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千慧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糾結中的跨流域調水
李千慧 河南省洛陽市第一高級中學
跨流域調水工程已經成為解決缺水地區水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由跨流域調水引發的負面影響也成為制約調水工程社會、經濟效益發揮的關鍵因素。介紹了幾個國外跨流域調水工程的建設情況以及效果,結合我國水資源管理現狀及特點,提出了我國在跨流域調水管理中需要加強的有關措施。對提高我國跨流域調水建設水平具有重要參考作用。
水資源短缺 跨流域調水 生態環境
水是萬物之源。地球的表面,70%覆蓋著水,但其中的97%是人類無法直接飲用或使用的海水,在余下的3%的非咸水中,僅有1/3可以供人類開發利用。不僅如此,這些少之又少的淡水還在空間上分布極不平衡。目前,世界至少有26個國家2.32億居民處于經常缺水的狀況,還有4億居民已面臨水危機,水資源短缺已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敲起了警鐘;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而跨流域調水,是人類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首先想到的方法。
在國外,最早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0年前的古埃及,從尼羅河引水灌溉至埃塞俄比亞高原南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埃及文明的發展與繁榮。
美國加州的北水南調工程是一大成功典范。加州位于美國西海岸,北部氣候濕潤涼爽,薩克拉門托河水系水量充沛,南部氣候干燥,光熱條件好,該州2/3的人口生活在南部地區,水資源卻與人口成反比例。雨水多的北部常常洪水肆虐如猛獸,缺雨少水的南部則是天干地裂土冒煙。
在世界范圍內,實施跨流域調水成功并帶來巨大收益的并不止美國,另一個典型的成功案例是利比亞的大人工河工程。利比亞位于北非地中海南緣,撒哈拉沙漠北部,是一個典型的沙漠國家。沙漠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95%以上,居民飲用和生產用水嚴重短缺,但根據調查,利比亞南部沙漠地區蘊藏有豐富的地下淡水資源,其儲存量相當于尼羅河200年的總流量。1984年8月,利比亞開始在沙漠腹地興建一條地下人工河,向北方引水。整個工程總投資300億美元,工期30年,被譽為“大人工河工程”和“世界第八奇跡”。目前,該工程不僅完全滿足了利比亞的城市市政用水,而且使數十萬公頃農田得以灌溉,一批大型農場相繼建立。另外,通過地下水灌溉工程,還大大增加了當地植物和農作物的品種。據了解,以前利比亞大部分地區生長的都是耐旱的椰棗樹,現在葡萄、橄欖、桃子、蘋果、櫻桃、梨等各種果園隨處可見,其水質清澈,大大改善了當地環境。
當然,并非所有跨流域調水工程都能帶來巨大收益,澳大利亞跨流域調水工程,就是一個不成功的例子。澳大利亞大分水嶺猶如一座天然屏障擋住了來自海洋的濕潤溫暖氣流,這使得大分水嶺面積狹小的東側降水豐沛而西側農業區十分干旱,為了解決東部墨累-達令河農業區耕地的灌溉問題,澳大利亞實施了著名的東水西調雪山工程,1949年開工,經歷25年多,從東部修筑隧道引水穿越大分水嶺到達西部。出乎意料的是,在完工的幾年以后,西部受水區卻出現了土壤鹽堿化加重的現象,而西部調出區,也出現了河流中下游水質變差、污染加重的現象。
澳大利亞出現的問題是調水工程中的普遍現象。即調出區下游因來水減少,引起下游河水水質變差;河口地區咸水滲入;河岸動力失衡,海岸遭受侵蝕,下游沿岸環境質量下降,調入區因用水過多,或不當,造成受水地區耕地鹽堿化。不僅如此,大量移民,淹沒土地,以及巨大的成本,使得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調水工程行進艱難。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破壞生態,淹沒耕地,移民工程量大以及工程投資大、耗時長等一系列問題,也都是各個國家在考慮是否建設跨流域調水工程時無法忽略的要素。
在中國,公元前486年修建的引長江水入淮河的邗溝工程,可謂中國跨流域調水工程的開創性工程。始建于2200年前的都江堰引水工程引水灌溉成都平原,成就了四川“天府之國”的美譽。新中國成立后,已興建了不少跨流域調水綜合利用工程,比較著名的有江水北調、引灤工程、引黃入晉等。除已建成的一些調水工程外,還規劃和在建了許多新的調水工程,如南水北調東、中、西線工程、北水南調工程等。
考慮到目前我國已建的一些調水工程規模大多較小,工程涉及范圍和影響程度也相對較小,而規劃及在建中的調水工程大多規模宏大,涉及范圍和影響程度也相對較大,因此,有必要從國外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中吸取經驗教訓,在工程規劃建設之初,應該重點考慮以下幾點:
1.雖然在我國現有體制下,不會出現國外工程水量調出區強烈反對的情況,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將會越來越重視當地水權的保護,因此,如何協調處理調水工程所涉及到的不同地區之間和工程上、下游之間的利益沖突,并對水量調出區進行合理的補償,將是今后我國調水工程面臨的問題之一。
2.跨流域調水是一項投資大、耗時長的大型水利建設工程。不同于國外“以電養水,以水補農”的模式,國內的調水工程效益主要是通過水量的調入與銷售實現。考慮到巨大的投資成本,如何實現調水工程的綜合開發、合理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3.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跨流域調水工程更應該加強環境保護方面的研究,重視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特別要對調水工程可能產生的不利生態環境影響提前做出預案,爭取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合上述案例看來,盡管跨流域調水有許多無法忽視的不良影響,但只要我們充分考慮并科學規劃工程路線,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努力解決其帶來的負面影響,比如合理安排受水區的水資源利用比例,加強科技投入進行科學灌溉,合理安排輸水區的水量分配,加強力度保護調水區生態環境,貫徹可持續發展理念等等,通過這些努力,就一定可以將調水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從而實現我國跨流域調水綜合利益最大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