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博文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中國股市現存問題分析
謝博文 遼寧大學經濟學院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股市不斷發展完善,但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股市前景不容樂觀,已經看不到其經濟晴雨表的作用了。本文分析我國股市現存的一些問題,進而提出相關的對策,只有認清問題,思考出路,我國股市才能持續穩定發展,為實體經濟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股市 問題 對策
我國股市發展已有20多年,相關制度不斷完善,期間經歷過大起大落,股民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悲。雖然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還遠不及歐美發達國家,但是我們用短短20多年的時間,A股市場總量達到全球之最,各方面改革成績也是世人矚目,別忘了,歐美國家的證券市場已經發展了一百多年。
然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雖然各國股市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是,近些年來,都已經開始復蘇了,而在我國經濟增速喜人的情況下,股市卻狂跌不止,熊冠全球,與實體經濟情況嚴重背離,大量股民紛紛逃離A股市場,這就說明我國一定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我們應當客觀公正的認識它們,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加快我們證券市場的建設。
(一)IPO問題
在我國,很多時候,上市公司數量多寡,上市規模多大,一些公司能否上市,都是人為控制的。尚未達到上市標準的企業,通過包裝和政府途徑也能成功上市,而優質企業不走相關程序便不能上市。另外,地方政府為了所謂政績,千方百計使企業上市,而不管其實際是否合乎標準,是否經營良好。在股市發展早期,地方政府鼓勵企業上市,幫助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所起的作用是積極的。但如今,資本市場不斷完善,過度介入不利于其穩健發展。這就造成我國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
另外,過去幾年,證監會多次叫停新股發行,以此救市,這說明A股市場供求壓力過大的情況一直尚未改變,我國IPO市場一直是世界之最,A股市場不斷擴容,一旦出現股市資金增量跟不上,股市必然下跌。
(二)分紅問題
股市應當是上市公司為了擴大經營,在證券市場融資,然后努力經營盈利,再回報投資者,這樣,股票才有實質上的價值。公開透明,穩定持續的分紅政策可以使投資者更加注重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盈利能力,進行長期投資,主要靠購買優質公司的股票,從穩定持續的紅利獲得收益,而不是股票低買高賣,只注重短期的價格波動。
我國上市公司普遍沒有長期穩定的分紅政策,一年,多年,甚至上市至今一毛不拔的鐵公雞也是大有人在。首先是因為我國股市重融資輕投資,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意識薄弱。其次,投資者還沒有紅利意識,認為分紅很不劃算,紅利稅按10%來算,派發紅利,股票除權后,股民獲得90%紅利,而開盤時參考價格是減小100%紅利數額的,這樣,短期看來,發放紅利的收益不如股票紅利。上市公司并不喜歡發放紅利,股民也不偏好紅利,所以我國上市公司更加輕分紅,甚至不分紅。雖然已經出臺相關現金分紅措施,但是力度還是太小,效果不明顯。這就造成投資者要想在股市中獲得收益,只能靠買賣差價,所以不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中小投資者,普遍都是短期持有,進行投機,而不會長期投資,不利于市場穩健發展。
(三)退市問題
對于股市來說,優勝劣汰,是最基本的原則。而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不斷增加,至今已突破3000家,退市公司卻寥寥無幾。這主要是因為我國退市標準模糊,操作性低。在歐美發達國家成熟的證券市場上,考察標準多樣性,不僅僅注重公司業績。而我國過于注重連續三年的盈虧。所以很多企業可以進行報表重組,兩年虧損,第三年又盈利,如此往復,便可以逃脫退市的命運。另外,面臨退市的企業,政府往往會予以補貼,進行保殼運動,退市制度形同虛設。而且由于重組預期和殼價值,瀕臨退市的公司股價還會被炒高,嚴重破壞了股市資源配置功能。
(四)監管問題
我國股市的監管重點在于實質性審批,而不是強制性的信息披露,這就造成信息的高度不對稱,上市公司隨意更改募集資金使用方向,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財務造假,內幕交易等現象,屢見不鮮,而監管改革效果卻一直不明顯,這是因為:股市一開始的設計就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的困境,監管部門不免會跟著政策走,缺乏獨立性,不可避免地會從保護企業出發,而忽略投資者的利益。另外,地方國有企業的股東往往就是當地政府,企業管理層也是政府指派,兩者存在極大利益關系,所以不論是為企業上市包裝,還是企業經營困難時的補助撥款,避免企業退市,此種做法也就不難理解。這就造成監管不到位,也難以到位,更不可能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進而保證促進市場的有效發展。
(一)完善分紅制度
鼓勵企業制定公開透明的分紅決策,并且以年分紅率作為增發配股的硬性指標,如此可以提高現金分紅的力度,培養投資者長期投資,而不是短期投機,有利于市場穩定。即使市場存在大量質量低下的上市企業,在存在合理的現金分紅制度的情況下,投資者依然可以通過關注公司的經營能力、發展前景來選擇股票,長期持有,獲得收益。而上市公司為了以后再融資的需要,也會不斷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以獲取廣大投資者的“投票”。
(二)完善退市制度
我國IPO的改革方向為注冊制,但一直存在爭議,主要在于上市公司的質量是否會進一步降低,打消投資者的積極性,而退市制度一旦完善,即使上市公司質量低下,優勝劣汰,劣質公司自然退出市場。退市制度的完善也會給上市企業一定壓力,企業進入市場后,不再高枕無憂,依然要努力進行公司的發展。
(三)加強監管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增強證監會的獨立性,發展證券自律機構的自我管理,減少政府干預;加大違法違規懲罰力度,確保信息披露做到及時,完整,準確。如此,便可減少內幕交易,市場操縱等不當行為,減少市場的非理性震蕩。
[1]葛守昆,梁洪基,中國股市:困境與出路[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
[2]劉紀鵬,周乾,陳楠,上市公司鐵公雞傳統依舊[J].資本市場,2011.05.
[3]衛祥云,中國股市"三大頑疾"[J].新經濟導刊.2011.11.
[4]周麗,郎鐵民,論我國證券市場監管體制的完善[J].法制博覽旬刊,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