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梓涵
【摘要】 “十三五”保險規劃中提出新常態下開創新局面,規劃從社會、經濟以及國際環境三方面分析了保險業的發展機遇,本文以壽險為例著重介紹哪些常態會利于開創新境界、新局面。中國壽險市場增長迅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下文主要介紹壽險業發展的動力源,分別從總體經濟趨勢、社會發展趨勢以及個體的優化選擇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式詳細介紹各種常態對壽險業的影響以及現階段所存在的部分突出問題,從而提前為未來的新境界、新局面做準備。
【關鍵詞】 壽險業動力源;市場滲透率;稅務規劃;資產傳承
一、緒論
中國保險市場增長迅速,未來發展潛力巨大,2016年包括健康、意外險在內的原保費收入達3.1萬億,同2015年相比增長近30%。其中壽險和產險保費總和的增速由2008年到2011年的年均13.9%增至最近五年的年均16%。壽險業更是增長迅速,其保費收入的年均增長率高于總體水平,由2008年至2011年的9.3%增至2012年至2016年的18.3%,增速提高了近兩倍。保險發展的速度、質量終究是一個結果觀察量,下文中將提到一些因素、動力源,來剖析過去幾年我國保險業快速增長的原因,并判斷分析這些因素是否會繼續存在并影響著未來數年的發展。
二、支持壽險市場持續增長的動力來源
一個行業為什么會增長,哪些因素是其增長的主要原因、主要動力,分析這個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社會經濟環境無時無刻都在變化著,對于每一個壽險市場增長的動力源我們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這不僅有利于行業對未來各種不利環境所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還會讓監管更加主動有序。下面主要從支持壽險市場增長的宏微觀經濟形勢、社會政策以及個人選擇等方面介紹動力源。
(一)經濟與社會財富持續增長
我國經濟增長雖已減速放緩,但在“十三五”期間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目前我國經濟已步入新速度、新結構、新動力的“新常態”。新常態下,經濟結構亦將發生全面、深刻的變化,不斷優化升級。
經濟總量的持續增長,必然會導致人均GDP 的增長,2015年我國人均為8280美元,由于2016年人民幣貶值,雖然人均GDP有所回落,但不會影響大的趨勢,韋萊韜悅預計我國在2020年人均GDP將達到1.2萬美元。在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下,我國居民未來對保險的購買力將持續提高,屆時我國商業保險在鄉鎮、農村的普及率將進一步提高,保險密度、深度都將會進一步提高,保險業潛力巨大。
(二)目前我國壽險市場滲透率低于亞洲其他國家
對照全球成熟市場,中國壽險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開發深度尚淺,和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都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印度的壽險市場滲透率就遠高于我國,亞洲地區的壽險滲透率為60%,我國大陸地區僅為38%,而臺灣地區高達93%。另一方面,我國的保險深度目前也比較低,2016年為4.1%,同比增長16%,按照這個速度2020年保險深度將達7.5%,遠高于規劃的5%。在保險行業“十三五”規劃中,未來幾年我國的保險深度、保險密度、市場滲透率都將有跨越式的發展。
(三)客戶對于壽險產品的巨大需求
1.社會保險及企業補充養老體系目前還無法滿足人口老齡化產生的養老需求,為商業保險提供了發展機遇
按照韋萊韜悅對我國人口結構的預測,到2030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將高達17%,相比200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達3.2%,相比2015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6%,遠高于我國近幾年0.5%的總人口增長率。
人口老齡化問題的突出、社會負擔的不斷加重都給社會保障帶來了挑戰,同時也促使養老保障體系轉型。同時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有需求的人群逐漸有購買商業保險的能力,從供給側的角度來看,保險市場還有待完善。
2.逐步壯大的富裕階層,在利率下行環境中需要配置可以提供長期穩定回報的壽險產品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財富在不斷積累,家庭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斷增加。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10-30萬的比例在不斷擴大,預計將從2015年的32%增長到2025年的64%,收入結構的變化將帶來保險資產配置需求越來越強烈,更多的人將會投資于養老醫療或者資產保值型的保險產品。近年來我國定期存款的利率不斷跌落,存款收益無法滿足儲戶的要求,這將導致未來居民存款會逐漸轉移至其他金融產品,比如保險產品、理財產品和投資產品,這就為保險市場帶來新的機遇。
3. 高凈值客戶開始利用壽險產品實施稅務規劃,實現資產傳承
除了利率下跌、養老需求,稅收優惠、財富傳承也將會成為未來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動力之一。隨著需求的提高,對產品類型的需求也會有所發生轉變,年金險和終身壽險等高現金價值產品將會成為未來保險公司的主打產品,這些高凈值客戶會充分利用不同產品為自己提供最大限度的稅收優惠,盡可能使資產傳承免受課稅的影響。
三、總結
“十三五”期間,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從社會發展來看,老齡化進程將加快,養老保障不足的矛盾更加明顯,商業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從經濟發展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社會財富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保險需求熱度不減。當然也不能忽視保險行業發展不平衡、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強,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等問題,這是挑戰,同樣也是機遇。從近200家公司排隊申請保險牌照來看,保險市場依然有一定的潛力,結合前文壽險市場持續增長的動力來源,可以判斷壽險市場依然處在“黃金期”。對于這些動力來源,我們要充分把握好,結合其特點實現供給側均衡,滿足市場需求,促進市場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小慧.用保險傳承財富[J].理財顧問,2015(12)
[2]孫蓉,楊馥.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保險業的變遷與發展[J].保險研究,2008(12)
[3]王曉英,彭雪梅.四川保險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保險研究,2010(7)
[4]王蓉.我國保險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企業導報,2013(2)
[5]張娟.中國高凈值人群的保險需求分析[J]..產業研究,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