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蘇敏 (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215000)
試議跨文化視角下的中外禁忌語比較
唐蘇敏 (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215000)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日益加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也日益頻繁,跨文化交際應運而生,而不同國家之間的語言和文化的差異,包括禁忌語成為了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社會習俗和文化內涵的異同分析了禁忌語中所存在的現象,從而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禁忌語;中外
文化是語言賴以生存的根基,是語言新陳代謝的生命源泉(鄧炎昌、劉潤清,1989)。禁忌語是思維對語言的反映的表現方式之一,而在人類長久的實踐活動過程中,語言和文化時刻在進行著改變,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禁忌語。(高永晨,1994)。本文將從中西方的禁忌語的異同對比入手,就中西方禁忌語在語音與詞匯方面的相同點以及表現在數字、顏色以及稱謂等方面的不同之處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雖然中西方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中西方文化之間還是有著一定的共性的。因此,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禁忌語也就相應地存在著共同特征。具體地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不管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都普遍認為部分詞語的發音會給他們帶來壞運,這些詞語大多隱含著不好的寓意或者暗示。比如,在中國,情侶之間送禮物很忌諱送傘,因為“傘”和“散”是同音字,而“散”則代表著分開或者離散,這對情侶們有很不好的意義;學英語的泰國學生 在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面前不說fag(鞘),因為這個泰語單詞的發音類似于英語的fuck。
詞匯方面的相似點有很多。例如,敏感話題的禁忌;褻瀆神靈的禁忌,直接稱呼上帝或佛祖的語言;猥褻詞語的禁忌,與人體某些部位和性行為有關的語言;疾病或者死亡方面的禁忌;對人體部位和排泄詞語的禁忌等。
禁忌語和所處民族的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有密切關聯的。所以中國語言中的禁忌與英語國家的禁忌有著很大不同。我們就從數字、顏色和稱謂這三個方面來簡單分析一下中外禁忌語的區別。
在中國,“4”是非常忌諱的一個數字,因為和中文的“死”近音,容易對人產生心理暗示,所以生活中大家對“四”唯恐避之不及。
不論在車牌號,門牌號,電話號碼上,人們都盡量避免數字“四”,因為這個數字的發音特別能讓人聯想到不吉利的事物。中國的手機號含有數字“4”的都是選剩下的,部分地區的車牌搖號根本就沒有尾數是“4”的車牌號。
在西方,禁忌的數字是“13”,西方人普遍認為“13”這個數字是兇險或不吉利的,“13”對于基督徒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因為它正好是耶穌基督與門徒進行“最后的晚餐”時的總出席人數。耶穌基督一共有十二個門徒,加上他自己,正好是“13”這個數字。如很多中國人所熟悉的那樣,其中一個門徒名叫猶大,他是第十三個人加入到這頓晚餐之中的。正是他出賣了耶穌基督,使得整個人類因此蒙羞,使整個猶太人因為猶大而蒙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走得更遠,干脆想把猶太人從地球上連根鏟除。
在日常生活中常以“14(A)”或“12(B)”代替,他們總是盡量避開“13”這一數字。同樣,西方人最忌諱的還是13人同桌共餐。如果正好某月的13日又是星期五,西方人則認為是“兇日”,所以被稱為“黑色的星期五”。星期五又是13號的恐懼,是兩個恐懼相加而成的:首先是對13號恐懼,再就是對星期五恐懼。而這兩種恐懼都是深深地植根于西方文化之中的,尤其植根于基督教文化之中。
在中國,白色這個顏色是比較受忌諱的,是中國人的忌諱色。如中國的葬禮中,穿的都是白色的孝服,戴的也是白帽子,在守喪時,守喪人會在頭上戴一朵白花。白色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一種不吉利的顏色;但是在西方,西方的婚禮,眾所周知,都是以白色為主,因為在西方人的眼里,白色代表純潔,高雅,比如說,a white soul“純潔的心靈”,白色在西方人心目中是善意的、友好的,比如 a white lie“善意的謊言”等。
藍色在中國人的眼中代表藍天、大海,是希望的象征,是“藍圖”,對未來的展望和企盼,有著無限的美好遐想;但埃及人認為藍色象征惡魔。比利時人也最忌藍色,如果遇到不幸,都穿藍色服裝。
在稱謂禮儀這方面,中西方的表達截然不同,西方人喜歡“直呼其名”,不管職位或者年齡的差距,因為這讓他們覺得沒有距離感,顯得非常親切;但在中國,直呼其名會被認為是不禮貌的表現,是禁忌的。小輩對長輩的稱呼要得體,絕不能稱呼對方的名字,否則就是沒大沒小,而且連姓也不能稱呼,通常對陌生的長輩稱呼“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在家對長輩稱呼就要按照輩分禮數來稱呼,決不能不管輩分。如果是中年人在社會中遇到了陌生的人也要有得體的稱呼,結了婚的可以稱呼其為“女士”或者“夫人”,未結婚的可以稱呼其為“小姐”。這表明美國試圖消除社會地位差異的強烈愿望,同時也表明他們之間的關系逐漸趨于平等(賈玉新,1997)。
禁忌語來源于社會生活,是社會禁忌的一部分。通過探討英漢禁忌語產生的歷史背景、共性以及它們在中西方文化中的異同,讓英語學習者了解和掌握跨文化背景的一些知識,培養跨文化意識,避免在英語交際中犯語用錯誤。作為語言想象的一種,學習和研究禁忌語,有利于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中外文化差異,增進中西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1]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文化對比》[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2]高永晨.論試跨文化交際中的禁忌語[J].《蘇州大學學報》,1994(1):30-34.
[3]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唐蘇敏(1992- ),女,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