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摘 要:高職院校的育人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發展與需要的專業人才,而如今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高技術人才,更應該是全面發展的健康人才,這也就凸顯出了體育課程的重要性。隨著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向前推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也經歷了一次次的改革與創新,但是其教學模式還存在不足之處,從而影響體育教學邁上新臺階。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創新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使其符合社會需求并且能夠長期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價值,這就需要學校不僅重視學生專業的學習,還要重視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對高職學生健康體魄的保證。該文從育人的目標出發,主要探討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
1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的意義
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意義重大,它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調節學生緊張的學習狀態,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品格,從而使學生具備堅強的品質,積極面對將來學習生活路上的風風雨雨。
近幾年,我們總是會聽到令人遺憾的消息,比如某某年輕人業績突出,但是卻在繁重的工作量和工作壓力下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這就是在告訴我們,學校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還要注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沒有強壯的體魄,其他一切都是空談。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光有智慧和專業技能是不夠的,只有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擁有良好的身體素養和堅強的人格品質,才能在這個充滿競爭和壓力的社會立于不敗之地。高職院校的學生將來在社會上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因此,學校要從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發,重視體育教學,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積極樂觀的心情接受挫折和挑戰,為學生今后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高職院校體育課教學模式現狀
2.1體育教育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單一
傳統的體育教學認為體育課實際上是學生的一門放松課,通過這門課程的設置學生長期緊繃的頭腦能夠得到休息。高職體育教學更為落后,只是一門體育技術傳授課,而沒有把增強學生的體質作為教學目的。這是由于當今學校與社會脫節,在培養學生上與社會的需求脫節。因此,學校在教學過程中就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將課程全權交給任課老師。而老師在很大程度上更是不知整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只是單純地負責教學。
2.2教學任務量大但課時過少
高職體育教學課程實際上是一門體育技術的傳授課。一方面對于體育技術的傳授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投入教學與練習;另一方面,對于長期進行實操與理論學習的高職學生來講,對于很多運動項目并不是很熟悉,且疲于上課。即是說,在定量的教學任務面前,很多相關的東西,教師可能只是一帶而過,學生也沒有多余的精力去系統的學習和親自實踐。
2.3缺乏公正的評價制度
高職的體育教學已經淪為專業理論課與技術課的補充。對于課程的評價更是采用傳統的低級測評方法,即通過對學生運動能力的測驗來進行評定。然而這種方法恰恰只能掌握學生當時的運動技術和運動水平,并沒有導致督促學生加強自身鍛煉的結果。對于學生來講,專業技術與理論的學習仍然是第一位。更為甚者,高職學生還會對體育產生一定的厭惡情緒,因為對于學生來講,體育教學完全是沒有任何實際效果的,相反還會影響自己的專業課測評。
3高職體育教學的創新改革
在對高職體育教學的探索上,高職院校相關部門的重視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一是應該轉變體育教學方法,特別是任課教師的選任上,應該給予其更多的權利;二是在教學目標上,應該結合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創新出能夠完美契合自身專業特點的體育鍛煉方法,將體育教學作為職業技術教育的補充;三是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應該更加強調訓練內容的科學性與實用性。高職體育的創新改革,并不是對體育教育地位在高職教育中的根本性轉變,而是要更新高職院校與學生的不重視體育的觀念,以謀求達到實用技術與身體素質并重的目標。
3.1新的教學方法的嘗試
現階段高職院校已經開始重視學生體育素質,大部分都是按照本科公共體育教學改革的方式進行的,沒有考慮到職業教育自身的特點與優勢。高職教育本身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實踐并不僅僅是理論的補充,更是對于理論的進一步強化。體育教育作為一種親身鍛煉的方式,應該歸類為實踐的層面。拋棄傳統的不重視體育的教學觀念,就意味著將高職體育教學作為高職實踐教學的重要部分來進行。如此在高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努力改變過去那種“本本主義”的教學方式,同時還要不斷地強化學生主動認識和掌握教學內容的意識。在教學方法上不僅要注重運動技術與運動方法的闡述與展示,更應該有針對性地對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進行差別式教學。最后也不能拋棄傳統的將體育鍛煉作為學生主要課程后的娛樂身心的教育方式,寓教于樂,大大增強學生對體育的學習積極性。
3.2與專業相關的體育課程設置
作為高職職業化教育的重要補充,高職體育教育的課程設置必須與專業課程的設置相適應,這就體現了其科學性與實用性。簡單地說,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就是要符合“健康第一”的教學指導思想,不僅要考慮在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的體質,還要考慮到學生在校學習的需要以及將來進入社會的需要。所謂課程的實用性就是要保證高職體育課程設置符合“以人為本”的原則,要保證體育課程的設置對于高職學生的終生就業有好處,選擇具有實用價值具有時代特點的課程。在突出體育教學的同時,又要結合該專業的課程特點,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選擇與學生畢業后所要從事的職業相關的體育教學內容。
4結語
良好的身體素質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得益于正確的體育鍛煉觀和健康的生活習慣。為此,高職院校要更新觀念,重視體育教學,不斷創新體育課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興趣,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運動熱情,使學生通過運動增強體質,完善人格,培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面對今后生活中的挑戰,為社會培養更多可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關璐.淺談高等職業院校體育教學的創新與突破[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5(10):219-220.
[2]莊政.淺談如何在中職體育教育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J].科學中國人,2016(20):367.
[3]孫學東.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提高中職體育教學質量的思索[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6(3):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