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娜 平頂山教育學院 政治系
高校人才的培養路徑與就業形勢的相對稱
張新娜 平頂山教育學院 政治系
高校人才的培養工作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高校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本文在分析當前就業形勢與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創新高校人才的培養路徑,以期促進高校人才的順利就業,確保高校人才的培養路徑與就業形勢的相對稱。
高校人才 培養路徑 就業形勢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人才質量以及日后的就業情況都依賴于高校的教育和培養。對于高校而言,人才的培養和就業是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不僅影響學生本人,更關乎千千萬萬的家庭和各行各業的發展,甚至直接關系到能否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提供人才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抓好就業這個民生之本,明確指出要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大自主創業支持力度,對就業困難畢業生進行幫扶,增強學生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能力。高校人才的培養路徑與當前的就業形勢息息相關,以就業形勢為切入點審視高校人才的培養路徑,并加以創新,促使人才培養質量高,推動就業形勢良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總體來看,當前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高校畢業生就業較為困難,具體來看,一方面由于高校近年來的擴招導致就業人數激增,另一方面,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實際需求不相符。首先,隨著我國經濟和科技的迅猛發展,高等教育和高校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巨大的進步,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大批高校的擴招以及大眾教育的普及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就業人數的大量增長,增加了高校人才的就業壓力和就業難度,每年的畢業季都會有最難畢業年、最難就業季的感嘆,很多畢業生更是遭遇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其次,關于高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實際需求不相符的情況也是當前就業市場的現狀,就業難并非是因為需求量小,相反,整個社會對于人才的實際需求量非常大。如今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對于人才的愛惜和搶奪早已成為常態,很多單位和企業急需專業功底扎實、實踐能力良好、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可是高校培養的人才卻達不到相關要求,致使單位和企業招人難,實際需求得不到滿足。
(一)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的雙重關照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對于學生的培養往往更加注重專業教育,對于通識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專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專業化固然重要,但是通識教育也必不可少,不能夠狹隘的將通識教育作為專業教育的補充。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改變,當前對于人才的評價標準已不再單單從專業基礎的角度出發,而是更加注重知識結構、綜合素質、道德品質、情商等等,因此高校對于學生的教育也應該致力于培養出專業基礎好、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尤其面對就業人數激增、就業形勢越發嚴峻的現狀,高校更應該與時俱進,創新培養路徑,加強對學生的通識教育,將專業教育和通識教育相結合,既要打牢學生的專業基礎和專業技能,更要注重培養學生廣博的知識結構、較高的人文素養以及高尚的人格品質,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二)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的雙向結合
我國的高校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學校,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主要場所,對于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要符合國家發展的需要和社會市場的需求。在市場經濟時代,市場需求顯得尤為重要,某種程度上,正是由于高校培養的人才沒有滿足市場需求,畢業生與市場之間的供需關系產生了矛盾和不平衡,才加重了就業形勢的嚴峻程度,因此,一方面高校要根據教育規律和教育內容,以及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進行教學任務,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學校還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準確把握經濟發展的動態,充分了解市場的有效需求,在專業設置、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等方面上進行調整,對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與時俱進地加以完善,確保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的雙向結合,實現兩者最大程度的匹配,有效促進高校人才的順利就業。
(三)校內教育和校企合作的雙措并舉
首先高校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和交流,校內教育多是知識和理論的傳道授業,在實踐訓練和技能培訓等方面缺乏足夠的條件和設施,教師也大多缺少實操性的經驗,與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則可以有效彌補校內教育的不足,利用企業的平臺讓學生接受實際的鍛煉,并且得到企業人員實用的指導。其次,高校和企業還可以進一步開展聯合培養、定向實習的模式,合作創辦相關專業,發揮企業培養人才的優勢,讓專業對口的學生去企業實習和就業,既能為企業輸送合格人才,促進企業的長遠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高校人才的就業困難。
(四)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的雙管齊下
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時代潮流,高校應該順勢而為,大力開展創業教育,樹立創業觀念,并且要加大對創業教育的投入,建設一支進行創業教育的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打造創業精品課程和創業競賽等活動,全方位增強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促進學生的創業熱情順利轉化為創業實踐。此外,高校還要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就業指導,根據經濟形勢、社會需求和就業現狀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就業指導,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程、職業生涯規劃等相關講座,及時提供就業信息,幫助學生了解國家相關政策,促使學生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礎上,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選擇能夠實現自身價值、滿足社會發展需要、服務國家整體建設的職業。因此,高校要努力實現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有效結合,雙管齊下,促進高校人才的順利就業,確保高校人才的培養路徑與就業形勢的相對稱。
[1]侯士兵,沈燕明,玄雪梅.就業引導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過程的路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5):154-157.
[2]湯麗.論高校大學生就業教育的創新[D].華東師范大學,2011.
張新娜(1979-),女,漢族,平頂山葉縣人,教育碩士,平頂山教育學院政治系講師,研究方向:政治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系校級課題《大學生就業創業特色服務體系研究》(pjyxbkt201604)之階段性成果。