度組成的,但是很多成功的案例,設計師都是把時間的維度考慮到自己的設計中,旨在滿足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準,增進人生的意義,真正做到了設計以人為本:
1)空間設計的情感傳達
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在回歸自然回歸本土的同時,也從人性出發,除了在不同的時刻陽光透過玻璃傾瀉下來,并且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地變換著投射角度,參差錯落在墻地面上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細節就是無論何時當你稍做休息片刻,那不經意的窗外一瞥,映入眼簾的總是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精致的微景觀。設計師通過把握人們游覽的時間節點、節奏,從時間的角度感受到人們的感知,從而使設計變得更有人情味。
2)空間設計的情境引入
賴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內部螺旋上升的曲線和斜坡就像一個巨大的白色“漩渦”融合著的時間與空間,通到6層總路線共長430米。美術館的陳列品就沿著坡道的墻壁懸掛著,觀眾邊走邊欣賞,不知不覺之中就走完了6層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這顯然比那種常規的一間套一間的展覽室要有趣和輕松得多。整個建筑內部在賴特的魔術般的指揮下,已凝固的音樂又重新奏出令人瞠目結舌的聲響,在這里你不用擔心遺漏什么或走了多余的路,賴特使人們真正體驗了空間中的運動是如此的讓人樂此不疲。
3)空間設計的光影表情
貝聿銘的法國巴黎盧浮宮入口設計,不但承載著歷史性,文化性和時代性,而且貝聿銘通過每天早起觀察太陽升起的光影環境變化和傍晚日落的光線運用使空間設計流動起來,光影透過細細的格柵灑落室內,并隨著時間的變化游弋在扶手、樓梯和地面上,豐富了空間的整體氛圍,正是這種將時間很好的滲入到自己的設計中的設計理念,才可能使他的設計富有細節且充滿空間靈動的張力。
再比如讓·努維爾設計的深具文化感染力的阿拉伯世界研究文化中心, 建筑的一面側墻上近百個光圈般構造的窗格,隨著光透過它灑在地上形成了幾何形、三角型、波動旋轉的深淺陰影,具有強烈的圖案表現性和科學幻想效果。設計師依據天氣陰晴及每天不同時段調節進入室內的光線量,人在空間中穿行,視點、視距和視野隨時發生著變化,從而收獲到對空間光影變幻的視覺感知。
綜上所述,時間維度通常凝結著歲月情感,注入情感的空間設計才能達到情境交融。意大利建筑美學家布魯諾·塞維認為“建筑更像是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塑品,人可以進入其中并在進行中感受它的效果。”這句話的引申涵義就是在空間設計中,如果注入時間的維度,那么人們可以在不同空間的參與中獲得不一樣的感受。
二、時空關系的營造手法對我們的啟示
感知一個靜止而連續的空間,如同感知音樂的旋律與節奏,在時間維度中依次展開,解讀空間設計所傳達的信息,體驗用戶對時間維度感知的重要性。
1.調節情緒,激發情感
比如在醫院或牙醫診所,設計師可以通過在天花上懸掛不同的漫畫或定時變換不同的風景圖案設計轉移病人的注意力,讓他們克服恐懼心里,讓患者緊張的心理得以放松,從而減輕疾病帶來的心理或生理的痛苦。再比如商場或超市展示貨品時,第一時間印入眼簾的熱賣產品也就有先入為主的效果,在最合適的時間放在最合適的視線中心位置,以利于激發人們的購買欲。
2.創造情趣,別有情致
游覽蘇州的定園,可以看到一條長廊被12生肖和24個節氣分成幾個片段隔開,讓游走之上的人們似乎無暇理會長廊空間的轉換,除了游蹤所至,美景在目,還能不斷地感受著中國傳統的文化。
3.制造情境,傾吐情愫
白居易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廣東避暑勝地寶能韶關丹霞山建筑,采用與周圍山體相同的紅砂巖材料,形成砂巖體塊形狀的三座大樓,不但完美地融合到四周景觀中,而且凝結著當地濃濃的情感特色。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東方之冠”這個半懸的紅色斗拱狀巨大建筑,豐富多元的中國元素為中國館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它不僅僅肩負著文化表達的功能,還有效詮釋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
4.豐富情節,釋放情結
在進行大型購物中心設計時,設置些休閑座椅總是好的,消費者逛累了想坐著從包里拿東西,或者是系鞋帶等,這些都會產生對休閑座椅的需求,而座椅的設置也不是隨意擺放的,是根據調查分析一般人們在逗留多久之后會感到疲勞, 從而設置一個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座椅,雖然座椅在整體設計中并不顯眼,但是在人們確實有需要的時候你不去設置,而是讓消費者走更遠的地方去酒吧等地方消費是不人性的,也是讓人反感的。
另外在繪畫方面,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大師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如莫奈創作的《日出·印象》,該畫完全是一種瞬間的視覺感受和活潑生動的作畫情緒使然,一個個連續變化的瞬間組成了動態的畫面充滿了生活氣息,觀看日出給我們帶來了人文的蹤影及人生感慨。
總之,空間形態時空關系的根本出發點要求設計者把更多的目光從空間環境設計本身轉移到空間設計的時空藝術上,設計者不但要考慮空間環境的使用功能,還要考慮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因此,在進行空間形態的時空關系設計時不但要合理配置構筑物,還要考慮人們的活動規律、空間參與的感受,使空間環境整體設計更加合理化、人性化、舒適化。
參考文獻:
[1]張志奇.《中國當代設計需要“和而不同”》[J].家具與室內裝飾,2005.
[2]李彬彬.《設計心理學》[M].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3]萬書元.貝聿銘蘇州博物館漫評[J].藝苑,2008,(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