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昊 中央民族大學
民族地區金融優惠政策研究
胡昌昊 中央民族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地區的金融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但是其發展水平與全國平均水平相較而言還比較落后,一些問題日益突出。
民族地區 金融優惠政策 經濟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全國經濟的逐步發展,我國民族地區經濟金融業也取得了顯著進步。但不容忽視的是,東西部的差距依然存在,并且逐步拉大,大多數民族地區還處在“被援助”“被扶貧”的地步,自我發展潛力不足,這極大的影響到了和諧社會的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為此,幫助民族地區盡快脫貧致富,實現自我積累、自我發展,不僅是民族地區現如今面臨的重要挑戰,更是未來三十至五十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和諧社會建設所必須面對的難題。
(一)優惠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
現在的優惠政策基本上是一事一策,沒有從根本上制定出比較系統化的優惠政策,隨著形勢的變化無常,各項優惠政策也經常變動。比如民貿優惠利率貸款,1981年7月人行總行規定享受的對象為實行“三照顧”的少數民族聚居縣的商業、供銷企業,省分行擴大到州級商業企業和集體商業。1987年又規定以該年6月20日的實際貸款余額為優惠限額,1990年又取消此限額規定,改為按實際貸款余額享受優惠。由于優惠政策的頻繁改動,導致理解有多偏差,矛盾不斷。專業銀行對優惠政策理解和形式不一樣,大多數民族地區沒能享受,企業意見較大。
(二)“一刀切”現象仍比較嚴重
盡管我國對民族地區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但是上級在制定日常制度化的政策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到民族地區的地情、人口、產業結構、生態環境等實際情況,往往會拋棄以前的優惠政策,“一刀切”,重新要求民族地區執行新的統一規定,這就使得優惠政策發揮的功效不到位。
(三)優惠政策面臨著諸多矛盾
1.宏觀控制與微觀搞活有所偏差。自治州相對于全國來說是微觀,要搞活州內經濟,就需要增加信貸規模,降低利率等優惠政策。而這些政策與國家宏觀政策方向有錯偏差,而解決矛盾的方法往往微觀服從宏觀。民族地區因交通信息落后,在經濟發展的周期中,當國家大體經濟已經很“熱”的時候,國家不得不采取“降溫”的宏觀控制措施時給降溫。而這個時候民族地區經濟往往才剛剛站位腳跟,若國家在這個時候采取宏觀控制,必然會使民族地區經濟受到打壓。
2.垂直管理與區域自治的矛盾。民族地區銀行受上級銀行的垂直領導,同時也要受地方政府的領導。上級銀行和地方政府由于所處位置不同,各自的要求也不一樣。上級銀行強調全國一盤棋多,地方政府強調區城自治多,使得民族地區的銀行在執行政策時左右為難。
(一)實現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
從傳統上講,經濟決定金融,但在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金融時代,金融對經濟的反作用反而愈加明顯。當前,金融已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和基礎條件。因此,在民族地區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大力發展金融業,是從根本上解決其貧困落后的現狀,實現自我造血、自我發展的先決條件。
(二)有利于促進地區間的協同發展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但由于實行的是非均衡發展戰略,西部地區明顯落后于東部地區,雖然在西部也實行了大開發和援藏、援疆等有效措施,但總體來看,兩者間的差距還在逐步拉大。因此,借助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實現西部經濟發展,是實現我國整體社會經濟長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
(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西部民族地區位于我國大江大河的上游,中亞荒漠區的東部邊緣,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然而民族地區環境承載能力差,生態環境脆弱,且工業化和產業化發展能力有限,仍以畜牧業為主。這種不合理的資源利用形式也使民族地區的環境陷入了惡性循環。民族地區特別是西部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趨于惡化,影響并制約著區域內經濟社會發展。同時,西部民族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又危及東、中部的生存環境,制約全國經濟社會發展。
(一)進一步放寬民族地區金融機構的權限
為了充分調動民族地區銀行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制定民族地區金融政策的關鍵是要賦予民族地區金融機構更大的自主權,讓他們根據本地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支持民族經濟的發展。需放寬的權限主要有:
1.信貸計劃管理權。民族地區的信貸規模在全國所占比重不大,對全國宏觀并無太大影響??蓪γ褡宓貐^來說大有影響,為此,采取彈性信貸規模控制,以增加民族地區的信貸投入,可實行指導性信貸計劃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相結合的信貸計劃管理體制。
2.利率浮動權。民族地區人民銀行可以根據本地經濟實際情況和資金供求狀況,在國家基準利率的一定幅度內制定適合本地區的利率。專業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又可在當地人民銀行制定的統一利率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浮動。
(二)促使民族地區專項優惠貸款持續增長
近些年來,總行和省分行安排了一些專項優惠貸款,對扶持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這些專項貸款已經成為了民族地區金融優惠政策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與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更為契合,這些專項貸款不應懈怠,而應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
(三)提高民族地區銀行的利潤留成比例和職工福利待遇
民族地區條件艱苦,金融職工生活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造成金融人才隊伍人心惶惶,人才外流相當嚴重,這對于民族地區金融事業的發展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上級部門應大大提高民族地區銀行的利潤留成比例和職工福利待遇應,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把握住民族地區金融發展的機遇,迎難而上。
[1]趙志剛.淺析民族地區金融優惠政策[J].開發研究.2010(02).
[2]李光.少數民族地區金融支持政策探討[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1(04).
[3]于思待.論民族地區金融優惠政策與經濟發展[J].現代商貿工業.2009(07).
[4]劉寧.民族地區金融政策演進及政策路徑選擇[J].貴州民族研究.2014(06):25.
胡昌昊(1992-),男,漢族,河北省張家口市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民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