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慧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 100872)
維米爾與荷蘭小畫派
胡小慧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 100872)
十七世紀荷蘭共和國成立,并成為歐洲最富強的國家。與此同時,荷蘭的美術面貌也煥然一新。在新思想、新文化的社會氣氛下,產生了一支與眾不同的藝術流派——荷蘭小畫派。其繪畫擺脫了貴族和教會的控制,主要服務于市民階層。維米爾是荷蘭小畫派的重要代表畫家之一,為世人留下了幾十幅精美的畫作。作品中生動地反映出了十七世紀荷蘭的社會面貌和文化生活,也讓人們感受到了當時荷蘭繪畫的藝術巔峰。
荷蘭小畫派;維米爾
荷蘭是十六世紀尼德蘭地區西北部幾個省的稱呼,當時是由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所統領。后來尼德蘭地區爆發了人民起義,歷史上稱之為尼德蘭革命。這是一場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荷蘭在十七世紀初獲得了獨立并建立了荷蘭共和國,成為比歐洲其他國家還提前了近一個世紀的共和國先行者。
十七世紀前期,荷蘭以航海貿易、造船捕撈、農業紡織業等為經濟支柱,是經濟貿易強國。與此同時,荷蘭地區的言論和信仰比較自由,來自其他國家的一些學者和異教徒們投奔到荷蘭,其中就包括了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笛卡爾。到了十七世紀中期,荷蘭不僅擁有著名學府,還出現了報紙和刊物,教育水平先進,科學技術發達。荷蘭畫派正是在這種新思想、新文化的社會氣氛下形成的。
荷蘭共和國成立的艱辛歷程,離不開人民的英勇奮斗,因此人們更能充分地認識到自身的能力與價值。另外,荷蘭是加爾文宗盛行的地方。加爾文宗主張靈魂與現實的統一,既注重精神生活又強調人們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現實生活中去。所以荷蘭畫派的大部分藝術家開始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平民百姓成為繪畫中的主要角色。由于畫風寫實與世俗化,很受市民的青睞。人們為了裝飾廳堂居所,美化室內環境,開始大量訂購油畫。藝術家們為了迎合社會的多元化審美,以及更好地為市民服務,繪畫題材變得更加廣泛,畫幅尺寸變得更加小巧,以方便人們家庭懸掛。因此,著名的“荷蘭小畫派”應運而生。
荷蘭小畫派中的“小”字,最能體現其藝術特色。首先,畫幅尺寸比較小,方便市民懸掛。其次,畫面內容不表現重大的社會題材,而是描繪日常的生活細節。因此荷蘭小畫派體現出了十七世紀荷蘭美術的與眾不同之處。無論是資產者自信的容樣,還是街頭乞討的窮人;無論是養尊處優的貴婦,還是吃苦耐勞的仆人;這些過去不登大雅之堂的內容,都被藝術家們搬上了畫布。
風景畫作為一種獨立題材是十七世紀荷蘭畫家創始的,這個階段也是荷蘭風景畫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時期。因為在當時風景只是用來作背景陪襯,人們無法想象獨立的風景畫會是什么樣子。但在荷蘭小畫派中,風景成為繪畫主體并受到市民的歡迎。靜物畫也發展成為獨立的繪畫科目。十七世紀的荷蘭市民過著安寧富足的生活,在當時,荷蘭是加爾文宗信教的天堂,這些教徒很重視圣餐環節,他們以一種純凈高尚的心境對待圣餐,非常重視美化圣餐環境。所以表現精美器皿和食物的靜物題材受到人們的喜愛。風俗畫是荷蘭繪畫的傳統題材,由于加爾文宗的盛行,荷蘭地區的人民比較務實,他們擺脫了神的操控,積極為世俗社會服務,成為風俗畫發展的推動力。十七世紀荷蘭風俗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有才能的藝術家就是維米爾。雖然他的傳世之作只有幾十幅,但多數都是繪畫精品,被稱為荷蘭小畫派的杰出代表畫家。
維米爾出生在一個經營客店兼販賣畫的中產階級家庭。因為是畫商的兒子,維米爾很小就開始學習繪畫,并顯露出不凡的藝術資質,在他21歲時就正式成為故鄉的畫師。維米爾生前就已經在畫壇享有盛名了,他的社會地位也被人們認可。1675年,維米爾與世長辭,年僅43歲。他死后被世人長期遺忘,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人們重新發現,兩百年后才有了他應有的地位。維米爾的傳世之作據專家們的鑒定大約有34幅,在這些精品中,除少數肖像畫和風景畫以外,絕大多數是描繪市民日常生活的風俗畫。
在維米爾的作品中,他很喜歡運用黃色和藍色來描繪人物,以及對光線的捕捉,使得整部作品都產生一種流動美,因此維米爾也被人們稱為光影大師。他發明了一種叫“暗箱”的觀察裝置來輔助作畫,暗箱就是類似早期照相機的取景窗,所以維米爾的作品看起來刻畫的非常細膩、精準。除了對微妙光線的變化有著深入的研究以外,畫作的構圖也十分嚴謹,他對畫面布局非常講究,空間規劃明確。維米爾高超的繪畫技巧也令人奪目,他不僅喜歡研究光線和色彩,還致力于對物體質感的逼真刻畫,使人們感到那些冰冷的靜物,在維米爾的筆下,顯得那么有生命力。另外,繪畫手法上也獨具一格,他采用了點彩技法來表現畫面上的明暗虛實變化。維米爾的作品主題是典型且重復的,包括音樂、珍珠、信件和紡織品等,同時光線始終是他作品中的重要因素。他總是畫著一成不變的格局,但他從不同角度切入的透視手法,使他的作品從來不顯單調。
總而言之,維米爾雖然一生貧困,但其大部分作品卻表現了舒適、安逸的中產階級家庭生活,喜歡將日常的家務勞動詩意化。畫面人物較少,大多只描繪一個婦女,神情自然、衣著大方、色調和諧、氣氛寧靜。在維米爾的畫作中,往往有一扇敞開的窗子,明亮的陽光由窗外射入,使室內布滿了輕柔的自然光。他極為出色地描繪了散射光線的微妙變化,畫面生動傳神,生活氣息濃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坐在維金納琴旁的年輕女子》等都是維米爾的經典代表作品,下面對這兩幅畫作進行簡要分析。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世界公認的維米爾最偉大的作品,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齊名,因此被人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畫中的少女露出四分之三的臉龐,身體微側,嘴唇微微張開,柔軟光滑的肌膚,修長直挺的鼻子,閃爍的雙眸流露出殷切之情。深色的背景是維米爾作畫的新嘗試,映襯出赭色的外套,以及黃色與藍色的頭巾,并且凸顯出晶瑩剔透的珍珠耳環。淚滴形的耳環在少女頸部的陰影里若隱若現,是整幅畫面的點睛之筆。珍珠在維米爾的畫中通常是貞潔的象征,這也襯托出了少女的氣質超凡。這幅畫如同《蒙娜麗莎》一樣具有超強的神秘感,無人知曉這個少女的真實身份,也無法從她的眼神中讀出她當時的心境是平靜還是惆悵,是不舍還是憂傷。但我想正是因為琢磨不透才使這幅畫散發了一種獨特的魅力,將瞬間凝結為永恒。
《坐在維金納琴旁的年輕女子》創作于1670-1672年,畫中女子坐在維金納琴前,手指溫柔地觸摸著琴鍵并望著觀賞者,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她暫停演奏的動作營造出一種凝固的美,光線從上方的窗戶進入,微微照亮了她的半邊臉和頸上的珍珠項鏈。這幅作品的真實尺寸非常小,寬和高都只有二十厘米左右。畫幅雖小但維金納琴和人物的造型結構交代明確,顏色過渡自然,色調柔和,神態刻畫生動,仿佛自己穿越到了十七世紀的荷蘭。我想這大概就是荷蘭小畫派的魅力所在——“小畫派,大藝術。小生活,大情懷。”
在維米爾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許多生活事物的描繪,這些細節生動地刻畫出現實生活中的男男女女,以及他們的思想感情。一抹微笑、前額的皺紋、揚起的眉毛、擺動的姿態,足以建立起觀賞者和畫中人物的情感交流。毋庸置疑地,維米爾是十七世紀荷蘭社會最佳的詮釋者。這個曾被世人遺忘了兩個世紀之久的藝術家,現如今與倫勃朗并列為荷蘭繪畫大師,被公認為是十七世紀歐洲最具天賦和技巧的畫家之一。維米爾獨特的藝術風格,也深深地影響了后世藝術家們的創作思維和技巧。
維米爾在荷蘭小畫派中脫穎而出,而荷蘭小畫派也在藝術的長河中占有一席之地。荷蘭小畫派的畫家們大膽地摒棄了千年以來禁錮人類和藝術的宗教思想,回歸到現實生活,用最質樸的藝術方式描繪出平凡的人和事。荷蘭小畫派把風景畫和靜物畫發展成了獨立的繪畫門類,從而大大提升了風景畫與靜物畫在美術史上的地位。透過這些作品,我們可以了解到十七世紀的荷蘭基本概況,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態,風俗習慣和衣食住行等。荷蘭小畫派的畫家們對那些神話故事,壯觀的歷史勛業和英雄豪杰不感興趣,而是從身邊所見的人物事物中尋找美。荷蘭小畫派在他們的鄉土上,比其他人更能體會到一架風車、一桌美食和一條村路的魅力,他們真切地描繪這種現實,用不著任何幻想來加以裝點。總之,維米爾與荷蘭小畫派,不僅是十七世紀荷蘭藝術的杰出代表,更是藝術史上的驕傲。
[1]李津,王岳.田野中的牧歌荷蘭畫派[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4-6.
[2]莫莉琪亞?塔薩提斯.維米爾[M].北京: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58.
[3]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外國美術簡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12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