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鳳菊
摘 要:在“互聯網+”的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跨境電商產業規模迅速發展。跨境電商行業迫切需要具有實踐能力的中高職層次人才,但目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遠遠未能滿足行業發展的要求,專業定位不明確導致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專業多樣化,師資力量嚴重匱乏,培養的人才實踐能力弱。本文在分析跨境電商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究問題出現的原因,結合淄博職業學院推進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措施,從課程建設、校企合作方面提出對策,打造專業特色的跨境電商課程建設,探索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模式,解決人才缺口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對策
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已成為國際貿易的新方式。這也對我國外貿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職業院校抓住時機在電子商務專業、國際貿易專業、商務英語專業中增加了《跨境電子商務》這門課程。然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與實際需求還存在比較嚴重的脫節問題,成為制約跨境電商發展的一個瓶頸。因此,有必要對職業院校電商人才培養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對策,以實現職業教育對跨境電商行業人才的精準培養。
一、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現狀
近幾年來,在出口貿易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傳統的外貿企業經受著嚴峻的考驗,而伴隨互聯網發展起來的跨境電子商務卻在增速發展。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要大力發展互聯網+,這一政策導向將讓中小微企業在互聯網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的深入與實施,中國的出口貿易與跨境電子商務將會出現井噴式的發展。
但是在快速的跨境電商的發展中,也遇到了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人才瓶頸問題。目前職業院校培養的跨境電商人才在行業銜接上不對稱。企業需求大量有跨境電商運營能力的人才,努力招聘合適的跨境電商的員工,但卻收效甚微,而有些所謂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畢業了,卻沒有切合實際的技能來適應跨境電商的崗位需求,難以找到較好的工作崗位。造成這種無奈的矛盾的產生,根源在于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的商務運營模式,學校的產教研以及傳統的教學模式與跨境電商的需求嚴重脫節,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與模式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二、探究問題出現的原因
(一)職業院校中開設的跨境電商課程缺乏特色
許多高校為適應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產生的大量人才需求,相繼開設了相關課程,把英語等語言類專業或者國際貿易課程與電子商務融合,教育管理沒有打破固定思維,拓展更多專業的跨境電商課程學習。
(二)高校教師的實戰經驗較不足
目前,許多職業院校的電商教師仍以講授課為主,對理論部分的要求較高,盡管有實操課時的要求,但也只是作為課程的一小部分,并沒有足夠的重視。由此,學生在實訓過程也無真實的實操環境,難以真正體驗真實電子商務的整個過程。同時由于實訓過程教師的監管力度不夠,學生的態度較為敷衍。原因是因為高校教師自身的實戰經驗較不足,教學手段較為單一,難以根據個性化需求進行靈活性教學。盡管近年來許多學校的教師通過繼續教育、企業實踐等學習跨境電商技能,但學習周期一般是短期型,面對日新月異的電商行業,還是遠遠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需要。
三、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對策
(一)打造專業特色的跨境電商課程建設
在跨境電商的企業中,至少需要有以下跨境電商人員:
1.電商平臺的操作。電商平臺的操作,是跨境電商工作人員每天的必須工作,發布高質量的產品信息、優化產品信息確保關鍵詞排名,根據后臺數據進行調整產品信息或市場營銷,采用適當的技術或資金進行產品信息推廣等知識點。同時,還需要為提升企業形象與SEO需求,在全球主要的B2B、B2C等平臺發布大量有效高質的產品信息。同時,適當掌握電商平臺輔助工具,例如:遠思阿里神器等,能幫助企業快速提升產品曝光、點擊、詢盤,有效提升效率。
2.客戶管理。因為跨境電商面向全球客戶,需要學會跨越國家的防火墻的限制(翻墻軟件的使用)、掌握搜索有質量的客戶資料,了解客戶的采購的習慣、精準產品、客戶的偏好與細節,學會利用有效的海關數據庫挖掘客戶,并建立好相應的檔案,然后,提交給業務部門人員跟進,從而更精準更效率地開拓業務,提升企業的業績水平。
跨境電商工作人員還要學會使用客戶資源管理系統,掌握平臺客戶回復與跟進技巧,如何將詢盤有效轉化為訂單。重點要學會通過詢盤的分析得出客戶的狀態、職位、專業度、英語水平、性格,同時還要進行有效的客戶背景調查,從而掌握客戶更多的資料,做出一份有效高質、吸引客戶眼球的報價單,提升詢盤的轉化率。
3.跨境電商業務流程。跨境電商工作人員要掌握跨境電商業務的整個流程和相關文檔的制作,包括訂單的生成與確認、預防釣魚郵件有效防范網絡詐騙、內含企業印章等信息的防詐騙的結算文檔、跨境款項收取方式、生產單及生產的流程文檔、海關報關、聯系相關物流或貨代進行貨物通關、裝箱單、形式發票、提單等。
針對企業的需求,跨境電商的課程體系應該在電子商務的專業的基礎上增加《跨境電商實務》《跨境電商英語》《跨境電商多平臺運作》和《跨境電商客戶管理》等課程,以適應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
(二)引入企業導師,培養雙師型教師
由于行業對職業的不同要求,在企業公司中,員工的工作能力與業績是公司考核的標準,而在高校中,教師的學歷等則是評價的根據。因此,適當引入企業精英,一方面可方便高校教師與企業導師的交流,讓教師快速掌握行業發展動態,更新知識,另一方面也能讓高校教師有機會進入實踐第一現場,為企業出謀劃策,雙方思想火花碰撞,幫助企業導師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三)拓寬校企合作渠道,深入合作交流,共同培養跨境電商人才
第一,企業的發展可以為學校的教學指明方向。學生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是否符合企業的要求,不需要學生畢業后才知道。學校在與企業的合作中,應該思考現代企業的人才需求,合理改善培養方式,這將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人才的質量與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
第二,學校培養的人才可以提前進入有合作協議的企業公司進行真實環境的操作與學習,培訓學生各方面能力,不單是客戶服務能力,更是對實戰經驗與心理磨煉的寶貴機會。得到鍛煉的學生,在知識儲存與技能提升方面有所長進,而且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也是一個極大的幫助。同時,在人才與企業無縫接軌方面也是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