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正佳 李孟白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301800)
百年思潮與服裝設計
芮正佳 李孟白 (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301800)
服裝作為人類必不可少的物品,石器時代就已然出現。雖然其起源成因有許多學說,但主旨是為了生存和繁衍。隨著歷史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服裝的作用不僅僅局限于御寒、偽裝、巫術、吸引異性以及遮羞,人們對衣著打扮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注重服裝款式以及穿搭,開始將自己的思維意識、情感變化運用在服裝設計穿搭上,通過服裝展示自我。服裝作為人類思想情感變化的載體,在發展與傳承中與人們的生活相互滲透融合,不僅反映了人的生活,而且體現了人類思想意識和審美觀念的變化和升華。承載著千百年來人類發展歷程中的探索與反思。
本文選取20-21世紀之間的百年歷史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百年中西方人類思想變化的探索、以及對服裝設計風格產生的影響,以此來闡述百年思潮與服裝設計之間的交集。
百年思潮;載體;服裝設計
人類與服裝都具有很長的歷史,可以說是同步發展的。在人類進步的同時,服裝也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們科技、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裝的用料、制作更加精湛。人類思想的前進水平也具象到了服裝款式、顏色、面料的運用上,設計師在設計中表達自身的情感、審美感受,滿足消費者的各種需求,達到人類與服裝共同發展,相互依存。
在服裝設計中,設計師的思想往往是服裝設計的靈魂,設計師從款式、顏色、面料等多方面進行設計,注重文化內涵和風格的統一,通過最終的服裝呈現讓人感受到設計師內心的想法和情感。同時,使穿著服裝的人們達到心里預想的需求。服裝作為載體,承載著設計師想表達的內涵。本課題對百年歷史中的思想變化以及相應服裝文化發展進行研究,從而達到吸收優秀文化的目的,實現古今融匯,創造出滿足人類需求的服裝,是值得每一個服裝設計師積極追求和不斷探索的問題。
對百年來中西方的思想變化與服裝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不斷斟酌其中變化的原因與發展方向,不僅可以有效地推動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滿足人類社會的各種需求,而且對于服裝文化的弘揚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1911年辛亥革命驟起,封建帝制被推翻,近三百年的辮發陋習和繁瑣的衣冠被廢除,閉關鎖國的局面打破,徹底改革了服裝的形制,解除了服裝制度上的種種桎桔,使得服裝走向完善化、國際化。
這一時期女子纏足陋習的廢除,直觀地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各式襖裙、改良旗袍及學生裝的出現,預示著服裝改革進入了新時期,賦予女裝新的結構和內涵,滿足了女性追求個性與美感的強烈愿望,同時也反映了女性在社會歷史中發展與進步的歷程,是女性解放的標志之一。中國傳統服裝文化是含蓄地體現美,改良后的旗袍開始露臂露腿,展示女性曲線美。同一時期男子由于經濟、思想水平不同,中年人和公務人員以長袍馬褂為主;洋務者和青年常以西服禮帽為主;青年學生和進步人士愛好穿學生裝戴鴨舌帽。人們靠服裝的變化來表示自己進步的程度,在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的人權思想后,服飾的象征也作為考察思想的標準之一被重視。中山裝有九紐、前襟四個口袋五顆扣子、袖口三顆扣子,特定官員就職時穿著,表現出了濃厚的中國傳統意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新的開始注定要和舊的思想劃清界限,服裝以及著裝方式相應也產生了變化。人們對資本主義的厭惡體現到了服裝與服飾上,瘦腿褲、化妝品等成了資本主義的腐朽之物。軍服成了全國人民爭相模仿的對象,服裝風尚也以軍服為核心在全社會傳播。
改革開放是新中國成立后服裝巨大的轉折點,國門向世界敞開西方文明迅速涌入。傳統工作服改變了沉悶的顏色,不僅美觀同時還具有實用性。喇叭褲被中國青年所接受,搭配緊瘦合體的上衣和大墨鏡,是當時的時尚搭配。隨著時間流逝,人們的思想越來越多元化,牛仔衣、迷你裙、拼色夾克深受人們喜愛。反常規套裝讓年輕人走在時尚前沿。90年代中期,全球流行起來露腰裝及露臍裝,表現出現代人的反傳統性格。90年代中后期懷舊思潮不斷涌動,體現女性婀娜多姿的服裝又重新流行,這倒和現代部分人的追求相似了。
21世紀的到來預示著更新的思想和理念不斷產生,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著裝審美開始進一步注重形式美感。設計師的設計思想更加千變萬化,各種面料、款式、顏色的嘗試,讓服裝絢爛多彩。服裝的用途越來越多,功能服的完善預示著人們的思想越來越多元化,越來越人性化。各式服裝的產生使得人們的個性更加鮮明,每個人都在展示著自己獨特的風采。
由于中國曾處于閉關鎖國的狀態,思想受到禁錮,所以西方服裝發展比中國要快上一些。1900年,人們在巴黎國際博覽會上認識了高級定制設計師。當時許多設計師不約而同的推出了沙漏狀服裝,可見女性依舊被禁錮在緊身衣之中。隨著工業文明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寬容度的增大,女性變得自由,她們拋棄了緊身衣。汽車和快艇的出現也使得女性需要裙擺、衣領收緊,面料擋風的服裝出行。
一戰的炮火使得服裝發生了巨大變化,穿著耐臟結實的服裝更受到人們的需要。由于戰后需要,大批女性也參加到了工作中,自由舒適的服裝符合了她們的需求,同時也表現出女性擺脫傳統的想法。20世紀40年代,經歷過戰后緊張、疲憊的女性再次青睞于曲線美的展示,她們急切的想擺脫“男孩似的”風格,強調纖細腰肢展示臀部的新外觀女裝產生。時間流逝,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闊,意識也更加無拘無束。工裝褲成了女性的大愛,服裝面料也愈發多姿多彩。
中國服飾以其深厚的文化吸引了無數80年代西方人們的喜愛,中西方思想碰撞的產物席卷了國際時裝舞臺。時裝設計的多元化不斷地更新,中國服飾的華美讓西方設計師迸發出了新的靈感,引發了一股東方浪潮。中西方之間設計相互交融,時裝走向國際化。90年代,保護生存環境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回歸自然,返璞歸真”表現在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服裝作為一個突出的部分,開始流行起了原色織物、動植物紋樣,造型上更加追求輕松舒適。女性改變了作為男性附庸而穿著的法則,開始為了自己而打扮。中性風在這一時期也十分的流行,這一風格不僅是男女之間的角逐,更包含著向世俗發出的咆哮。性別不再是受到歧視的理由,女性也能像男性一樣自由。
21世紀的女性是時尚手中的籌碼,她們不停尋求自己的獨特。西方服裝崇尚人體美,女性所擁有的自由主義讓她們的服裝風格變得異彩紛呈,設計師們更加迅速地為女性設計出趨于個性化的服裝,讓她們變得更加自信。同時,更多的特種服裝也在設計師的奇思妙想中生產出來,越來越多的想法運用到服裝上,使其擁有了附加屬性。服裝不再只是展示自己性格特點的標簽,它同樣作為帶有功能的必需品與人類共同發展。
重視自己的外觀是人類的本能,通過著裝,透出服裝個性和自我個性。服裝是人們思想外觀的體現,同社會發展的進程相伴。社會生活使得設計師有著無窮的創意,服裝不同于真實的生活,它的內涵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思想變化促使服裝變化,服裝的變化預示著人類思想的一定轉變,服裝與思想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從未間斷的發展著。人們通過對歷史和服裝的深入探究,可以清楚的認識到思想改變對服裝產生的影響,并從中做出總結,做到正確的把握流行,深入的的了解各年代的流行元素,對流行趨勢進行有效優化,將思想意識和服裝設計交集在一起,設計出符合當代認知、具有特點的服裝作品。
[1]張海波.服裝情感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1.
[2]卞向陽,馬晨曲,丹鳳,王晶.百年時尚-海派時裝變遷[M].上海:東華大學出版社,2014.
[3]華梅,要彬.中西服裝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4.
[4]多米尼克?古維烈.在時尚中融化[M].治棋,譯.桂林:漓江出版社,1957.
[5]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6]趙爽,查加偉.民國時期旗袍的改良和演變[J].卷宗,2016(1):776-776.
芮正佳(1986.02- ),女,黑龍江人,漢族,畢業于天津工業大學,學歷:碩士。研究方向:服裝立體剪裁設計。職稱:講師。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
李孟白(1993.02- ),女,河北承德人,漢族。就讀于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服裝與服飾設計。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