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星
【摘要】 隨著我國石油石化企業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保險管理人員迫切需要具備與國際同行同等對話的高水平和技能。保險管理國際化水平的提高過程中,肯定繞不開OIL石油互保組織這一國際石油公司普遍運用的保險管理工具。國內對此工具的介紹和研究開展情況尚待普及,本文作者親身經歷了研究、加入OIL的全過程,將工作中的心得、研究和體會進行分享和探討。
【關鍵詞】 石油石化企業;OIL石油;互保組織
一、OIL石油互保組織基本情況
OIL石油互保組織(以下簡稱OIL)是16家美國能源企業為解決商業能源保險市場對能源風險和污染責任保障不足的問題,于1972年在百慕大成立的。它是一家互保組織,無盈利目的,收取的會費全部用于賠償會員在會費對應期間內發生的損失。另外會發生一些必要的管理費用,也由會費承擔。穆迪對OIL授予了A2評級。OIL會員約60家,幾乎囊括了所有主要的歐美國家石油公司,比如康菲、道達爾、雪佛龍、ENI等,但特大型的石油公司,如殼牌、bp發展到足夠大規模后,選擇退出OIL組織,轉由自保公司全部承保其自身業務風險。
OIL成員每年需要繳納會費。會費計算公式為:該成員加權總資產占所有成員加權總資產比例(未修改的總資產×行業權重系數×會員選擇的賠償限額/免賠額系數)×所有會員損失總和。體現了成員間風險共擔的性質。OIL成員新加入時會享受50%的新入會會費優惠,但退出時會被強制繳納退出會費,金額約為正常年度的2倍,這種機制下,要求會員做出是否加入或退出OIL時,將此策略作為長期策略處理和分析,一旦加入,很難退出。
二、OIL石油互保組織保障范圍介紹
OIL對各會員每次事故賠償限額4億美元(自2015年起,由3億美元上浮),保障范圍非常寬泛,不需要如商業市場承保時需要逐保單提供投保資料,僅需要年度向OIL提交經過審計的財務報表,繳納年度會費即可享受全額保障。保障范圍包括物質損失、惡劣天氣、非漸進污染、井控費用,物質損失包括了生產險、建造險等各種由于會員生產經營活動發生意外,需要由會員承擔的損失。OIL最低免賠額為1千萬美元,但對于資產規模大的會員,會強制要求選擇相對高的免賠額,如康菲免賠額為每次事故一億美元;尼克森被中海油收購前免賠額為1千萬美元,收購后作為海外資產的一部分,首年免賠額為每次事故2500萬美元,隨后逐年上漲,2020年最終上漲到5000萬美元。商業能源市場目前承保能力預計是OIL的十倍,但OIL較所有的商業保險保障都更加寬泛和穩定,不需要承保審核直接獲得保障,而且如此巨大的單次事故承保能力是每年都會自動獲得的,迄今為止OIL組織未要求過任何會員退出或減少其保障范圍。
三、OIL與商業保險市場、自保公司的結合運用
國際石油公司往往會以OIL保障為基礎,向商業保險市場和自保公司投保補充(wrap)保險。這種保險結構往往會促使商業保險市場體會到來自OIL的競爭壓力,并樂于在OIL巨額保障之上提供超賠保障,會使保險整體安排非常經濟。
案例:A石油公司北海資產以OIL保障為核心安排保險
A公司保險管理的核心策略即充分運用OIL保障,商業保險市場作為補充。當OIL的承保能力與資產的單次最大損失相比不足夠時,由商業保險市場承保超出部分的保障。例如A公司北海資產B油田物質損失單次事故最大損失可能為26億美元,A公司憑借OIL4億美元/每次事故的保障,向商業保險市場投保了OIL保障之上的超賠再保險,由于此超賠再保險的起賠點高達4億美元,損失幾率非 常低,商業保險市場給予了非常優惠的保險費率和非常大的承保能力,順利完成保險安排。
據統計,截止2014年A公司繳納的OIL會費僅為收到OIL賠款的一半左右,OIL仍持續和穩定的給予了A公司保險保障。可以想見,如果是商業保險市場承保,投保單位必將被迫大幅提高保險費率、免賠額或選擇更窄的保險保障范圍。
四、C石油公司海外資產加入OIL面臨的OIL會費“虧損”的問題
OIL會員并不能對某項資產或某國家地區資產進行不同的賠償限額/免賠額的選擇,而是要對公司全部資產按照統一的條件整體投保。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保險監管部門往往不要求在項目所在國強制出單,這種情況下,石油公司安排當地公司向自保公司投保,自保公司可作為再保險人加OIL提供的保障直接提供給投保單位,同時對應收取OIL會費并年度繳納給OIL。這種情況是最理想的情況,但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如印度尼西亞、尼日利亞、巴西、烏干達等等國家,除了要求當地出單位,往往還要求當地保險市場自留至少50-70%的份額,這就會導致對于當地保險市場自留的份額,OIL會費自保公司按照100%份額繳納,但收回的商業保險市場分入保費僅有30%-50%,進而使自保公司承擔損失。例如2015年C石油公司加入OIL,由于在尼日利亞、印度尼西亞、伊拉克等數個海外項目受制于上述當地保險市場強制自留的問題,A公司自保公司將承擔此部分重復會費損失。
中國能源企業海外擴展往往是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這種情況往往會同樣作用于這些企業,在做出是否加入OIL決策時,務必要考慮到這方面的因素。
五、S石油公司退出OIL的思考
正如前文已提及,OIL退出會費機制,會是會員退出OIL的當年,支出大概3倍的正常保險費支出(其中1倍是正常的保險采辦費用,2倍是OIL退出會費),而石油公司大多已在公開的股票市場上市,需要就經營業績向中小股東負責,所以做出退出OIL的決策并非易事,而S石油公司在公司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做出了退出的最終決定。當筆者和該公司集團風險管理部總經理交流時,這位管理者提到此項決定確實非常痛苦,但S公司最終還是做出了這一決定,他認為一方面是因為公司實力足夠大,自保公司實力足夠強勁,風險完全可以留在集團內部統籌管理。另一方面,他舉例說,S公司建一艘FPSO時,單就直升機停機坪來說,正常設計一部完全可以,但S公司運用最高級的風險管理體系,會額外再建造一座停機坪以被不時之需,換句話說,S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是遠超過行業平均水平之上的,這使得S公司的風險水平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但OIL最終的原則是成員間互相分攤風險。S公司不希望以自身低風險與行業其他企業平均水平風險進行分攤。基于上述兩點考慮,S公司“痛苦的”退出了OIL。
我國石化企業決策是否加入OIL時,應考量自身體量和風險管理水平,如果體量足夠大,風險管理水平遠超同業,建議不要加入OIL。反之,可考慮加入OIL。
參考文獻:
[1] 肖毅.OIL石油互保組織——歐美能源企業風險管理的良好實踐[J].商情,2014,21(21):233,270
[2]OIL Insurance Limited.The people who make OIL work(2013 ANNUAL REPORT)[EB/01]
[3]Marsh Ltd.A GUIDE TO OIL INSURANCE LIMITED(OIL),2014[EB/01].http://uk.marsh.com/Portals/18/Documents/A%20Guide%20to%20Oil%20Insurance%20Limited%20%28OIL%29%202014.pdf,2014-8-12/20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