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瑩
【摘要】 小微企業是我國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活躍的經濟成分之一,其分布范圍廣、數量眾多,是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和改善民生的主力軍。然而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一直是抑制其發展壯大的主要問題,融資難也一直是小微企業在發展壯大中的一個難以突破的瓶頸,特別是在遭遇金融危機以后,這一問題更加凸顯。研究、分析和解決我國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不僅是一個理論課題,更是一個具有現實意義的實踐課題。同時,這對于我國宏觀經濟的穩定發展和小微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也有長遠而深刻的意義。
【關鍵詞】 小微企業;融資難;貸款
一、小微企業的定義
(一)定性定義
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是由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
(二)定量定義
2011年7月4日,工信部等四部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聯合發布《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這次劃型標準修訂最大的特點是考慮到小企業數量龐大,大小不一等實際國情,將小企業劃分為小型企業和微型企業,合并稱為小微企業。具體標準根據企業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結合行業特點制定。主要包括三個標準,一是資產總額,工業企業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不超過1000萬元;二是從業人數,工業企業不超過100人,其他企業不超過80人;三是稅收指標,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符合這三個標準的才是稅收上說的小微企業。
二、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
中國小微企業是給力經濟發展的“輕騎兵”,其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實現利稅大約分別占中國經濟總量的60%、57%和40%,75%的城鎮就業機會被提供。據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西部10省市的小微企業超過160萬戶,占全國企業實有總戶數的16.16%;中部9省市的小微企業超過220萬戶,占全國企業總戶數的22.24%;東部12省市的小微企業超過600萬戶,約占有全國企業總戶數的61.6%。這些約1000萬家小微企業主要密集在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和福建省等5個省市。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3.9萬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抽樣調查,2017年一季度,工業小型微型企業經營狀況好或很好的比例僅為21.1%,比去年底下降了1.7個百分點。其中,微型企業經營狀況好或很好的比例僅為18.3%。企業普遍反映,目前出現了“訂單荒”,尤其是廣東、浙江、重慶等地制造業出口企業,訂單普遍減少了20%~30%。
三、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
(一)融資難的原因
一是小微企業自身一直存在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單一的資本結構、不明晰的企業產權、盲目追求擴張等問題,造成難以識別有效的小微企業融資需求,貸款風險偏高;二是缺少一些法律法規、市場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外部政策配套措施;三是金融機構服務體系還需不斷完善,包括融資渠道結構性失衡、小微企業集合債券、票據和信托等產品發展、信用風險分擔機制、融資性擔保公司資本實力和經營狀況、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等。
(二)融資難的表現
1.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且風險大。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渠道是小微 企業融資,小微企業貸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但在抵押貸款中,小微企業可用于抵押的物件少,抵押物件的折扣率高。除此之外,小微企業財務不規范、離公司制的管理要求相差甚遠,沒有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往往得不到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同樣也很少有機構愿意為其擔保貸款。另一方面由于其融資渠道單一、融資環境差、融資成本高,往往通過親朋好友的借貸、企業職工的內部集資,甚至是非法集資或借貸進行融資。這樣,個人資金進入了高利貸市場,甚至部分金融機構的資金和個別銀行員工也非法參與到民間借貸之中。一旦發生資金鏈斷裂,小微企業的生存就要受到威脅,甚至破產倒閉。
2.小微企業面臨“融資貴”的問題,融資成本太高。金融機構出于風險考慮,對小微企業貸款門檻要求較高,從行業準入、信用、資金、管理、抵押物、盈利能力等方面要求相當嚴格。小微企業由于受自身條件的限制,處于弱勢地位,在利率和收費標準方面只能被動地接受金融機構確定的利率及收費標準。尤其是地方商業銀行對小微企業利率一浮到頂,小額貸款公司甚至達到了民間借貸利率的水平。在此情況下,小微企業不得不轉向利率更高的民間借貸。
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小微企業整體實力
小微企業自身要努力規范企業結構,明確企業產權,理清所有人和經營者的權利與義務,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形成管理、監督的制約機制,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注重加強健全的財務制度建設,提高財務信息的可信性,從而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存在,降低信貸配給的現象發生的概率;必須強化信用意識,注意培養與銀行的關系,在長期合作中樹立起自己的信用形象,讓銀企關系形成良性互動;要充分利用內源融資,拓寬資金來源,把盈利投入到企業再生產中;重視人才和產品質量,把產品做精、做細、做專、做深,開拓銷售渠道,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業集群,通過集群內企業和各相關機構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提高自身的抗風險能力,增強融資能力和效率
(二)改善融資渠道
創新金融產品,拓寬融資渠道,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的重要手段。可以構建適合小微企業的中小銀行服務體系,發展小型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另外,合理的借助民間資本也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方式。我國民間資本存量充沛,發展迅速,可以借助民間資本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三)加強政策支持
政府需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小微企業,走出對小微企業認識的誤區。同時要盡快的完善各項法律法規保障小微企業的合法權益,小微企業有了相關法律的支持,有助于在法律法規的保障下得到良好的融資環境,可以緩解小微企業巨大的資金需求,也便于發揮政府資金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馬勝文.論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與出路[J].農村金融研究,2012(4)
[2]甘信芳.利用集合債權信托基金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學位論文,2011
[3]李曙光.小微企業融資法律亟待升級[J].資本市場,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