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陶
【摘要】 隨著電網企業的發展,輸變電工程青苗賠償的費用越來越高,支出的形式和流程也不統一,個別項目甚至出現青賠費用與建設成本基本持平的現象。為了不私自提高賠償標準和金額,研究解決這個問題迫在眉睫。
【關鍵詞】 青苗賠償;基本持平;賠償標準和金額
一、青賠費用增長的原因分析
《電力設施保護條例》第24條規定,新建、改建或擴建電力設施需要損害農作物,砍伐樹木,竹子或拆遷建筑物及其他設施的,電力建設企業應按照國家固定給予一次性補償。在依法劃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內種植的或自然生長的可能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樹木、竹子,電力企業應依法修剪或者砍伐。若輸變電線路在先,物種種植在后,電力企業可以無條件的砍伐或處理。
在輸變電工程施工中,危及電力施工安全的農作物,電力施工企業應當給以一定的補償。在青苗賠償中,最困難的就是補償的標準比較難于確定。由于政府并未對補償的標準做明確的規定,同樣是果樹,山區的價格和長江三角洲的價格就不一樣。在實際賠付中,電力企業和物主一般參照市縣級非規范性的文件執行,但是一般會上浮,以至于協商人員在談判時缺乏標準和依據,增加了談判的困難。另外,物主在知道自己的合法權益被損害時,就會存在抵觸情緒,拖延阻礙施工,這就保護工程施工,形成了一定的障礙。
二、青賠費用賠付的建議
為了保障電力基礎建設順利進行,同時降低青賠支出財務風險,規范青賠賠付的標準和支付依據,電力施工企業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關于青賠賠償標準,應參照當地政府的補償標準文件,合規進行補償,當地政府無參考補償標準,無法界定賠償標準的補償,應按照市場規則,提供相應的補償支撐材料(如會議談判紀要、評估報告等),發生的遷改工程費用,應提供結算書。
若損害農作物嚴重,農戶要求增加賠付標準的,可以將賠付的面積適當的增加,但是不得提高賠償價格,更不得隨意口頭定價。在賠償過程中,協調人員應對占地周圍的農作物進行分類登記,了解農作物的市場行情,為青賠協調積累信息。
(二)對于輸變電工程,原則上在施工的最后階段進行賠償。但協調人員應早勘察,早協調,并找出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與當地村委會和村民協調。
(三)青賠支出時,應與村民簽訂規范文本的補償協議,明確付款時間、金額和款項賠付標準。在賠付村民之前,協調人員應取得村民填寫的收據,并經收款人指紋確認,并附身份證復印件和個人賬號。身份證人應與協議簽約人名稱、收據名稱完全一致。
(四)協調人員確實無力協調時,為了使施工順利進行,在填寫青賠支出代理賠付申請單后,可以將青賠支出外包。青賠支出外包時,只能外包給村委會或鎮政府,不能外包給個人。
(五)青賠支出外包時,協調人員應取得村委會或鎮政府簽訂的代理補償協議,明確代理賠付的時間、金額和款項賠付標準。取得村委會或鎮政府財政所的往來結算票據和賠付村民的清單。協調人員應額外留存村民身份證復印件和收據。
(六)跨越高速公路、鐵路時,協調人員應提前30天,辦理施工許可證。協調人員在辦理施工許可證時,繳納的管理費,應取得和對方單位簽訂的賠償協議、發票或非稅收入結算票據。賠償協議中,應根據當地的經濟水平,約定跨越收費標準。
(七)對確需支出的工程協調費,列入工程預算,明確青苗賠償資金來源,從資金上保證青賠工作順利開展,確保工程實施的合規性。
(八)簡化青苗賠償用款申請手續,開辟綠色通道,對此部分專項資金做好監督工作。
三、結語
電力施工工程緊、任務重,防止施工過程中的被動,需要電力企業明晰賠償權責。電力施工是為了建設堅強電網,最大的受益人是廣大用電農戶,對于這樣有意義的工程,電力企業既要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又要保障電力企業依法施工、依法運營,確保企業與百姓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