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華
批改作文對于許多老師來說是一件苦差事,寫評語更是約定俗成。除了“中心突出,語句通順”,便是“中心明確,內容具體”,久而久之,教師熟而生厭,學生熟視無睹,直至初中甚至高中,學生也未必懂得何為突出何為具體。語文教學歲歲延續,平庸文章代代相傳,如是而已。工作了20多年,批閱了上萬篇習作,我忽然發現評語的妙處——點鐵成金。可以說,評語里面有文章,文章后面有天地,也讓我樂在其中。
一、親切話家常,鼓勵為主。
很多教師在批改時要言不煩,文學術語頻頻出現,“語句不通順,內容不生動,立意不新穎”等等,不僅扼殺了孩子們對作文的興趣,而且使學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讀又讀不懂,改又不會改,對作文怎能有所補益?教師的評語要能鼓勵學生,調動積極性,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作恰如其分的分析,對他們的優點給予充分的肯定,使學生感受進步的喜悅,得到鼓舞的力量。我給學生的評語全以對話形式來寫,如:“你的作文清新自然,像春天的小河。你能由一幅圖想到老師的辛苦,說明你也和那個孩子一樣愛老師,是嗎?下次作文錯別字就是最好的證明。”果然,下一篇作文,她的錯別字明顯減少,為了激勵她,我寫到:“謝謝你對老師的愛!不過,老師很貪心,能運用修辭手法美化你的句子嗎?”還有一些如:“又看到你進步了,真高興。如果在結尾能點題,你的作文會更精彩。”“這么工整的字跡,我要為你點贊!尤其開頭引用的歌詞很有新意,可不可以把實驗的過程用上承接詞?這樣層次會更清楚”。親切的話語,好似話家常,讓學生既看到自己的優點,又明白每次習作后應該努力的方向,逐漸減輕作文對學生的壓力,也增強了他們努力提高作文水平的信心。同時,教師把對學生真誠的期望融入到字里行間,通過情感傳遞,增強學生寫好作文的愿望。這樣的評語,恰當而不泛泛,使學生在輕松自然狀態下接受,寫作能力和自改能力得到了共同推進。
二、字字總關情,因人而異。
由于小學生受世界觀和認識水平的局限,他們不可能有更多驚人之語。而在同一班級,學生的觀察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差異使他們寫出來的文章也各有特點,批改時,要注意區別對待,避免“一刀切”,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可以采用不同的批語,給予不同的幫助,基礎差的作文中優點很少,教師要耐心尋找,即便牽強,也不要放過。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應適當拔高要求,作文應著眼于“內容真實具體”,要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意思。對學生作文中常見的毛病,不要一味的挑剔,要緊的是指出解決的辦法,開拓學生思路,使之“下不為例”。如在一位學困生寫景的作文中,我發現他把穿著棉衣的孩子比喻成“一個個豆包”,盡管并不優美,卻也十分形象,我就在旁邊批注:多么可愛的“豆包”!而在一篇內容不具體的作文后面,我寫下了這樣的評語:“校園的春天那么美,請你抓住景物特點寫詳細點,好嗎?”這位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選擇最有代表性的景點,寫出了校園的美,比原來的具體多了。可見,考慮學生的差異,立足實際,讓每一條評語中“筆筆都寫意,字字總關情”。給學生恰當的指導,會使學生作文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潤物細無聲,寫真表實
所謂寫真表實,是老師要注意讓學生寫“誠實的自己的話”這是葉圣陶老先生《作文論》中的重要觀點。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作文教學應指導學生寫真文,抒真情。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美的情操。老師的評語,雖說是“事后諸葛亮”,卻對揚長避短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一名學生寫《我愛大海》,把大海的寧靜安謐,潮漲潮落,寫得生動形象,令人仿佛置身其間。可我通過家長了解到到,他從未到過海邊,更談不上在潮落時“拾起五彩的貝殼了”。可是直接指出他在抄襲,往往會傷害他的自尊,我就在評語中寫道:“文章寫得多美呀!讓人不敢相信是出自小學生之手,真是你寫的嗎?真實的文章更美。”盡管沒有面對面地批評,這位同學也也懂得了我的意思,她又重新寫了一篇作文教《我愛作文》,文中詳細地寫出了三年級時我指導他們觀察秋天校園的過程,并表達她從那時起愛上作文的感情。很真實也很生動,我高興地給她寫到:“大海是廣闊的,希望你能把它們的奧秘全部掌握。”還有一些學生選材時能做到真實,表達時就一味模仿,我在他們的評語里肯定優點,同時又鼓勵他們真情流露。有時直接在評語里推薦班里優秀學生的作文讓他們學習,“去看看小莉的作文,會對你有幫助的!”“你和王鋒的作文結合一下會更好。”這不僅僅促進了學生的互相交流,而且對激勵競爭意識,提高作文興趣也大有益處。
就這樣,我懷著一種愉悅的心情,帶著一種欣賞精彩節目的情緒,從枯燥、單調的工作中尋找樂趣。在這些看似平淡的評語中“做文章”,淡筆寫情情不淡,幽靜探趣趣更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