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聲賀



【摘要】 本文基于近十年北京市最低工資水平和城鎮低收入人員最低社會保險繳費水平的變化數據,從繳費基數和繳費率兩個方面分析了社會保險繳費水平對城鎮低收入人員的影響,研究發現,低收入人員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高于實際工資水平,算得的實際繳費率過高,綜合社會保險繳費額度占低收入人員實際工資的比重較高,使得低收入人員參保行為產生的影響尤為嚴重。因此,合理調整社會保險繳費機制,給予不同人員更多繳費選擇權、打破區域流動障礙實現全國統籌是緩解低收入人員繳費負擔的重要方式。
【關鍵詞】 繳費水平;城鎮低收入人員;繳費基數;繳費率
我國社會保障制度資金籌集方式是采取社會保險繳費制,基金主要來源于企業和個人社會保險繳費,輔之以政府財政補貼。但我國處于世界前列的社會保險繳費水平,帶來的繳費基數不實、又繳費壓力過大的矛盾問題一直熱議不斷。
社保繳費標準涉及繳費基數和繳費率兩方面,兩者的變動與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企業和勞動者的利益密切相關,并對勞動力市場產生重要影響。(張璐琴,2010);由于資源的集聚使得流動人口不斷向大城市集中,大量低技能低工資水平的勞動就業人口的生存發展遭受巨大壓力,其崗位替代性較高、從事的多為單純依靠勞動的服務型職業,收入水平低下,抵御社會風險的能力更弱(韓經建,2003)。雖然國家致力于改善低收入者的最低工資標準在逐年提高,但與工資總額關聯的社會保險繳費水平也日益增長。不同收入人群體繳納社會保險的能力存在很大差異,低收入群體繳費能力低于可支配收入(米紅、余蒙等,2010)。
綜合來講,從社會保障注重公平與效率的出發點,低收入的服務型勞動者是勞動力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大軍,但所處的弱勢地位使其成為最需要關注和保護的保障對象,探究城鎮低收入人員受社會保險繳費的影響是解決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最關鍵環節。
一、社會保險繳費水平與實際工資水平的關系
(一)最低工資水平現狀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物價和居民消費水平的上漲,北京市城鎮職工的工資水平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從近10年的最低工資水平來看,2005年北京市城鎮職工每月最低工資僅為580元,2016年提高到1855元每月,絕對數額增長了1275元,平均約以每年11.27%的速度在增長,但是物價水平和居民消費水平的上漲抵消了這種工資上漲帶來的生活質量應有的提高。
(二)社會保險繳費水平占工資水平比例關系
1.繳費基數偏離工資可支付水平
社會保險的繳費水平由繳費率和繳費基數共同決定,北京市社會保險繳費基數的確定是以本市上一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為標準,并隨著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變化做相應調整。以2016年7月公布的最新社保繳費數據為例,去年本市社平工資為7086元/月,最低繳費基數將調整為2834.4元(社平工資的40%),而最低工資為每月1855元。不難看出,2834.4元的繳費基數遠高于1855元的實際最低工資水平。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最低工資水平和以40%和60%的社平工資計算的繳費基數水平的差距是逐年擴大的,以高于實際收入水平為基數來扣除社會保險繳費,對收入較低的職工來講,會造成嚴重的抵觸心理和支付壓力。
2.實際繳費率過高
繳費率是決定社會保險繳費水平因素之一,北京市的各項社會保險名義繳費率總計高達42.8%,對于社會工資水平最后20%的職工來說,繳費負擔更加沉重。實際繳費率為職工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占工資水平的比例,對于低收入者來說,實際繳費率已達到70%,最高的年份為2009年達到92.8%。對于更看重當期收入的低收入水平職工來說,“被提高”的社會平均工資決定的繳費基數被迫做了社會保險費的扣減,員工當期收入水平大大縮水,影響了原本生活負擔沉重的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
二、社會保險繳費水平高的原因
(一)轉制成本和隱性債務
我國的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過程中,養老保險制度的資金籌集也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變以適應經濟發展和應對人口老齡化風險。在制度轉換過程中,形成了由“老人”和“中人”的養老金權益形成的轉制成本。一部分是“老人”在制度建立前對國家做出的貢獻全部進入國家收益,沒有進行養老金積累,另一部分是在制度建立前參加工作制度建立后退休的“中人”的過渡性養老金。“視同繳費”的待遇支付變成了隱形債務,兩部分的歷史欠賬高達上萬億,目前全部由統籌賬戶承擔,國家和財政對此歷史責任缺失,使繳費率必須處于較高水平以滿足支付壓力。
(二)人口結構的老化
人口老齡化是一國發展索要面臨的必然后果,加上我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限制人口數量,更加加劇了我國“未富先老”的人口老齡化趨勢。預計到2033年我國老齡人口將突破4億,龐大的老年人口給我國社會保險資金支出帶來巨大壓力。退休人數的增加;人口預期壽命的延長使得醫療和養老保險金給付期限延長;養老金收入由于養老負擔系數上升,會倒逼社會保險繳費率居高不下。
(三)統籌層次較低
我國的社會保險資金統籌層次不夠高,大多數的保險項目資金籌集停留在地區和市級,進行資金自我平衡運營。部分地區基金結余滯留造成貶值,部分地區基金不足以支付造成挪用等違規操作,各地區不能統籌平衡資金,造成資金利用的低效。且我國的社會保險基金實行多部門管理,有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財政部門等,例如醫療保險就設計醫療保險經辦機構、醫療衛生部門、醫藥機構、醫院等等,且存在部門間利益爭奪和責任推諉,地區間流動不便。
(四)滿足人們對社會保險水平的期待
社會保險的繳費率高,隨之而應的是社會保險的給付水平高。這不僅是人們對社會保險的風險補償能力的一種期待,也是社會保險多繳多得的制度設計初衷。就養老保險繳費于給付來說,我國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已經連續11年向上調整,每月人均基本養老保險金從2004年的647元提高到2015年的2200元,養老金的替代率以每年10%左右的增速上漲,就在今年經濟下行趨勢下,其漲幅也達到6.5%,基金支出額度越來越大,而這種需求剛性增長在各個保險中均有體現,人們對社會保險的給付保障水平的高期待必須有充足的資金收繳予以支持,這就使得社會保險繳費率更是難以下調。
三、社會保險繳費水平對城鎮低收入員工的影響
(一)當期應得實際收入水平下降
繳費基數的虛高使得扣減的社會保險費用占應得實際工資的比重大,收入低下者的實際收入水平最低保持在最低工資水平,從表中可以看到,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占到實際工資的70-80%左右。繳費總額對于低收入者來說,若轉化為實際到手工資將會是一筆可觀的實際收入,相對于更看重當期實際收入水平的低收入者來說,繳費數額嚴重影響了生活和收入水平,這占比過重的繳費無疑使得繳費的動力不足。
(二)棄繳現象嚴重
我國的社會保險棄繳現象非常嚴重,2014年的人社部公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有3億多人,而截止2014年累計中斷繳社保的人有3800萬,占參保人數的一成多。棄繳現象不單純是個人行為,更將影響整個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棄繳現象如此嚴重,首先反映了我國社會保險繳費率高,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對收入低下者的收入水平影響過大。其次,反映了社會保險的轉移接續問題嚴重。最后是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資金運營渠道單一,通脹和混賬管理模式使得人們對未來資金收入持懷疑態度。
(三)影響居民消費水平
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隨著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在不斷刷新歷史最低記錄,2000年以來,經合組織(OECD)成員國的居民最終消費率平均水平一直保持在55%-57%之間。其中,美國一直保持在70%以上,英國超過了60%,日本和韓國也在50%-60%之間。而我國居民最終消費率長期停留在50%以下,并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消費不足已是中國經濟結構中的重要問題,對于生活壓力巨大的低收入群體而言,社會保險繳費擠占了大部分工資收入,可支配收入的減少使得用于消費的資金被壓縮。
四、政策建議
(一)矯正社會保險繳費標準
繳費基數是社會保險制度與勞資利益關系的重要調節因素,對于低收入者來說,這種以社平工資為基準的繳費基數反而使低收入者負擔更重,嚴重背離了制度合理性和公平性。雖然實行強制性繳費,但也應給予參與者一定的繳費選擇權,應以職工本人實際工資收入作為繳費依據,取消繳費底線的設置,因為低收入者獲得收入的能力更低,政府沒有權利向公民征收超出承受能力的任何費用。其次應允許低收入人員對自身基本生活費用做扣減后的可支配收入作為繳費基數,先保證最基本生活。
(二)完善社會保險繳費率調整機制
社會保險費率直接影響社會保險制度的費用負擔,影響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效率。雖然近期全國的社會保險繳費率已階段性下調到39.25%,但對企業和個人的負擔問題并沒有實質性的緩解,因此,迫切需要從制度設計出發,完善社會保險制度設計,統籌和個人賬戶分開,基于精算的基礎,在保證資金償付能力不受影響的情況下,調整社會保險繳費率,緩解低收入人員的繳費壓力和企業的運營活力。
(三)拓寬社會保險籌資渠道,增加費率外收益
社會保險基金的特殊性使得資金的投資具有很大風險和壓力,資金的保值增值要求高。我國的社會保險基金主要用于銀行存款和國債,資金積累規模已達到52462.3億元,而年均收益率為同期銀行活期存款利息,還不到2%,完全落后于高達4.8%的CPI年均復合增長率,基金貶值近千億元,縮水成為常態,完全依靠社會保險繳費收入會給社會保險制度的繳費率參數強大的壓力。因此,若想給社會保險繳費制度合理調整空間,需要穩定的資金支持,必然更需要增加費率外的收益保證資金的保值增值。
參考文獻:
[1] 王國輝,黃鏡伊,王利軍,王小丹.城鎮中低收入家庭養老保險繳費壓力研究.社會保障研究,2011(6)
[2]文利芳.我國社保繳費高費率的原因和影響分析.科技視界
[3]張璐琴.工資水平與社保繳費—有關調整社會保險繳費標準的思考.中國經貿導刊,2010(9)
[4]席位群.社會保險對居民消費產生了“擠出效應”嗎?學海,2012
[5]王增文,鄧大松.基金缺口、繳費比率與財政負擔能力:基于對社會保障主體的繳費能力研究.中國軟科學,2009(10)
[6]李凌云.社保繳費負擔,不能承受之重.社會觀察,2015
[7]鄭秉文.社保制度改革之理性思考.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12(8)
[8]張麗云.完善社會保險費征繳體制的四點建議.企業家天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